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第一教时“面积的含义”。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类比认识长度的方法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展开认识面积的探究,也为后续进一步类比认识体积奠定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数方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二、学情分析
1.对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从线到面,从长度到面积,从一维到二维的发展,是学习几何知识的一次突破和飞跃,也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学习立体图形、体积单位的基础。
2.虽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于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在生活中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但是在实际认识面积概念时仍旧会受长度单位负迁移的影响,而且在表述概念的过程中,面与体常常不分。
3.鉴于以上的思考,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用类比研究长度单位的方法结构和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入手,通过“材料感知——聚类分析——归纳提炼”这样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形成面积概念,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体验“观察、重叠、借助工具到统一单位,测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具袋、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有面
预设:游泳池的水面、钟面、叶子的正面、手掌面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都有面
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1.感知物体的面。
师:说说我们身边还能找到其他物体的面吗?先找一找,再摸一摸、说一说。
生:学生在教室里面找物体的面。
师:收集三类资源:①文具盒盖的面、桌面②杯子的面(弯弯的、滑滑的)③正方体的多个面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观察,不仅认识物体的面而且对曲面和立体图形的表面都有所感知。
2.体会面积的含义。
师:请认真观察这些物体的面,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预设:它们的形状,大小不一样。
师:(板书:大小)你能在身边找找比老师的手掌面要大些的面吗?小些的呢?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物体的面有大有小。
师:通过同学们的看、摸我们发现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小结:我们把物体面的大小就叫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示范: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追问:课桌面的面积是指什么呢?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呢?
生:汇报发言
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引出观察法。
师:你能找一找,并比一比你喜欢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吗?并和你的同桌轻声的说一说。
生:同桌互说
师:像这种一眼就能看出面积大小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能通过观察法初步估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感知平面图形的面。
师:出示教材58页下部的两个图形。你能摸一摸它们的面积指的是哪一部分吗?并比较1、2号图形的面积大小
生:用观察法得出1号图形面积小于2号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数学,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
探究方法,比较面积大小
动手操作,探究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想办法比较1号、2号图形的面积大小?
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板书:重叠法)
师:3号、4号图形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猜猜看。
生:说明图形的特点,并给出各自猜想。
师:到底谁大谁小,想办法验证比较。
设计意图:在冲突中引发探究新方法的欲望。
不能用重叠法比较。
师:两人为一组,想办法测量3、4号图形的面积大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最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发言。
生:打开B学具袋操作比较
预设:①用直尺量②用方格纸量
师:先展示错误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度单位不能解决面积问题。
生:展示并说明。
2.展示小方格,板书:数格子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活动,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策略。
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师:为什么3号图形一会是16格,一会是4格?
生:格子大小不一样
小结:测量的标准要统一
国际上:把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格大小规定为1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设计第二次冲突使学生有统一测量标准的需求
拓展延伸
师:如果用这样的小方格去测量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太麻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对较大面积单位学习的需求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课桌面的 课桌面的 观察法
课本封面的 大小 就是 课本封面的 面积 重叠法
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 数格子
七、教学反思:
《认识面积》是一节图形概念课,面积概念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前20分钟让学生在大量背景材料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从不规则图形到规则图形,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从生活到数学中的面,从直面到曲面,例如在学生找身边物体面的时候我有意安排了圆柱形状和长方体形状的积木,旨在让学生对面有一个较为广泛的认识。在引出面有大有小前,我让学生举例比手掌面要大的面,比指甲盖面还要小的面,在找与摸的过程中充分感知面有大有小,面积的概念相机而出,同时也渗透了极限思维。教学的后半部分,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探究平面图形的大小比较方法,体验从观察、重叠,到借助工具测量,再到单位统一需求的产生过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设计冲突来激发学生方法探究的欲望,前人为什么要发明面积单位这个困惑在学生脑海中也随之而解开,整个课堂学生参与度较高,在探究面积比较大小方法时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活动中也提升了合作探究的能力。不足的地方:平面图形的面积引入过程有些唐突,可以设计涂一涂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理解,难点突破上有些急促,这也将是我下次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