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 唐宋八大家 ” ——散文
“苏 黄” ——诗
“苏 辛” ——词
“宋 四 家” ——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其母程氏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听录音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和情感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整体感知
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学会直解本词:
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千古风流人物。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3、卷起千堆雪。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故国神游。
6、一樽还酹江月。
1、优秀、杰出
2、人们说,那里是
3、浪花
4、战船
5、在想象游历
6、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 阙
所见:
所想:
赤壁壮景
千古人物
赤壁豪杰
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
下 阙
所忆:周郎赤壁
所慨:人生如梦
大江东去,浪淘尽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题目中的”怀古“。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周瑜 字公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该句哪几个字用的最好?
乱
惊
穿
卷
雪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感情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险怪
高峭
汹涌
猛烈
奔腾
纯白
形
声
形
色
夸张
拟人
比喻
向往英雄 豪迈奔放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思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战之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思考讨论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黄川赤壁真的是这样吗?陆游《入蜀记》说赤鼻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亦云:“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之境,东坡词赋微夸焉。”
精彩鉴赏
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立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一望无际的江面上涌起了千万堆奔腾澎湃的雪浪。(先解释内容,再分析评价)这是何等壮观的奇景呀!寥寥几句,就把读者带入一个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这几句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想象,表面是在写黄州赤壁的景色,实则是在描绘作者心中那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古战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人道是 三国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着重咏赤壁,即景抒怀,引起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上阕:
“赤壁江山图”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1)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2)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
(3)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表现。
提问:
1、写“小乔初嫁了”有什么特别含义?
你想到了吗?
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命曹植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字公瑾,年轻有为,24岁拜为将、娶小乔为妻,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
美女 配 英雄
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
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什么风度
小乔初嫁:年纪——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外貌——俊朗非凡
羽扇纶巾:气质——儒雅倜傥
谈笑间: 个性——自信从容
樯橹灰飞烟灭:才能——破敌奇功
总结
作用:
突出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抒发了对英雄的赞颂与敬仰之情。
比较思考:
引用典故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
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苏轼富有戏剧的“不幸” :
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处。
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
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
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
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
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
常州,终年65岁。
写作背景简介:
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因与当权派政见不和,屡被贬官,甚至在1079年被人告发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词为被贬两年后所作。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仕途坎坷年老无为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
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
讨论:
难点释疑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下阕:
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所想
所忆
所慨
乱石惊涛
英雄豪杰
周瑜年轻有为
自己功业无成
所见
整体感知
总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写景
故垒西边——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过渡: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写人
周郎:
雄姿英发
谈笑克敌
我:
早生华发
结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对比
照应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豪放”表现的三个方面:
1、描绘壮丽之景。
2、刻画豪迈之人。
3、抒发壮志豪情。
(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
积累名篇
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