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加法运算律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 加法运算律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06: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运算律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加法交换律。
师:上周,我校刚举行了运动会。等到冬天的时候,也会有冬锻三项的比赛,其中一项就是——跳绳(出示例题图片)
看图,其中有28个男生跳绳和17个女生跳绳。
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人跳绳
你能列算式并解答出来吗?
生:28+17=45人 或 17+28=45人
师:不管是28+17还是17+28都求出了什么?得数都是?那我们就可以用一个运算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用什么符号呢?
师:仔细观察等号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和同桌悄悄说一下。
生汇报。
小结:(手势)在这里,28和17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手势),变成了17+28,但是,和没变。
质疑: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呢?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能仅靠一个例子,我们就立刻下结论。这样从个别例子中得到的,只能看作是提出的一个猜想。(板书:提出猜想)这个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般通过举例来验证。(板书:举例验证)
下面,请同学们在纸上,每人举一个例子,算一算,比一比。
巡视提示:我们学过的小数、分数会符合这个规律吗?
展示汇报,教师板书。
说明:1个人1个例子,全班就会有四十几个例子,全年级就会有几百多个例子,全世界就会有更多的例子。
看黑板:从这些例子中,你有什么发现?全班这么多例子中,有没有交换加数位置后,和改变的?
既然这样,那我们在提出猜想和举例验证之后,就可以归纳总结了。(板书:归纳总结)
那归纳总结出什么结论呢?把你的发现或者结论用你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再与同桌交流后汇报。
师:(ppt展示、板书)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我们的发现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这叫什么运算律呢?没错,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个加法运算律。这里的a表示什么?b呢?a+b=b+a是什么意思呢?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用过加法交换律呢?(验算)
加法结合律
从跳绳比赛中,学到了加法交换律,我们再看一看冬锻三项还有什么?
现在又来了23个女生踢毽子,请你来算一算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28+17)+23解答出。
生:28+(17+23)解答出。
师:对于这两道算式,我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为什么呢?
观察一下,等号左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请你根据这道算式,还有我们刚刚研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手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总结)进行小组合作:1.猜一猜:提出小组的猜想。2.验一验:每个人都举例子看能不能验证你们小组的猜想。3.说一说:根据你们举的例子,说一说算式的特点,并得到你们小组的结论。4.写一写:把你们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汇报展示。
以一组为总结观察:等号的左边一组有什么相同点?等号的右边呢?
(左边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右边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
得到的这一结论,在数学上,称为加法结合律(板书)。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a+b)+c=a+(b+c)。
b、c分别表示什么?(a+b)+c呢?a+(b+c)呢?你知道在哪里运用过吗?
练习。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加法运算律,下面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
填一填并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律。
①82 + 8 =( )+( )
( )+( )= 24 + 76
48 +( )= 36 + ( )
②(84+68)+ 32 =84+( + )
47+(30+8) =( + )+8
(74+ )+ 51=74 +(49+ )
③75+(47+25)=(75+25)+47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本题。
75+(47+25)=75+(25+47)加法交换律
=(75+25)+47加法结合律
75+(47+25)=(75+25)+4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一练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比较每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