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四首 1(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四首 1(浙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6-08 18: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古诗四首
1、 教学分析
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盛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阳光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宋代诗词的光辉灿烂。
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朗诵的好教材。
2、 教学目标
1. 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 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 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
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4、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
5、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
2. 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
3. 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2) 教学过程
1. 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 《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
2. 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1) 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①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
(2) 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① 泗(sì)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②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通畅。
(3) 理解诗意,再读注解②—⑥。
②指名一条条说说注解意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1、2句的诗意。
1 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异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2 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告诉学生最后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3 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
3. 学习《游园不值》。
(1) 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
(2) 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几个生字。(屐(jī)苔(tái)扉(fēi)意门)
读后进行检查。
(3) 理解诗意。
1 读诗,并揣摩注解③④ ,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 屐:鞋)
2 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3 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4 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
(4) 熟读全诗。
4. 作业:
(1) 熟读这两首诗。
(2) 做作业本第3、4(1)题。
第2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
(2) 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
(2) 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
(1) 看注解①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
(2)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1 读注解②③理解 翻墨 跳珠.
2 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3 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4 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5 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6 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3) 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
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
(1) 读全诗,读通句子。
(2) 理解诗意
1 读注解②,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2 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3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4 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5 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别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6 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
4. 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
第3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
2. 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
3.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四首诗,并默写。
(2) 教学过程
1. 自由轻声读诗《游园不值》。读诗,解诗意,看见图,说一段话。(先自己说说,再同桌相互说说,评议。然后写一段话。)
2. 轻声自由读其三首诗,再按要求说说课后第1题点词和三个诗句的意思。说后评议。)
3. 学生各自读诗四首诗,想想看该如何背,然后自己闭着眼睛试背。
4. 同桌间相互背诵,互相帮助,指正。
5. 齐读诗四首。
6. 听录音背诵,指名背诵、评议。
7. 齐背诗四首。
8. 默写诗四首。(请两人把诗默写在投影片上)默毕出示两位学生默写的投影片上的四首诗,供评议纠正。
9. 作业:作业本第6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