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4-11 12:4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
黎春芽
一、教材分析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关键在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本节内容包含内环境与稳态两个重要的概念。教材先介绍了内环境及其与动物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内环境稳定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说明只有经过细致的协调过程,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引出稳态的概念,并阐明稳态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动物体内的各种变化都是趋于稳态的过程,这是一种可变的却又是相对稳定的状态。总之,这部分知识是对学生已有的关于人和动物体知识的一个总结和提高。其中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的内容与本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内容、第三章的特异性反应、第四章的种群的数量波动及其调节、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重要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内环境与稳态这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微观的、生理的,学生缺少相应的感性知识。但作为高二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看图比较与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材料分析和创新能力。因此无论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还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务必要结合实际,使抽象,微观的、生理的知识感性化、宏观化、可分析讨论化,使学生不断地在分析讨论和应用中,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在愉快中建构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同时提高各方面相应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②说明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③概述稳态及其调节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比较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②通过对内环境各种成分的联系的分析,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③培养学生回忆、应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温故而知新的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②通过内环境中温度的调节,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对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五、教学过程
〖本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内环境与稳态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5/8)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3/8)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
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H2CO3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六、板书设计:
第1节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5/8)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3/8) 淋巴等
2、三者关系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七、作业设计:
C类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B类2、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A类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5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C类(1)C和D 液体分别为 。
B类(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结构完成。
A类(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附答案:1-4ADCB
5(1)细胞内液、淋巴(2)毛细血管
(3)渗透(自由扩散)
(4)肾、皮肤、肺
  
消化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D液体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