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4 24时记时法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4 24时记时法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14:0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时记时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记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记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正确进行互化,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有步骤的思考,感受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3.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熟悉的探究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地把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进行转化。
教学难点:
能比较熟悉地把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出示两张节目时间表,对比时间的表示方法有何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解释“时间词”
3、从有无时间词的对比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时记时法,它是怎样把早上7:00,晚上7:00分清楚。
问:可能是什么时候?24时记时法又是怎样记的呢?
二、观察比较,探究特征。
1、动态呈现24时的时刻。
①现在是什么时刻?(半夜12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新的一天就从此刻开始,人们把半夜12点也称为0点。(板书0:00)
③ 课件出示一个钟面:钟表画面在慢慢滚动,滚过的地方留下痕迹,每滚过一个时刻上面用24时记时法记下,学生观察。
▲第一圈
问:新的一天已经过了1时,这一刻24时记时法就很简单的记做1时。演示时针走过各个数字,对应的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化。
问:1天结束了吗?根据回答板书:
▲第二圈:随着钟面变化,背景中月亮逐渐变淡,太阳慢慢升起,再循环重复。)
△钟面上的1时,这个1时,用普通记时法怎样表示,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走到7呢?用普通记时法怎样表示,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走回到12,用普通记时法怎样表示,用24时记时法怎样表示?
后半天的12小时也走完了。
一天的24时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2.探究特征 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异同。
①课件呈现:逐次呈现0时到24时的条形图。
0 凌 凌 凌 凌 早 早 早 上 上 上 上 中 下 下 下 下 下 傍 晚 晚 晚 晚 夜 夜
晨 晨 晨 晨 上 上 上 午 午 午 午 午 午 午 午 午 午 晚 上 上 上 上 里 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时
概括:前半天的记时和普通记时法一样,只要去掉时间词。后半天的记时的方法就是钟面时间+前半天走过的12时
2、请有一天中前十二个小时的普通记时法时间条的同学上台。
请24时记时法的同学快速配对。说一说如何配对。
3、请有一天中后十二个小时的普通记时法时间条的同学上台。
请24时记时法的同学快速配对。说一说如何配对。
在此过程引导24时记时法后半天转化成普通记时法的方法。
三、生活中应用,加强理解
1、出示钟表,把时间用两种记时法表示。
5.小结:共同回顾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在中午12时之前,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中的数字是相同的;在中午之后,普通记时法换成24时记时法只要把相对应的几时加上12就可以了,相反把24时记时法换成普通记时法只要把相应的几时减去12就可以了,用普通记时法还要注意加上“上午”或“中午”、“晚上“等汉字加以说明。
四、学生练习。
1、用24时记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
下午4时是( )时 上午8时时( )时
晚上10时是( )时     深夜12时是(  )时
2、用普通记时法改写出下面的时刻
 13时是下午(   )时       17时是下午(   )时
21时是晚上( )时 14时是下午( ) 时
3、连线
18:35 23:30 5:00 13:00
下午6:35 晚上11:30 下午1:00 早上5:00
4、用24时记时法设记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来看,要让学生自主快乐的获取知识,必须激起学生内心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尽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引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中去实现自我建构,学生的探究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课的开始,多次让学生熟悉钟表上的知识,了解钟表的组成部分,就是为后面的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同时尊重学生的意愿,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注重从学生的身边学起,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生活气息浓厚。
把学生熟悉的电视节目安排表、电子表、钟面等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进行观察,学生感到亲切、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体现课堂上的多维互动,达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