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 3《唢呐配喇叭》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五线谱) 二年级上册音乐 3《唢呐配喇叭》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6-17 23: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一、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二、教学内容:《唢呐配喇叭》
三、年级:二年级上册第三课
四、课型:综合课
五、课时:一课时
六、学情简析: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 ,好动, 模仿力强,适合唱游等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七、教材分析:
《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五声羽调式的湖南民歌,跳动不大的曲调、欢快活泼的节奏、歌词朗朗上口,如:五六小节的“里乐拉”生动地模仿了大喇叭、小唢呐竟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氛围。歌曲中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舞特有的韵味。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歌曲中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和“一字唱多音”的地方,歌曲的间奏都采用的唢呐和喇叭的音色的变化。歌曲中的插图形象生动,鲜艳明朗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一个亮点。
八、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理解音乐形象,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出示乐器的图片,聆听乐器的声音,加深了学生对唢呐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细细去品味唢呐的丰富表现力。歌词:“长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引导学生徒手做吹奏的动作,有的长,有的短。“里乐拉”是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唱到“里乐拉”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唱出“里乐拉”,两组学生自然的就会唱出一强一弱的感觉,也可以师生来共同演绎出“里乐拉”的强弱感受。再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很快掌握大喇叭和小唢呐发出的强和弱。因此,第一个“里乐拉”唱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唱弱一点。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接龙唱,更是收到了演唱的目的。
九、教学目标:
1、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十、教学重点: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十一、教学难点:形象唱出大喇叭和小唢呐发出的强和弱。
十二、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十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介绍乐器导入课题《唢呐配喇叭》
老师:“同学们,今天,有两位乐器兄弟要陪我们度过快乐的音乐课堂,他们是谁?让我们听着音乐找一找。
(三)感受学唱歌曲:
1、(课件一)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初步认识这两种乐器,讨论外形、演奏姿势、音色的不同,试着模仿乐器动作,最后出示课题。
2、学生听范唱,打着节拍感受歌曲热烈的气氛。
3、(课件二)学生看书中的插图并自由郎读歌词。
4、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读歌词。
5、复听:找出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并唱一唱
小结:“里乐拉”是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
学生分两组,第一个“里乐拉”唱的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唱的弱一点。
6、学生手指歌词,轻声跟唱歌词。速度稍慢,第二遍可提速。
7、师生接龙唱歌曲。
8、学生跟琴完整地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徒手表演吹唢呐和喇叭,进行歌表演。
学前踢步后踢步律动组合表现歌曲
(五)拓展欣赏唢呐曲《百鸟朝凤》。
1、(课件四)初听《百鸟朝凤》,感受乐曲情绪和演奏乐器。
2、(课件五)文字介绍唢呐这种乐器。
(六)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唢呐配喇叭》,那么,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学生答后将其写在音乐积累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