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三册第三课《音乐会》中的歌曲《快乐的音乐》。这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儿童歌曲,歌曲为拍,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的分节歌。激进、流畅的旋律不时的插入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使得旋律收放有度,极尽得意的炫耀了小乐手吹、拉、弹、唱的技巧,风趣的道白加入使歌曲略有停顿,歌曲活泼欢快,耐人回味,是一首让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有一些音乐基础,善于表现,乐于表演,喜欢用音乐与舞蹈表现歌曲,展示自我;但演唱技巧,音准掌控,气息运用,节奏节拍,感受歌曲意境方面还有待于不断提高。教学中要多注意学生所缺乏的知识,让音乐课不要枯燥,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内容。
_??????_目标
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充分感受演奏乐器时欢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快乐的音乐会》,用歌声去表达快乐的情绪;
2.有感情的准确演唱,并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节奏 ×× ×× ▏ ×× × ▏ ×× 0× ▏ ×— ▏▏
教法:教唱法、模唱法、示范法、讲解法
学法:练习法、自悟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用音乐的方式师生问好。
一、谈话导入 互动练习
1.快乐问候: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加一个快乐的音乐会,出发之前我们先做个热身运动吧?”(课件出示课题)
2.师生共同表演《十个小手指》
二、学唱歌曲 表现歌曲
1.节奏练习,掌握 拍节奏,并解决难点(趣味引导:音乐河)
×× ×× ▏×× × ▏ ×× 0× ▏ ×— ▏▏节奏【设计意图:运用节奏练习的形式,突破歌曲当中的难点节奏,这样本身就将难点易化,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上好本节课做好铺垫.】?
2.介绍休止符
3.感受2拍子的强弱规律
4.模唱练习,训练发声(音乐桥)
用di和da进行发声练习。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感受,让学生来熟悉歌曲,并为学习歌词降低难度。
5.乐谱教唱,感受旋律(学当歌唱家)
教师教唱简谱,让学生感爱欢乐的音乐气氛。
6.教师范唱,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
7.歌词教唱,体会音乐会的快乐
教唱歌词,逐步表现快乐的音乐会。
8.师生表演唱,进行创作(学当舞蹈家)
根据歌词内容,师生加动作进行表演唱。
三、表演歌曲 升华情感
1.创编歌词,进行表演唱
2.乐曲《那不勒斯舞曲》欣赏并用手画出旋律线,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和速度(学当演奏家)
四、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总结全课;
2.发现于感受生活中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