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8 18: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盛世滋生图(局部)
康熙
雍正
乾隆
政局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开拓并巩固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康熙帝)、皇考(雍正帝)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奏折制度
迅速、机密
提高决策效率
决策失误
政治腐败
一.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
史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赵翼《檐曝杂记》
史料二: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赵翼《檐曝杂记》
史料三 :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 ——《清通鉴》
结构精简,人员精干
处理政事快捷,效率高
保密性强
史料四 :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史料五: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相反。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反映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大兴文字狱
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秦朝焚书坑儒与清朝文字狱的区别
朝代及事件 相同点 不同点
秦朝焚书坑儒 手段相同:通过打压知识分子来震慑人民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君主专制 影响相同:都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具体的实施方式和打压范围不同
清朝文字狱 二.疆域的奠定
地区 措施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1684年设台湾府
1762年设伊犁将军
清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等
地区 措施
东南 1622年,郑成功进驻台湾;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东北 雅克萨之战清军获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 清朝击败蒙古准噶尔部;武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度;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西南 清初册封“达赖喇嘛”与班禅”;1727年派遣驻藏大臣;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清朝疆域图
思考:为什么说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内部危机
①资源危机: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危机;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③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外部危机
西方列强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十三行贸易图
正常贸易往来符合世界发展潮流!
英国革命
清军入关
签《尼布楚条约》
颁布《权利法案》
设军机处
出版《论法的精神》
一口通商
万能蒸汽机使用
马嘎尔尼访华
法国大革命爆发
华盛顿当选总统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 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
思想 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毁书 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科学等思想, 印书。
中西对比
导致中国衰落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要理解中国的衰落,就必须懂得中国早先取得的成就。
——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统治危机初显的原因
(1)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经济: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文化:推行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造成近代科学落后。
(4)对外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
这些衰亡的原因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
下课
请同学们别忘了预习下一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