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 +教案)(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件 +教案)(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7 15:58:02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版七年级上第1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内容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一级主题,主要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需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此外,本节和第1节共同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并成为贯穿整个初中生物的主线。
从能力的角度看,本节设计了初中阶段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和1次探究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角度看,需要学生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实现帮助学生树立“人与生物圈需要和谐相处”的理念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阅读、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第1节的学习,学生逐渐开始适应初中生物学习,开始有从经验中提炼理论和观点的意识。
本节涉及探究实验,学生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帮助其解读实验关键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能举例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②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
③能举例说明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能力目标:
①能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
②能初步具备解读实验设计的能力,感受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过程,理解探究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意识到人与生物圈需要和谐相处,并能提出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环境影响生物的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
③生物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④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探究实验中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理解探究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回忆旧知,提出问题]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性,有?生命的世界丰富多彩,具有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方面?生态系统是由什么和什么构成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小麦的生长?相邻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展示小麦田示意图)
[回答]应激性、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和它生存环境。蚜虫、老鼠、阳光、土壤等等。
新课展开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把这些在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非生物因素接下来,我们先来看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展示植物向光性图片)
这张图大家应该不陌生,植物偏向光源生长,一方面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另一方面说明阳光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展示牵牛花在不同土壤中花色不同的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花?没错。其实他们是同一种牵牛花。种在酸性土壤中,开红色的花;种在碱性土壤中,开蓝色花。这说明(展示蛇冬眠图片)在寒冷的的冬天,蛇需要冬眠。这是什么非生物因素在起作用?没错。此外,水分、空气、湿度也会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问题探究]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前段时间,老师遇到一件比较郁闷的事,想请大家帮我来分析分析。一个长长的暑假结束后,我回到学校,打开房间门,就看到我的床板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没错,但是床板为什么会发霉呢?根据你们的经验,帮我分析分析。(展示发霉的床板照片)大家说了这么多,到底谁分析得比较正确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霉是什么”。俗话说,要知己知彼嘛。我们一起来看一则小资料。思考从资料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好,我们请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收获。嗯,很好。我们通常所说的“发霉”,其实就是长了霉菌。霉菌是一种微生物,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见。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色斑块,是霉菌大量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从资料中,我们还看到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繁殖迅速。那么,根据我们搜集到的信息,导致床板上霉菌大量繁殖的生态因素可能是什么?能不能更具体一些?好。这些还都只是我们的分析,怎么样来检验我们的分析到底是不是正确呢?实验是最好的证明。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教材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实验设计方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5页中“活动”部分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方法步骤,并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给大家2min的时间。好。我们借助这个表格,一起来梳理一下实验。这个实验选用了新鲜的面包作为实验材料。这个是合理的,从刚才的资料看,霉菌常生长在食物和用具上。相比于用具,比如我的床板来说,面包更容易获得,而且比较便宜。切成大小几乎相同的小块,在空气中放置20-30min。为什么要放置?很好。因为我们使用的是新鲜的面包,是干净卫生的,上面几乎没有霉菌。我们空气中有霉菌孢子,放置一段时间,让面包上有霉菌孢子。第2步,取3只培养皿(展示培养皿实物),分别编号;分别放入2个小面包块。为什么要放2块?只放1块可不可以?这是我们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有重复。第3步,就是分别对这三组实验对象做不同的处理。在烘箱中烘烤2min,盖盖;盖盖,放入冰箱的保鲜室;盖盖,不做任何处理。有没有同学能说说看,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点评学生回答。的作用呢?根据我的床板发霉的例子来看,不做任何处理的环境是适宜霉菌生长的对吧。接下来,按照以上条件,放置4-5d。第4步,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我们大家来预测一下每一组的实验结果。相邻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看。有同学做了这个实验,我们看看他的实验结果。、中的面包上没有霉菌菌落;中的面包上有霉菌菌落。根据这个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到什么实验结论呢?根据不长霉菌菌落,能说明什么?不长霉菌菌落,有没有可能是面包上本来就没有霉菌孢子,所以不论怎么培养都找不出菌落呢?为什么?我们需要借助。因此它的作用是用于做对照。通过,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好。如果我们比较和,能得到什么结论。由于它们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都不一样,所以说不清楚是那种条件导致了霉菌不能很好的生长。因此,在我们现阶段,实验设计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霉菌正常生长,干燥环境不利于霉菌的生长;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正常生长,低温不利于霉菌的生长。现在,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梳理一下我们刚才讲的内容,完成后面“讨论”部分的3个问题。生物因素接下来,我们来看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展示图片)。企鹅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雌企鹅在产卵后,成群结对地到海里去寻找食物。雄企鹅则担负起孵卵的重任。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雄企鹅把卵放在脚背上,用腹部为卵保温。众多的雄企鹅相互靠在一起。这些企鹅之间是互助的关系。这一幅图片上,两只梅花鹿在干嘛?没错,这是两头雄性梅花鹿,他们可是“情敌”关系。在交配季节,雄鹿会因为争夺配偶而发生争斗。当然,梅花鹿之间也存在互助关系。梅花鹿是群居动物,这有利于逃避敌害。由此看来,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包括:不同种类生物间的相互影响就比较复杂。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两个主演间是什么关系。(播放亚马逊捕鸟蛛捕食矛头蛇的视频)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没错。我们再看这张图片。(展示非洲鳄和牙签鸟的图片)这两个生物在干嘛?其实不是。这只小鸟叫牙签鸟。顾名思义,对于非洲鳄来讲它的作用就像牙签一样,能够帮助它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而牙签鸟也通过这份“工作”来填饱肚子。所以它们之间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你还知道不同种类生物间存在哪些关系?由此看来,不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包括:互利互惠、捕食、竞争、合作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大家看看这幅图片里有什么?再仔细看看,看到一只蝴蝶了吗?这是枯叶蝶,因为长得像枯树叶。它几乎和环境融为一体了,对不对。这在生物上叫做拟态。这样天敌就不容易找到它了。这是?没错。变色龙能够根据周围环境来改变自己的体色,以此来隐蔽自己,这有利于它捕食其他动物和避免被别的动物捕食。箭毒蛙应该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一类蛙了,长得这么张扬,不怕被天敌捕食吗?它可不是个善茬儿。它们中毒性大的,一只个体体内的毒素足以杀死两万只老鼠。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比如鸟类有适于飞行的翅膀;猴子善于攀援跳跃等等。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7-19页,思考以下问题:(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请举例说明。(2)防止土地沙漠化,我们能做些什么?给大家2min的时间。好了。我们请同学来回答。
[回答]牵牛花。土壤也会影响生物的生长。温度。[回答]发霉了。太潮湿了。/不干净等等。[阅读]阅读小资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回答]学生分享提取的信息。[回答]温度和湿度。温暖的温度和比较高的湿度。[阅读]阅读相关资料,思考问题。[回答]使面包上有霉菌。防止出现意外。[回答]是烘干/杀死霉菌;是低温。[回答]学生回答。干燥的环境不适合霉菌生长。不可能。就长了。低温不适宜霉菌生长。[回答]打斗。[回答]互助和相互斗争。[观看视频]观看视频,思考亚马逊捕鸟蛛与矛头蛇之间的关系。捕食。[回答]鳄鱼在捕食小鸟。竞争、合作。[回答]枯树叶。变色龙。[阅读、思考]
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本堂课的全部内容。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在生态因素的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生物也会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环境。另外,我们还学习了探究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课堂练习
1、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D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C
)
A.光
B.水分
C.温度
D.湿度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P17-18的“活动”,完成其后“讨论”中的第2题和第3题,答案直接写在教材上。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2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体、生理和分布
非生物因素
1、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多种多样
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副板书
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共15张PPT)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小麦生长?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阳光
1、非生物因素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土壤
蛇需要冬眠
、温度
、空气、水分、
湿度等等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为什么会发霉呢
小资料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在温暖潮湿的地方,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温暖潮湿
微生物
食品、用具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5页中“活动”部分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方法步骤,并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步骤


1
2
3
4
结果
取新鲜面包,切成边长为2cm的小块若干,在空气中暴露20-30min
取3只培养皿,编号标记,分别放入2个小面包块
?
?
?
烘烤2min,晾凉,盖盖
盖盖,放入冰箱保鲜室
盖盖,不作处理
室温放置4~5d
室温放置4~5d
4℃放置4~5d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中的面包上没有霉菌菌落;?中的面包上有霉菌菌落
重复
对照
单一变量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论
(1)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霉菌正常生长,干燥环境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2)适宜的温度有利于霉菌正常生长,低温不利于霉菌的生长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相互斗争。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2、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间的影响包括:互利互惠、捕食、竞争、合作等。
一、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
二、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7-19页,思考以下问题:
(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请举例说明。
(2)防止土地沙漠化,我们能做些什么?
课堂练习
1.对于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
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加上其他的青蛙
D
课堂练习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分
C.温度
D.湿度
C
3.松树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甚至岩石的缝隙中,松树的根都能够分泌出酸性物质,使岩石分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课后作业
阅读教材P17-18的“活动”,完成其后“讨论”中的第2题和第3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