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3《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09: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简单的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 7 课,始终围绕着“工具与技术”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不简单的杠杆”是第 3 课。教科书设计了用固定的小石块,以木板作杠杆,撬和移大石块的任务;希望学生在使用杠杆的过程中体验、感受杠杆能省力,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对杠杆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杠杆的省力作用,我采用拉压两用测力计代替小石块,具体测量出撬动过程中杠杆的省力情况。希望学生在实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解和建构“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在平时生活中,城里的孩子普遍看到过像老虎钳、羊角锤、烧烤夹子等一些杠杆工具,但是很少有利用这些简单杠杆工具来完成任务的活动体验。同时,学生对杠杆类工具的作用大多认为是省力和方便。杠杆类工具有怎样的特点?有没有费力的杠杆类工具?对于这些问题,他们是知之甚少,即使有学生能说上一二,也仅仅是从课外资料上看来或听来的。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利用杠杆可以帮助我们撬起一些重物。
(2)改变支点的位置会影响杠杆的作用效果。
(3)认识更多的杠杆类工具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杠杆完成撬动大石块的任务。
(2)能如实记录撬动石块所需力大小,运用实验数据分析杠杆使用情况。
3.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杠杆产生探究的兴趣,乐于和同学合作完成模拟测试。
(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杠杆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体验和探究,认识到使用杠杆有省力或方便等作用。
难点:通过探究,认识到改变支点的位置,杠杆的作用效果不同。
五、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木条、大石块、拉压两用测力计、小木块、记录单、羊角锤、烧烤夹子、打捞网、核桃夹、剪刀、矿泉水、核桃、牛排模型。
六、教学过程
课前测:了解学生对杠杆类工具及杠杆相关知识的前认知
(一)初识杠杆
1.出示前测: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很多工具,但很少有同学用过这些工具。
2.出示主题图:认识杠杆的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
(二)探究杠杆
1.感受活动:用手指撬动大石块。时间:3 分钟。
2.杠杆模拟测试实验。时间 8 分钟
3.研讨分析:汇总分析各组数据
4.小结:支点越靠近阻力点,越省力;反之,越不省力,甚至费力。
(三)体验杠杆
1.小调查:生活中的杠杆我知道。时间:3 分钟
2.生活中的杠杆我体验。时间:8 分钟;
3.反馈:我的体验收获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