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过关训练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单元过关训练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22: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单元检测试题(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氢气还原赤铁矿(含Fe2O3)获得铁
B.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
C.工业上可通过铝土矿获得铝
D.工业上可利用SiO2制取Si
2.硅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铁矿石中的硅主要以脉石(SiO2)的形式存在。炼铁时为了除去脉石,向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该过程不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A.CaCO3falseCaO+CO2↑ B.2FeO+Sifalse2Fe+SiO2
C.C+CO2false2CO D.CaO+SiO2falseCaSiO3
3.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会得到金属单质
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通过铝热反应可以在野外焊接钢轨
D.海带中含有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
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A.①②③ B.⑦⑧
C.①④⑥ D.②⑤⑦
5.有人提出利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false)冶炼铜的炉渣冶炼铁。黄铜矿冶炼铜的步骤大致可分为:
①富集,将硫化物矿石进行浮选;
②焙烧,主要反应为false(炉渣);
③制粗铜,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alse,false;
④电解精炼铜。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冶炼铜的炉渣可冶炼铁
B.不计损耗时,冶炼出6molCu,共消耗12molO2
C.反应③中氧化剂为O2、Cu2O、Cu2S
D.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尾气可造成酸雨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产生的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常用于净水
B.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C.目前加碘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可用氯水和淀粉溶液鉴定食盐是否加碘
D.为减少污染、提高燃烧效率,可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7.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主要在蒸发皿中进行
B.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false
C.步骤⑤中,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再从下口放出含碘苯溶液
D.步骤⑥的操作为蒸馏
8.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9.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10.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有关活动或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3738880107950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
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C.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后再排放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等资源,如图所示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氮、磷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③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再直接蒸发得到MgCl2·6H2O
C.④⑤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12.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C.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有利于环境保护
D.因为食盐能使细菌等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用食盐腌制过的食品能较长时间不变质
13.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
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
④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③
14.“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除硫酸厂尾气:SO2+2NH3+H2O===(NH4)2SO3
B.消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
C.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15.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将煤中有机物在高温下蒸馏出来,故为物理变化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C.②是放热反应
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
16.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试剂M是盐酸
②流程中的反应全部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操作b只是过滤
④用海水晒盐后的饱和溶液加石灰乳制Mg(OH)2
⑤电解熔融MgCl2比电解熔融的MgO制金属镁更节约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④⑤
17.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是空气
B.氧原子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催化剂
C.PAN()属于有机物
D.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大量排放有关
18.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19.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
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SO2最终转化为CaSO3,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CO2、SO2,从而使雨水的pH<7即形成酸雨
2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氮氧化物过度排放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D.图示转化过程中①②④⑤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热值高、储存方便、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D.用聚苯乙烯全面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使用,保护森林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22.(10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8气脱硫方法,过程如下: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作建筑材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Ⅰ.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放置时,雨水样品酸性___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酸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2)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转化器”转化后的气体中有CO2、SO2,下列不能鉴别这两种气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KMnO4溶液 B.石灰水
C.BaCl2溶液 D.品红溶液
(4)有效减少城市污染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24.(10分)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
(1)以海水为原料获得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和难溶性杂质。
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所选试剂及加入的顺序依次是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①氧化剂将false。下列氧化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KMnO4 b. H2O2 c.浓硫酸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Mg2+转变为无水MgCl2,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该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4分)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重油
(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F,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称为__________。
26.(12分)我国城市为了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于作民用燃料的煤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1)为了除去煤中的含硫化合物,采用FeCl3脱硫,即用FeCl3溶液浸洗煤粉,发生如下反应:FeS2+14FeCl3+8H2O===2FeSO4+13FeCl2+16HCl。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 mol FeS2被除去,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②为了充分利用Fe2+并减少酸(HCl)污染,本方法中可利用工业废铁屑和氯气让废液重新利用生成FeCl3。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固硫法”,即在燃料中加入生石灰,使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SO2不能逸出而进入炉渣中,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固硫”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城市采用了以油制气代替煤作民用燃料的做法。油制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绿色能源是人类的理想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
A.氢能源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单元检测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用氢气还原赤铁矿(含Fe2O3)获得铁
B.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
C.工业上可通过铝土矿获得铝
D.工业上可利用SiO2制取Si
【答案】A
【解析】A.工业上一般用焦炭还原赤铁矿(含Fe2O3)获得铁,A不正确;B.海产品(如海带等)中富含碘元素,通过灼烧等方法,将有机碘转化为金属碘化物,溶于水后加入氧化剂,将I-氧化为I2,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B正确;C.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工业上可通过铝土矿获得纯净的氧化铝,然后熔融电解,便可获得铝,C正确;D.工业上用富含SiO2的石英等为原料,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可制取Si,D正确;故选A。
2.硅在自然界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如铁矿石中的硅主要以脉石(SiO2)的形式存在。炼铁时为了除去脉石,向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该过程不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是
A.CaCO3falseCaO+CO2↑ B.2FeO+Sifalse2Fe+SiO2
C.C+CO2false2CO D.CaO+SiO2falseCaSiO3
【答案】B
【解析】A.向炼铁高炉中加入石灰石,高温下石灰石首先分解产生CaO和CO2,A不符合题意;B.反应过程中没有硅,B符合题意;C.生成的CO2可与碳反应提供一部分还原剂CO,C不符合题意;D.生成的生石灰(碱性氧化物)可与SiO2(酸性氧化物)反应实现高炉造渣,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会得到金属单质
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C.通过铝热反应可以在野外焊接钢轨
D.海带中含有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
【答案】C
【解析】A.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会得到金属单质,如铁离子与铜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反应中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没有得到铁单质,故A错误;B.金属冶炼过程中,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故B错误;C.铝和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能发生铝热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熔化的铁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故C正确;D.海带中含有碘离子,不含有碘单质,不能使淀粉变蓝,故D错误;
4.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污染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A.①②③ B.⑦⑧
C.①④⑥ D.②⑤⑦
【答案】B
【解析】①温室效应:人类活动使空气中CO2含量大幅度提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发生自然灾害,与环境污染有关;②赤潮和水华:大量含氮、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剂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行排放,使海水、湖水中富含N、P等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致使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水中含氧量急剧减少,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发生在海水中称“赤潮”,与环境污染有关;③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形成了酸雨,与环境污染有关;④光化学污染:氮的氧化物(NO、NO2)和碳氢化合物在光照下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产生有毒烟雾,与环境污染有关;⑤臭氧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氟氯代烃,破坏臭氧层,使臭氧层变薄或局部出现空洞,威胁生物的安全,与环境污染有关;⑥水俣病:含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鱼中毒,人食用有毒的鱼后造成汞中毒,与环境污染有关;⑦潮汐:一种自然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关;⑧大脖子病:人类由于摄取碘量太少而得的一种缺碘性疾病,与环境污染无关。故选B。
5.有人提出利用黄铜矿(主要成分为false)冶炼铜的炉渣冶炼铁。黄铜矿冶炼铜的步骤大致可分为:
①富集,将硫化物矿石进行浮选;
②焙烧,主要反应为false(炉渣);
③制粗铜,1200℃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alse,false;
④电解精炼铜。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冶炼铜的炉渣可冶炼铁
B.不计损耗时,冶炼出6molCu,共消耗12molO2
C.反应③中氧化剂为O2、Cu2O、Cu2S
D.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尾气可造成酸雨
【答案】B
【解析】A.炉渣的主要成分为false,利用false可冶炼出false,故A正确;B.由反应过程可知false,故不计损耗时,冶炼出false,共消耗false的物质的量为(false,故B错误;C.分析反应③中各种元素的价态变化可知,O2、Cu2O、Cu2S均作氧化剂,故C正确;D.由反应原理可知,产生的尾气主要成分为false可造成酸雨,故D正确;答案选B。
6.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明矾中铝离子水解产生的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而常用于净水
B.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大海中,因此溴被称为“海洋元素”
C.目前加碘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可用氯水和淀粉溶液鉴定食盐是否加碘
D.为减少污染、提高燃烧效率,可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
【答案】C
【解析】碘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为KIO3,C项错误。
7.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主要在蒸发皿中进行
B.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false
C.步骤⑤中,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再从下口放出含碘苯溶液
D.步骤⑥的操作为蒸馏
【答案】D
【解析】由流程可知,①为坩埚中灼烧,②为溶解、浸泡,③为过滤,分离出含碘离子的溶液,④中发生2I-+H2O2+2H+═I2+2H2O,⑤中加苯萃取、分液,⑥中蒸馏分离出碘。A. 步骤①为灼烧,需要坩埚、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不需要蒸发皿,故A错误;B. 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B错误;C. 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密度小于水溶液,步骤⑤中,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再从上口放出含碘苯溶液,故C错误;D. 步骤⑥的操作为蒸馏,分离出碘,回收苯,故D正确;故选D。
8.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 B
【解析】 开发太阳能、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石油和天然气,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A项正确;有些添加剂补充了人体必需的元素,对人体有益,例如,食盐中添加KIO3,补充碘元素,B项错误;电池中重金属如镉、铅等对水体和土壤都有污染,对它们进行分类回收和提取,有利于保护环境,C项正确;普通塑料难以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限制使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D项正确。
9.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答案】 A
【解析】 石灰石在煤燃烧过程中分解为CaO,CaO和SO2结合为CaSO3,进一步转化为CaSO4,可减少SO2污染,A正确;B项,当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体积分数)时,就会对人体、动植物及暴露在空气中的物质造成危害;C项,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D项,含磷合成洗涤剂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水华”“赤潮”等水体污染。
10.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下列有关活动或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38087309525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
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C.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后再排放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B
【解析】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A正确;
B.大量开采煤和石油,就会造成化石能源浪费,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要求,B错误;C.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对工业废气进行净化后再排放,不仅保护了环境,同时也使废物资源化,符合绿色环保要求,C正确;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既满足了人们对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保护了环境,D合理;故合理选项是B。
11.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等资源,如图所示是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氮、磷废水排入海洋,易引发赤潮
B.③中加入盐酸溶解得到MgCl2溶液,再直接蒸发得到MgCl2·6H2O
C.④⑤⑥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Ca2+、Mg2+、Fe3+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答案】 A
【解析】 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的废水排入海洋能引发赤潮,A正确;MgCl2溶液直接蒸发得不到MgCl2·6H2O,得到的是Mg(OH)2,B错误;反应⑤为Br2+SO2+2H2O===H2SO4+2HBr,溴元素被还原,C错误;粗盐提纯的顺序中要注意两点,一是Na2CO3溶液在BaCl2溶液后加入,二是盐酸最后加入,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C.发电厂的燃煤在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有利于环境保护
D.因为食盐能使细菌等蛋白质发生变性,所以用食盐腌制过的食品能较长时间不变质
【答案】C
【解析】A.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光导纤维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一般来说,活泼金属用电解法;铝是活泼金属,所以采用电解法冶炼,故B错误;C.CaCO3分解生成CaO和CO2,CaO与SO2反应生成的是CaSO3,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再进一步氧化才会生成硫酸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故C正确;D.食盐不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D错误?故选C?
13.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
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
④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①油脂相对分子质量小于一万,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可以水解,故①错误;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酯基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②正确;③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为化学变化,故③错误;④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橡胶和纤维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故④错误;②正确,故选C。
14.“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除硫酸厂尾气:SO2+2NH3+H2O===(NH4)2SO3
B.消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
C.制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D.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答案】 C
【解析】 C项产物中有SO2生成,SO2是大气污染物,可导致酸雨等现象。故答案为C。
15.有关煤的综合利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是将煤中有机物在高温下蒸馏出来,故为物理变化
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
C.②是放热反应
D.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
【答案】D
【解析】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A错误;
B.煤中不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可通过干馏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B错误;C.反应②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为吸热反应,C错误;D.甲醇(CH4O)可写为(H2)2·CO,乙酸(C2H4O2)可写为(H2)2·CO 2,则B为甲醇或乙酸时,原子利用率均达到100%,D正确。答案选D。
16.海水提镁的主要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试剂M是盐酸
②流程中的反应全部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操作b只是过滤
④用海水晒盐后的饱和溶液加石灰乳制Mg(OH)2
⑤电解熔融MgCl2比电解熔融的MgO制金属镁更节约能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
C.④⑤ D.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电解无水氯化镁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因此②是错误的。③操作b应是过滤蒸发结晶,因此③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
327660028575017.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化学烟雾的分散剂是空气
B.氧原子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催化剂
C.PAN()属于有机物
D.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大量排放有关
【答案】B
【解析】A.光化学烟雾的二次污染物O3、醛类、PAN及硝酸分散在空气中,分散剂为空气,故A正确;B.根据示意图,氧原子是中间体,不是产生光化学烟雾的催化剂,故B错误;C.PAN()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由图示知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有关,故D正确;答案选B。
18.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答案】B
【解析】A.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食品添加剂不全对人体有害,但对人体有害的应严格控制用量,并不是一盖杜绝,故B错误;C.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镉和铅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回收利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塑料袋的主要分成为聚乙烯,难以降解,易导致白色污染,应控制使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B。
19.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
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SO2最终转化为CaSO3,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废气中含CO2、SO2,从而使雨水的pH<7即形成酸雨
【答案】A
【解析】A.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所以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B.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发生反应: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使煤燃烧产生的SO2最终转化为CaSO4,可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故B错误;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主要原料,故C错误;D.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pH<5.6,且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故D错误;故选A。
2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氮氧化物过度排放会引起光化学烟雾和酸雨
D.图示转化过程中①②④⑤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A.雾和霾都是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剂都是空气,故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雾霾中含有无机颗粒物硝酸铵和硫酸铵,故B正确C.氮氧化物过度排放会引起光化学烟雾,也能引起硝酸型酸雨,故C正确;D.图示转化过程中的①④中有化合价的变化,是NOx和SO2被氧化的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②⑤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D。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热值高、储存方便、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D.用聚苯乙烯全面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使用,保护森林
【答案】B
【解析】A.乙醇属于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但汽油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可以缓解对化石能源的依赖,A错误;B.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氢能,可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C.氢能具有的优点是原料来源广、热值高,但氢气储存起来较困难、制备工艺也比较昂贵和困难,C错误;D.聚苯乙烯是一种难以降解的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D错误;故答案为: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8分。
22.(10分)按要求回答问题:
(1)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8气脱硫方法,过程如下: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作建筑材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尾气中所含的NO是如何产生的?说明原因并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CaO+CO2↑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
放电时空气中的N2与O2反应产生NO N2+O22NO
(3)2NO+2CON2+2CO2
【解析】(1)煅烧石灰石分解得到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生石灰和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CaO+CO2↑,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2)空气中的氮气在放电时或高温下反应产生NO,反应方程式为N2+O22NO;(3)NO和C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催化剂存在时反应产生无毒、无害的N2和CO2,反应方程式为:2NO+2CON2+2CO2。
23.(12分)Ⅰ.某次采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一次pH,得到数据如下:
时间
开始
8小时
16小时
24小时
32小时
40小时
48小时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放置时,雨水样品酸性____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酸性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Ⅱ.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冶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2)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转化器”转化后的气体中有CO2、SO2,下列不能鉴别这两种气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KMnO4溶液 B.石灰水
C.BaCl2溶液 D.品红溶液
(4)有效减少城市污染的方法可以有_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答案】(1)增强 2SO2+2H2O+O2=== 2H2SO4或(2H2SO3+O2===2H2SO4)
(2)2CO+2NOfalse2CO2+N2 (3)BC (4)ABC
【解析】(1)酸雨样品放置,酸性增强,原因是放置过程中,酸雨发生的反应为2H2SO3+O2===2H2SO4,酸雨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氧化成H2SO4,使溶液的酸性增强。(2)在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方程式为:2NO+2COfalse2CO2+N2;(3)A.KMnO4溶液不与CO2反应,能与SO2反应:5SO2+2KMnO4+2H2O=== K2SO4+2MnSO4+2H2SO4,可以鉴别,故A错误;B.SO2与CO2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正确;C.二氧化碳和SO2均不能使BaCl2溶液变浑浊,无法鉴别,故C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使品红褪色,则可以鉴别,故D错误;故选BC;(4)A.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对环境是无污染的,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故A正确;B.使用电动车,不会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物质,能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故B正确;C.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故C正确;D.呼吸面具是在空气中有极度危险的病菌或污染物是佩戴的,平时的生活中是不宜戴的,不是从源头上控制空气污染源,故D错误;故选ABC。
24.(10分)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人类的发展意义重大。
(1)以海水为原料获得的粗盐中含有CaCl2、MgCl2、Na2SO4和难溶性杂质。
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
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所选试剂及加入的顺序依次是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盐酸。
(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①氧化剂将false。下列氧化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KMnO4 b. H2O2 c.浓硫酸
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Mg2+转变为无水MgCl2,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该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 BaCl2 Na2CO3 (2) b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 (3) false
【解析】(1)①除去难溶性杂质,实验室常用的分离操作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②除去可溶性杂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离子,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多余的钡离子,过滤后再加稀盐酸调节溶液pH值,因此加入试剂的顺序依次是NaOH、BaCl2、Na2CO3、稀盐酸;故答案为:BaCl2;Na2CO3。(2)①氧化剂将false。H2O2是绿色氧化剂,因此最好选用b;故答案为:b。②实验室中常用CCl4从氧化后的溶液中萃取I2,其原理是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故答案为:I2在CCl4中的溶解度远大于I2在水中的溶解度。(3)电解熔融MgCl2得到金属镁,是氧化还原反应,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false;故答案为:false。
25.(14分)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重油
(3)在①~⑤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4)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5)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F,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这种污染称为__________。
【解析】 石油经过分馏可生产石油气、汽油、柴油等产品,而上述产品再经过高温裂解可制得乙烯、丙烯等化工产品,而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故E为乙烯,则F为聚乙烯,B为乙醇。由框图知C为乙醇与酸A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且A为家庭中常见有机物,故A为乙酸,C为乙酸乙酯,其他答案可依次推出。
【答案】 (1)分馏 裂解 (2)D
(3)①②③  ④⑤
(4)CH3COOH 
(5)CH3COOCH2CH3+OH-CH3COO-+C2H5OH
(6)白色污染
26.(12分)我国城市为了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对于作民用燃料的煤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1)为了除去煤中的含硫化合物,采用FeCl3脱硫,即用FeCl3溶液浸洗煤粉,发生如下反应:FeS2+14FeCl3+8H2O===2FeSO4+13FeCl2+16HCl。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若有1 mol FeS2被除去,则发生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②为了充分利用Fe2+并减少酸(HCl)污染,本方法中可利用工业废铁屑和氯气让废液重新利用生成FeCl3。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固硫法”,即在燃料中加入生石灰,使含硫煤在燃烧时生成的SO2不能逸出而进入炉渣中,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固硫”过程: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城市采用了以油制气代替煤作民用燃料的做法。油制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请写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绿色能源是人类的理想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
A.氢能源 B.太阳能 C.风能 D.石油
【答案】(1)①FeCl3 14 mol ②Fe+2H+===Fe2++H2↑,2Fe2++Cl2===2Fe3++2Cl-
(2)SO2+CaOCaSO3 2CaSO3+O22CaSO4
(3)C3H8+5O23CO2+4H2O
(4)ABC
【解析】 (1)反应中FeS2中S由-1价升高至+6价,每1 mol FeS2被氧化,转移14 mol电子,FeCl3中Fe由+3价降至+2价,FeCl3作氧化剂。加入废铁屑是消耗H+,减少污染,而通入Cl2是氧化Fe2+。(2)“固硫法”是利用生石灰将SO2转化为CaSO3在高温时被氧化为CaSO4。(3)C3H8燃烧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4)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属于绿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