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 步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朗读基调,训练语气、节奏的技巧。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亲情?
许多同学都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其实亲情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温馨的故事。
二、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散步的季节?
明确:初春
2.散步的地点?
明确:田野
3.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我” 、母亲、妻子、儿子
4.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分歧
5.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明确: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7.“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明确:①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②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8.从他们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体会到了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庭的温馨和睦!
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理解主旨
1.文中的人物个个形象鲜明,请你给这个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说在文中的依据。
( )的儿 ( )的妈 ( )的妻 ( )的“我”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明确:母亲(慈爱的) “我”(孝顺的) 妻子(贤惠的) 儿子(天真可爱的)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浓浓亲情的、和谐的、互敬互爱的、和睦相处的、尊老爱幼的家庭。
2.内容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选取一家祖孙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这个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板书设计
散 步
母亲(慈爱的) “我”(孝顺的) 妻子(贤惠的) 儿子(天真可爱的)
互敬互爱、尊老爱幼的一家人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品读语言
这篇文章有很多处语句含义深长,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试着理解分析。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明确: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熬”,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一片孝心。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环境描写,这一段描绘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色,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既为散步设置了背景,又用环境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愉快的心情。
3.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明确:语言描写,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充满生活情趣。同时,也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做了铺垫。
4.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明确:在严重历史关头,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5.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陪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才华、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明确: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陪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孝敬。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改变主意的细节描写,折射出一个幸福的家庭互敬互爱的融洽气氛。
那里有金色的才华、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景物描写,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也点明了儿子要走小路的原因。
6.“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也是这样,整个世界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目标导学二:探究写法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写作手法却值得借鉴。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并作总结。
明确:(一)立意新颖,以小见大。文章记叙的是一件散步的小事,却阐述了一个大事理,即尊老爱幼。
大词小用。例句: ①? 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②? 在面对“分歧”说,“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③? 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④? 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大词小用作用: 作者写小事用大词,其用意就在于向读者透露《散步》一文的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目标导学三:总结语言特点
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结合文中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明确:1.意境美。
例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对称美。
例句: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3.哲思美。
例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拓展延伸
阅读莫怀戚的《二十年后说<散步>》、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和鲁迅的《〈二十四孝图〉》(节选),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孝”的理解。(文章内容见课件文件夹)
二、板书设计
散步
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大词小用
语言特点---意境美 对称美 哲思美
教学过程
可取之处 这篇文章很美,也不难理解。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谅父母,感恩亲人。基本上很顺利。
不足之处 学生对于写作手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缺乏相关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以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相关的阅读能力。
第 1 页 /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