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教学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所求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进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比较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从问题出发展开分析和思考;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知道吉老师来自哪所学校吗?(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你怎么知道的?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讲述:这个礼拜天啊吉老师的学校有一件大事:90周年校庆。
二、探索交流,形成策略
(一)理解问题
1.瞧,体育周老师正在运动服饰商店给小演员们挑选服装呢!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出:这么多同学想说,说明根据这些问题,我们能提出......(很多问题)
3.周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请你们帮帮他呢!谁来把问题读一下?
出示问题:周老师一共带了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呢?
4.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这句话的?
追问:现在你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这句话了吗?
(二)理清思路
1.提问:理解了这句话,那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你会解决了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或者方法写在作业纸上。
2.小组交流:都解决了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全班交流:哪位同学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先用最便宜的运动服130元加上最便宜的运动鞋85元算出一共用去的钱,然后再用带来的300元减去用去的钱。(算式:130+85=215(元)300-215(元))
追问:他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或者补充吗?那他为什么运动服和运动鞋都选最便宜的呢?
指出:原来你是从问题出发开始想。
预设2:先用带来的300元减去最便宜的运动服130元,再减去最便宜的运动鞋85元。
追问:你为什么也选择最便宜的呢?
指出:原来你也是从问题出发开始想的。
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想法都是从问题出发开始想的,都听明白了吗?
3.题目要求剩下的钱,可以用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带来的钱题中告诉我们没有?用去的钱呢?要求用去的钱,应该选择题中的哪些条件?
追问:观察一下黑板上的思考过程,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要从问题想起?
(三)完成“想一想”
1.过渡:刚才我们顺利地帮体育周老师解决了问题,音乐王老师的演出还缺3顶帽子呢,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2.提问:这道题根据问题,你又该怎么想呢?在作业纸上试一试列式解答。
3.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解决这道题为什么选择“24元”这个条件呢?你是从哪里出发的?
指出:解决这道题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因为找回的钱=付出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100元已经知道,用去的钱还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用去多少元,再求出问题的结果。题里要求最少找回多少元,解答时应该用帽子价格最贵的24元这个条件。
(五)比较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连续解决了“最多剩下多少元”和“最少找回多少元” 回顾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我们都是从哪里想起的?想到了什么?
小结: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根据问题找出数量之间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指出:像这样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和思考,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策略。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问题追踪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帮助,相信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的90周年校庆一定会非常成功。下面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请大家来当黑猫警长,进行问题追踪。
(出示问题1:桃树有52棵,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怎样求桃树比梨树多的棵树?能解决吗?
(出示问题 2:桃树有 52 棵,梨树有 3 行,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行,再添加一个条件,现在能解决问题了吗?
(出示问题 3:桃树有 52 棵,梨树有 3 行,每行10棵,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师:现在可以解决了吗?怎样列式?
(出示问题 4:学校买了 18 袋乒乓球和 9 个篮球。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同桌两人玩一玩问题追踪的游戏。)
指出:从问题入手,我们就能很快知道这些题目缺少哪些条件了。
(二)应用策略
过渡:玩游戏你们都很感兴趣,那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第一关:第二题
(1)读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什么?你能从问题出发说说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 交流: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什么?
(3)会列式解答吗?
追问:如果已知田径组和足球组的人数,要求篮球组的人数,你会怎么想?
2.第二关:
过渡:第一关顺利通过了,第二关呢?
(1)仔细读题,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哪两个问题?
(2)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各要选择哪些条件?
(3)独立解题后全班汇报。
(4)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先算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两题的解答过程,给你什么启发?(问题不一样,选择的条件也可能会不一样,要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
3.第三关:连一连。(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休书店新进8包故事书,每包20套,每套50元。
4.第四关:第4题
审题:题中有几种地砖?条件是什么?问题呢?要求白地砖的块数,可以先算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明确:因为白地砖的块数等于地砖总块数减去花地砖的块数,又因为花地砖的块数题中没有直接给出,所以先要算出花地砖的块数。
四、总结
1.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从问题想起。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对比练习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吗?(从条件想起)下面这几道题你能判断一下应该用哪种策略解决吗?
(1)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2)一块正方形地面,共铺了169块地砖。其中四角和中央各铺9块花地砖,其余的是白地砖。铺了多少块白地砖?
(3)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4)姜阿姨带500元到超市选购奶粉。如果姜阿姨买4袋奶粉,最多还剩多少元?最少呢?
3.拓展练习
光华小学三、四年级各有5个教学班,每班派出20人参加“歌唱祖国”红歌比赛,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方法一:
5×2=10表示( )
20×10=200表示( )
方法二:
5×20=100表示( )
100×2=200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