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导学案
课题 《答司马谏议书》 课型 新授 编号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2.学会有针对性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3.体会本文的精神内涵,体悟中国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自主学习案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文体介绍
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合作探究案
1、解释下列重点的字词
某: 蒙教: 窃: 操:
术: 强聒: 略: 上报:
重念: 视遇: 厚: 反复:
卤莽: 见恕: 名实: 人主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举: 辟: 壬人: 固:
习于苟且: 恤: 汹汹: 胥怨:
非特: 度(dù): 度(duó): 膏泽: 不事事: 敢知: 由: 不任:
区区: 向往之至:
某:作者在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蒙教:承蒙赐教。
窃:谦词,私下,代“我”。 操:持。
术: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强聒:强作解说。聒,喧扰,嘈杂,这里指多话。
略:简略。 上报:回信。
重念:又想到。 视遇:对待。
厚:优厚。 反复:书信反来。
卤莽:粗疏草率,冒失无礼。 见恕:原谅我。
名实:名义和实际。 人主:皇帝。
侵官:增设新官,侵犯原有官吏的职权。 生事:生事扰民。
征利:搜刮钱财,与民争利。 拒谏: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举:推行。 辟:排除,驳斥。
壬人:奸人,佞人。指巧言谄媚、不行正道的人。 固:本来。
习于苟且:习惯于得过且过。 恤:考虑。
汹汹:波涛声。这里指反对新法的吵闹之声。
胥怨:相怨。多指百姓对上的怨恨。胥,互相。 非特:不只是。特,只是。
度(dù):计划,主张。 度(duó):考虑。
膏泽:给以好处。 不事事:不做任何事情。
敢知:敢于领教。知,领教,接受。 由:机缘,机会。
不任:不胜。 区区:情意诚挚。 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
2、概括课文的结构:
全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段: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3、概括本文的写作特色
本文写作特点
1、行文简洁,结构严谨
除开头和结尾段用几句酬答的礼貌语言以外, 紧紧扣住保守派几个主要论点进行驳斥,只驳论点不涉及其他事情,结构非常严谨,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
2、论证方法多样
(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2)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 这里就举出了有利的根据,说明不是自己独出心裁, 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议过的法度,指出这不是我个人的行为,而是合理合法的。
(3)举出史实进行反驳,如“盘庚迁都”。
3、气势磅礴,寓刚于柔。
(1)立足于理,理足则气势。
(2)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
(3)擅用反语,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4、下列各句中,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游处:交游相处
B.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视遇:看待
C.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强:加强
D.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加恩泽
答案 C解析 强:勉强。
5、下列各句中,红色字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度义而后动
A.一夜飞度镜湖月
B.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C.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D.吾忘持度
答案 B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考虑、揣度”之意。
A项渡过。C项量长短。D项,标准。
6、下列各句中,红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故略上报
B.于反复不宜卤莽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答案 D
解析 D项生事:制造事端。
A项古义:写回信。B项古义:书信往来。C项古义:不同寻常。
7、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籍吏民,封府库
C.范增数目项王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答案 D
解析 A项“事”、B项“籍”、C项“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D项“兄”,名词作状语。
8、情境性默写
1、王安石认为读书人最看重的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
2.王安石认为“名”与“实”与“理”之间的关系是: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3.司马光认为变法应该停止的原因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也。
4.王安石用以驳斥“侵官”一说的根据是: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
5.王安石用以驳斥“生事”一说的根据是: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6.王安石用以驳斥“征利”一说的根据是:
为天下理财
7.王安石用以驳斥“拒谏”一说的根据是:辟邪说,难壬人
8.王安石认为变法有其施行的社会因素的句子是: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9.盘庚并没有怨声载道而改变自己的迁都计划的原因是: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10.王安石点出司马光政治观点的本质即无为和守旧的句子是: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守前所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