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4-11 14: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1. 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在不同情况下生成物不同的是:
① H2S与O2 ② Na与O2 ③ P和Cl2
④ H3PO4和NaOH ⑤ C和O2
⑥ Cu和HNO3
A. 仅①② B. 仅①②③
C. 除④外 D. 全部
D
2. 下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图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E可用作化肥,也可用来作炸药。
A
C
D
B
E
F
(1) 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B分子的结构呈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B→C:
F→C:
三角锥形
4NH3+5O2 4NO+6H2O
催化剂
加热
3Cu + 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考点搜索】
1. 掌握氯、氧、硫、氮、磷、碳、硅、所在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规律和特殊性。
2. 重点掌握下列典型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卤素:Cl2、HCl、Ca(ClO)2、Br2、I2。
(2) 氧族:O2、O3、H2O2、S、H2S、SO2、SO3、H2SO4。
(3) 氮族:N2、NH3、NO、NO2、HNO3、红磷与白磷、H3PO4。
(4) 碳族:C、CO、CO2、Si、SiO2、硅酸盐。
(5) 氢:氢气的可燃性与还原性。
3. 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4. 掌握氯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氨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气体的收集与尾气的吸收。
5. 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和能源的合理应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6. 以合成氨为例。了解化学工业中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7. 了解硫、碳、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
【在线探究】
1. 3.2gCu与过量的8mol/L30mLHNO3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结束后测得溶液中n(H+)为amol,则溶液中所含n(NO3-)为:
A. amol B. (0.1+a)mol C. (0.05+a)mol
D. (0.2+a)mol
B
1.(2011江苏高考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A
2.(2011海南)“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AD
2. 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 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 + C Si+2CO↑
点燃
(2) 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为:
D与F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Fe2++ Cl2= 2Fe3++ 2Cl-
H2(g)+ Cl2(g) 2HCl(g)
光照
(3) 若B、C、F都是气态单质,且B有毒,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反应②需要放电才能发生,A和D相遇有白烟生成,则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 + 6H2O
催化剂
(4) 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两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D是A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C+4HNO3 (浓)
2H2O+4NO2 ↑+CO2 ↑
【方法论坛】
1. 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 碳和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4) 氮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 磷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和状态:
3、常见物质的毒性。
(1) 有毒的单质:氯气、溴、氟气、Hg、As等
(2) 有毒的气体或蒸气:氯气、氟气、溴蒸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熔点:16.8℃)、甲醛、苯蒸气、硝基苯
(3) 有毒的离子:重金属阳离子,如Cu2+、Ag+ 、Pb2+ 、Hg2+等。
4、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有:H2O、Br2、Hg、乙醇、乙醛(沸点20.8℃)、乙酸(熔点16.6℃)、苯、四氯化碳、氯仿等。
5、气体中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有:氟化氢、氨、氯化氢、碘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6、常见物质的漂白性:
(1) 氧化漂白型:HClO、Ca(ClO)2、Na2O2、H2O2、HNO3、O3等,漂白过程不可逆。
(2) 化合漂白型:SO2、H2SO3等,漂白过程可逆。
说明:a:漂白性是指化学变化。活性炭为疏松、多孔的物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而使之褪色,是物理变化。
b:漂白一般是指使有机物褪色,即使使无机物褪色也不叫漂白,如二氧化硫使碘水褪色。
c: 两种不同的漂白剂混合可能失去漂白作用,如二氧化硫和氯气按1:1的体积比混合,生成了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
7、离子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1) 检验Ag+:加入Cl-,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不能加盐酸或硫酸)。
(2) 检验SO42-:加入Ba2+,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盐酸(不能加硝酸或硫酸)。最佳方法是先加盐酸,无气体或无沉淀产生,再加Ba2+,有白色沉淀产生。既要防止SO32-的干扰,又要防止Ag+的干扰。
(3) 加入不同的酸可能产生的气体有: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
(4) 加入强碱产生的气体有:氨气、氢气(铝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8、掌握硝酸、硫酸、盐酸与不同金属的反应规律。
9、掌握常见的几个连续氧化规律(反应条件略):
(1) NH3 NO NO2
O2
O2
(2) H2S S SO2 SO3
O2
O2
O2
(3) Na Na2O Na2O2
O2
O2
(4) C CO CO2
O2
O2
(5) RCH2OH RCHO RCOOH
O2
O2
(6) C6H12O6(葡萄糖) CH3CH2OH
CO2
O2
O2
10. 推断题中千万不能忽视的几种物质(因为它们不满足同主族的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FeS2、Na2O2、H2O2、CaC2、Fe3O4、N2O等。
【实弹演练】
[课堂反馈]
1 . 将足量CO2通入Ca(OH)2和KOH的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体积(y)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y
y
y
y
D
2 (长郡原创). 在下列实验中,形成白烟的是________;形成白雾的是______;产生白色烟雾的是____;产生棕色烟的是______。
①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 ② 打开浓硫酸的瓶盖 ③ 光照氢气和氯气的混合物
④ 将红磷在氯气中点燃 ⑤ 铜丝在氯气中点燃 ⑥ 钠在氯气中点燃
⑦ 铁丝在氯气中点燃 ⑧ 磷在空气中点燃 ⑨ 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⑩ 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根玻璃棒靠近
⑥⑧⑩
①③

⑤⑦
3(长郡月考).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多少______________。
8:3
4 . 当甲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
D的分子量比C的分子量大16,E是酸。
(1) 当甲是强酸时,A、B、C、D、E均含_____元素。
(2) 当甲是强碱时,A、B、C、D、E均含____元素。
(3) A是_________;乙是_____;丙是_______。
S
N
(NH4)2S
O2
H2O
5. 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3Cu +8HNO3(稀)=3Cu(NO3)2+2NO +4H2O
Cu +4HNO3(浓)=Cu(NO3)2+2NO2 +4H2O
现将25.6gCu投入50mL12mol/L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4.48L(标准状况)NO和NO2的混合气体。(1∽3小题不写计算过程)
(1) 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_
(2) 判断25.6gCu和 50mL12mol/L的硝酸反应后何者有剩余 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3) 容积为4.48L的干燥烧瓶充满上述反应中收集的NO和NO2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后倒置于水中,须再通入_______L(标准状况)O2才能使溶液充满烧瓶。
0.2mol

0.2mol
2.24
(4) 如果往反应后的体系内再加入200mL 4mol/L的稀硫酸,是否有气体逸出?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计算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
NO
3Cu+8H++2NO3- = 3Cu2++2NO↑+ 4H2O
2.99L
[课后巩固A]
1. 强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FeSO4 Fe2O3+SO2↑+SO3
强热
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浓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A. 生成BaSO4和BaSO3混合沉淀
B. 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
C. 生成BaSO4沉淀,有SO3气体逸出
D. 有SO2和SO3气体逸出
[课后巩固A]
1. 强热绿矾晶体,除结晶水蒸发出去外,还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2FeSO4 Fe2O3+SO2↑+SO3
强热
如果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浓Ba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A. 生成BaSO4和BaSO3混合沉淀
B. 生成BaSO4沉淀,有SO2气体逸出
C. 生成BaSO4沉淀,有SO3气体逸出
D. 有SO2和SO3气体逸出
B
2. 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① 石灰水 ② H2S溶液 ③ KMnO4溶液
④ 溴水 ⑤ 酸化的Ba(NO3)2溶液
⑥ 品红溶液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只有①   D. ①③
C
3. 有甲、乙、丙三种常见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X、Y、Z为三种化合物,且相对分子质量Z(1) 在X、Y、Z三种化合物中一定含乙元素的是_______,理由是:
(2) X、Y、Z的分子组成分别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X、Y
甲和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X;乙和丙发生化合反应生成Y,故X、Y中均含乙元素。
H2O
SO2
H2S
4. (长郡月考)下图甲是课本中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的装置,乙和丙是师生对演示实验改进后的装置:
(1) 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和甲装置相比,乙装置的优点是:
Cu+4H++2NO3- Cu2++2NO2 +2H2O
吸收了NO和NO2,无污染性气体排放;
铜丝可以上下移动,便于控制反应的进行.
(3) 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___,再打开弹簧夹______,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
c
a和b
关闭a 和b ,打开c,用热毛巾握住试管(或加热试管)②
(4) ②试管中的NO2和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最大值是(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0.045moL/L(或1/22.4moL/L)
5. (长郡原创) 现有A、B、C、D、E五种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E组成的化合物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溶质,其离子半径E>D。回答下列问题:
(1) 由A、B、E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学肥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由A、C、D组成的化合物Y的电子式为: 由X和Y相互反应可制取一种常见的气体Z,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Cl
(1) 由A、B、E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学肥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由A、C、D组成的化合物Y的电子式为: 由X和Y相互反应可制取一种常见的气体Z,其反应方程式为:
NH4Cl
NH4Cl+NaOH NaCl+NH3↑+H2O
Na+[:O:H]-
··
··
(2) W和Z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但W比Z中元素A的含量低,元素B和C组成的化合物Q在常温下为气体,升温时Q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红棕色。32g液态W在足量的液态Q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一种无污染的气体,放出519.35kJ的热量,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N2H4(l)+N2O4(l) = 3N2(g)+4H2O(g);
△H=-1038.7KJ/mol
(3) 由A、B、C形成的某固体化合物2.00g,在215℃时将其加热,分解成两种产物:一种为气体氧化物,另一种是0.90g的水蒸气。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混合物的总体积为1.68L。
①试计算推断该气体氧化物的化学式和该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式;
n(总)=1.68L/22.4L mol=0.075mol
n(H2O)=0.90g/18g mol=0.05mol
则n(氧化物)=0.025mol,
M(氧化物)=1.10g/0.025mol=44g/mol
在含N、O的氧化物中只有N2O ,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求出该固体化合物NH4NO3
② 写出215℃时固体化合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课后巩固B]
1.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钝化
D
2. 铋酸钠(NaBiO3)是一种强氧化剂,可将Mn2+氧化为MnO4-,该反应要在浓HNO3而不是浓盐酸酸化的条件下进行,这是因为:
A. HNO3是一种强氧化剂
B. HNO3的酸性比盐酸强
C. Cl-易被强氧化剂氧化
D. NO3-对BiO3-氧化Mn2+有催化作用
C
3.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单质间的化合反应制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FeCl3 ② FeCl2 ③ CaCl2
④ NaCl ⑤ HCl ⑥ PCl3 ⑦ PCl5
⑧ CuCl2 ⑨ Fe3O4 ⑩ P2O

4. (高考)某化工厂每小时生产at98%(质量分数)的硫酸。为使硫充分燃烧,且在下一步催化氧化时不再补充空气,要求燃烧后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b%。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且不考虑各生产阶段的物料的损失,则:
(1) 该厂每小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m3。
(3) 为满足题设要求,b%的下限为:
22400a/(21-b)
7%
5.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气体,又可以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1) 利用I 、II装置制取气体(关闭K2,打开K1)。
甲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可以收集H2 、NH3,但不能收集O2和NO等气体,其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利用II装置作简单改进(不改变仪器装置)也可以收集O2和NO等气体,但不能收集NO2气体,改进的方法是:
氢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而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向II中注满水,同时在水上方加一层油(如苯)
2NO+O2=2NO2
(2) 利用I、 III装置验证物质的性质(关闭K1,打开K2)。
如设计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则在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C中加________,观察到C中的现象是:
KMnO4
NaBr
溶液有无色变成橙色
(3) 请利用I、 III装置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碱性: Ca(OH)2>NH3·H2O>Al(OH)3,写出实验所用的试剂:A中加___________,B中加___________,C中加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浓氨水
氧化钙
AlCl3溶液
CaO+H2O = Ca(OH)2
反应放热以及OH-浓度增大使NH3·H2O分解产生氨气
AlCl3+3NH3·H2O = Al(OH)3↓+3NH4Cl
6. 工业上用接触法制硫酸,最后的产品是98%的硫酸或组成为20%的发烟硫酸(H2SO4和SO3的混合物,其中SO3的质量分数约为20%)。
① 若98%的浓硫酸可表示为SO3·aH2O,20%的发烟硫酸可表示为bSO3·H2O,则a=_____;b=________________。(a、b可用分数表示)
10/9
1.306或209/106
② 用m(H2O)=k·n(SO3)分别表示,若生成98%的硫酸,则: m1(H2O)=_______n1(SO3) ;若生成20%的发烟硫酸,则 m2(H2O)=_______n2(SO3)。
20
13.8
7. (长郡原创)由H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充分反应后,通入100mL1mol/L的NaOH溶液中,图甲表示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随着通入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溶液中的导电性随着通入的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n
0
V1l
V2l
V



0
V1l
V2l
V
1. 图甲中表示溶液中__________离子的变化曲线。
2. 对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当通入的混合气体体积大于V1时,引起溶液导电性增强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
3. 当n=0.02mol时,光照前的混合气体中,H2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______________
ClO-
H+
3:5
8. A、B、C、D、E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 若C是一种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气体,D、E均是氧化物,D转化为E时,质量增加了8/31,则A是_________(写名称), 由B直接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8. A、B、C、D、E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1) 若C是一种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气体,D、E均是氧化物,D转化为E时,质量增加了8/31,则A是_________(写名称), 由B直接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氯化钠
2Na+O2 Na2O2
点燃
在下列(2)和(3)中A所含有元素种类均相同。
(2) 若A是正盐,B、D、E均为气体,当A与强碱反应时,A 、B、D、E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且E与水反应也生成一种强酸,则A的化学式为:
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2S
4NH3+5O2 4NO+6H2O
点燃
(3) 酸式盐,B、D均为气体,当A与强酸反应时,A 、B、D、E均含有相同的另一种元素,且E与水反应也生成另一种强酸,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B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S
2H2S +SO2 = 3S + 2H2O
若常温下A是一种固体,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某些城市将B代替汽油使用,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E也是一种酸,在一定条件下A、B、D、E均可以转化为C,写出A转化为B和C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 2C2H5OH +2CO2
一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