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八下 10.中国书法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版八下 10.中国书法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6-17 17: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中 国 书 法
教 学

标 知识与
技能
初步了解中国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和天下三大行书的创作背景。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欣赏以及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去感受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书法的特点,感悟书法之美,增加对书法这一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书法字体的艺术之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教学
导入:
同学们好!讲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武术、中医、书法,回答的非常好。所以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中国书法,为什么讲书法呢?因为书法是美术大家庭中的一员。
一、什么叫书法

首先以汉字为载体,是书写者用毛笔蘸上墨,在简牍上、绢帛上、宣纸上书写出的汉字。是以笔法、结构、章法、墨法为基本要素,最终创作出一种对比、统一、富有美感的艺术。
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1、线条单纯,笔画直线为多。
2、结构变化多姿,布局错落有致。
3、象形意味重
2、大篆
大篆包括金文和石鼓文

(1)什么叫金文
金文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铸刻在青铜器 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所以金文也叫钟鼎文。例如:周朝时期有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
金文的艺术特点:
1、笔道肥粗,弯笔多。
2、字形饱满,庄严凝重,平正中富有变化。
3、结体自然随意,意趣古拙朴茂 。
(2)什么叫石鼓文

石鼓文是战国之际到秦朝统一中国前的石刻,石鼓文因石成鼓形,并刻字其上而得名所以叫石鼓文。
3、小篆

大篆经过省改创造了小篆,小篆是在石鼓文基础上省改过来的。小篆又称为秦篆,小篆的出现是中国
文字史上的一大进步。代表作《峄山刻石》
小篆的特点:
(1)线条圆润,婉转流畅。
(2)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
(3)多用圆笔,字形呈长方形
4、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汉朝隶书四大碑:史晨碑 礼器碑 张迁碑 曹全碑
隶书特点
(1)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改篆书的圆长,而
为方扁。
(2)笔画具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
5、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
唐楷的代表人物:欧阳询 褚遂良 颜真卿 柳公权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人们在日常应用时对楷书的快速手写体便形成行书。行书是书法艺术中实用性最强的书体。
7、草书

草书产生于汉代,现存最早的草书就是汉代的简牍。
草书分为:章草 今草 大草 小草 狂草
草书代表人物 唐代:张旭 怀素
明清:王铎 傅山
现代:林散之 于右任 毛泽东 沈鹏 林鹏

三、天下三大行书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2)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3)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学生回答:京剧、中医、武术 书法
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发表意见
学生倾听

学生发表意见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很清楚知道中国书法是经过几千年,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发展下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今天,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学习,更重要的是继续发扬光大。
作业:
要求大家到书店买上一本毛笔书法字帖每天坚持写上二十个字,坚持三年甚至一生。因为书法是一个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过程。
学生倾听
板书设计 中国书法
什么叫书法
二、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大篆(金文和石鼓文)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三、天下三大行书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2)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
(3)北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重点难点突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