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他忧心忡忡地说:“二 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政权在统治本族原居地的同时,还越来越深入地向中原农耕地区拓展。图为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部分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生活方式。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
一、辽与西夏
辽的建立和扩张
辽的兴起
(1)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逐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2)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契丹人狩猎归来
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制。
1.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辽朝的职官设置:(因俗而治)
观点一:史书记载,澶渊之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我认为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
观点二:澶渊之盟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负担。我认为澶渊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北宋而言:
不利: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人民负担沉重;
有利:宋辽之间保持长期的和平局面,增加了贸易收入;
对中华民族而言:
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利大于弊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党项族兴起
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西夏铜牌
(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统治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
宋
建立时间: 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西
夏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038年
二、金朝入主中原
女真族的崛起
1.概况: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 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3.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你能根据画像猜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渔猎骑射
女
真
骑
兵
为什么说女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商周
唐朝
辽宋
肃慎
黑水
靺鞨
女真
中都
临安
金
南宋
金与南宋的对峙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金灭北宋。
女真
金
金灭辽、北宋
1125年10月,金兵两路南下,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赵桓(钦宗),自己逃往南方。
兵农合一:猛安谋克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凡女真民户,每300 户编为一谋克,10 谋克编为一猛安。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
金世宗完颜雍像
乃蛮部
蔑儿乞部
汪古部
塔塔儿部
蒙古部
克烈部
斡亦剌部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
1.背景
(1)12世纪时,蒙古草原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
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铁木真感悟到只有草原统一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
蒙古帐幕车
2.概况
(1)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
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2)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
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3)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
材料一: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材料二: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
材料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又是怎样改变的呢?
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和牲畜。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权。
3.措施
(1)行政: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
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2)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
(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
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铁木真,生于1162年,1184年前后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27年率军进攻西夏,7月,病死于六盘山。
无敌的蒙古骑兵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蒙古汗国
俄罗斯
中亚
印度河流域
西夏
金
对外
对内
元朝的建立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改行汗制
举措 具体表现
取谏汉儒 “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
施行“治国安民”方略 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实施汉制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大元"的国号出自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现了元统治者欲一统天下的志向。
3、统一
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宋末帝8岁的赵昺( bǐng )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覆亡。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统一后,疆域广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但是,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是通过军征服来完成全国统一的,大肆屠杀和掠夺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
元代驿路分布图
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
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巩固统一措施
腹里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在地方
行省制度
行省
路、府、州、县
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史料研读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行省的特点。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权力较大,
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回回形成: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2)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四等人制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第三等 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契丹和女真族等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其他各族等
背景: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
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元的灭亡
小结
辽 (916年)
北宋 (960年)
西夏 (1038年)
金 (1115年)
南宋 (1127年)
元 (1271年)
金
蒙古汗国
元
明
辽夏金元的统治
辽与西夏
辽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
南、北面官制度
西夏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模仿北宋并有自己的制度
向金称臣
金朝入主中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国
金的扩张和迁都
猛安谋克制度
“大定之治”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蒙古崛起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蒙古汗国的扩张
元朝统一
元朝的统治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文天祥抗元
修建驿道、驿站
实行行省制度
管理边疆
元朝的民族关系
回回的形成
“四等人制”
元朝的灭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