《游园【皂罗袍】》导学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游园【皂罗袍】》导学案(含答案)-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7 10: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游园》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案
作者及作品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中《牡丹亭》影响最大。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益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 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剧作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剧作,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解题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游园惊梦》“皂罗袍”这段唱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情绪变化。 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词语积累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牡丹亭》主要情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文体知识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影响
《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可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
合作探究案
“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音韵美:
①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
②对偶、对比、用典手法的运用。对偶、对比,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用典,“赏心乐事”化用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而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景美: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这幅图画富于诗情画意,表达了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进而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情美: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 ?
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在这绮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着姹紫妈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
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妙处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答案】(1)听到喧闹声知道洗衣女子归来,荷叶晃动知道渔舟顺水而下。
(2)未见其人先问其声。以动衬静
(3)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也写出了山民的勤劳、朴实。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
生动贴切;(诗句含义)(2分)
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表达技巧)(2分)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情感)(2分)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问题】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 高台上常常催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内容及结构角度)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手法)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分析)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效果1)渲染了悲怆的气氛,(效果2)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效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