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意大利语作Monte Bianco(比安科峰),勃朗峰。
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自小圣伯纳德山口向北延伸约48公里,最宽处16公里,包括有塔古尔勃朗、莫迪、艾吉耶、多伦、韦尔特等9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
登勃朗峰
单元提示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自读课文里的旁批随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作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
奇
批注中的"奇"字,可以串联全文内容。本文写作者和朋友登勃朗峰所见之奇景,所遇之奇人。
跳读,勾画出地名和方位名词。
"沙蒙尼旅馆"
"马蒂尼"
"黑首"
"V字形的山口中间"
"阿冉提村"
游踪跃然纸上
品读文章第1-6段,任隐选择一处景物描写,根据内容,发挥合理的想象,为文字配一帽插图。
"插图"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教材配有切合内容的插图,能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6段
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无穷变化的彩霞之景
透明的肥皂泡
破碎并蔓延
易碎、轻薄的肥皂泡"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是不是在暗示读者美好的事物不仅有变幻莫测的未知美,也有稍纵即逝的消失美?
小结:快乐与美好,总是稍纵即逝,需要珍惜!
"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极其廉价的"肥皂泡"与"价值"并提,似乎有些矛盾。仔细想想,透过肥皂泡产生的欣赏价值,或是这种欣赏价值带来的精神愉悦,才是最有价值的∶肥皂泡随时可以制造出人们很难于细微处看到的美,正如沿途的风景,往往因所谓的"价值""而被人们忽略
带着上述问题齐读课文第7-11段,结合文率内容进行批注。注意:可从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入手,批注人物形象。
“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但是,”他说,“请静下心来,不要浮躁,更不必为此烦恼。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因为我驾车经验丰富,所以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
这是车夫酒后的语言。他在清醒状态下会怎么说?
对比
直接描写
一个淡定、自信、乐观、热情、驾车技术高超跃然纸上
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场,沟整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
这里主要写山路路况的糟糕、环境的艰险,实际上就是侧面烘托。作者将车夫置于这样险恶的环境,烘托出车夫技高胆大。
“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
“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
(1)生动的细节。
比如"勃朗队长"那重复的话语内容和酒意十足的说话方式,还插入"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这样一个滑稽的小插曲,幽默效果就自然产生了。
(2)巨大的反差。
例如,道路危险重重,而车夫"镇定""神情威严""面不改色"和颜悦色",这之间的巨大反差形成一种带有揶揄讽刺意味的幽默效果。
(3)适度的夸张。
比如描写马车的一路狂奔,"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显然带有夸张的成分,景象如同漫画一般好笑。
马克·吐温的美式幽默
小结:
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神奇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感悟
读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也很重要。“行路”实际上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感受中感知。行路一可亲见亲历,增长见识;二可透过游历印证从书上得来的“知”;三可透过亲历亲见考察事物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即孔子讲的“我之游,观其所变”;四可在游历中将自己的知识和学说施之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