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回忆我的母亲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私塾(shú) 佃农(diàn) 妯娌(zhóu) 辍学(zhuì)
B.溺死(nì)
衙门(yá)
和蔼(ǎi)
勉强(qiáng)
C.仪陇(lǒng)
庚子(gēng)
蛮横(héng)
韶关(shào)
D.聊叙(liáo)
豪绅(shēn)
祖籍(jí)
调料(tiá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一旁任劳任怨。
B.朱德的母亲对穷苦人民有着无限的同情,对为富不仁者有着极大的反感。
C.华为公司与某跨国公司经过几轮艰难谈判,最终一拍即合,达成5G投资协议。
D.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
3.下面文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伟大的民族,靠的是悠久的历史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造就的。②“百善孝为先”,孝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有利于个人人格的健全,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③为宣传孝文化,我校组织了以“感恩母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约200余名学生参与。
(1)第①句句式杂糅,修改意见:
。?
(2)第②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
。?
(3)第③句语义矛盾,修改意见:
。?
4.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岳母刺字,孟母三迁,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游子远行,万水千山, 。伟大的母爱,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中,相伴终生。?
①恩情似海,永铭心间
②母爱如山,亘古不变
③慈母心牵,春晖延绵
A.②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5.[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下列各项中,对语文知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微笑着”在句子中是状语)
B.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C.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个句子从语气上来说是祈使句)
D.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6.仿照画横线的句子,把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 ,
;母爱是 , 。?
◆课内精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7.“我应该感谢母亲”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8.试分析选文第④段的作用。
?
?
9.“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
?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韩石山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祖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我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的不屑。我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简要,多么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我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她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0.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①?
②?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11.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
?
12.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
13.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精当的议论,有利于表达观点看法,突出主题。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朱德写道:“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段议论给予了母亲高度的评价,表达了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中,作者在叙事时也运用了议论性语句,试分析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学好”和“甭惹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并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
14.某实验中学八年级(5)班学完《回忆我的母亲》后,准备开展一次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10月23日,实验中学八年级(5)班班委会组织“感恩母亲”书法大赛,班长李华负责通知参赛选手当日下午3点到美术室参赛。根据通知的写作要求,请你代她将下面的通知补写完整。
通 知
① :?
今天下午班级举行“感恩母亲”书法大赛,请参赛选手② 。?
实验中学八年级(5)班班委会
10月23日
(2)在大家搜集到的资料中,有一幅剪纸作品。请你仔细观察右边的剪纸作品,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
?
?
?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对学校1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知道父母、好友、偶像明星生日的人数分别如下表所示。
内容
人数
了解程度
父母
生日
好友
生日
偶像明星
生日
完全知道
31
76
92
知道一点,但不完全知道
46
18
5
完全不知道
23
6
3
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针对调查表中发现的问题,你想对这些学生说些什么?
?
?
?
15.本文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主题。请你也用叙议结合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
?
?
参考答案
7 回忆我的母亲
1.【解析】
D A项,“辍”应读“chuò”;B项,“强”应读“qiǎng”;C项,“横”应读“hèng”,“韶”应读“sháo”。
2.【解析】
B A项,“任劳任怨”指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与句子中“不起模范带头作用”矛盾。C项,“一拍即合”指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与句中“经过几轮艰难谈判”矛盾。D项,“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句中的“责任”语义重复。
3.(1)删去“造就的”
(2)将“发扬”与“传承”互换位置
(3)删去“约”或“余”
4.【解析】
A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根据“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来看,此处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因此填②句;根据“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来看,此处主要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报答,因此填①句;根据“游子远行,万水千山”来看,此处主要表现了母亲对孩子远行的牵挂,因此填③句。
5.【解析】
C 这个句子是感叹句。
6.示例: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 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 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 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
7.母亲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8.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以深深的祝福抒发对母亲深切的哀悼之情。
9.表达了“我”对母亲“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对母亲的无限热爱之情。
10.【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和人物情感的分析。文章第①段即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据此归纳出第①空的情感与态度。与“‘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相对应的情节在第③段,与“‘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相对应的情节在第⑦段。
【答案】
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加点词语“笑笑”“溢”“叫”“撞”描写了母亲的神态和动作,这是母亲失语后见到“我”的情景,表现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同时也表现出母亲因为生病而说不出话的焦急、伤心。
【答案】
通过写母亲的神态和一连串动作,表现了母亲见到“我”时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生病而说不出话的伤心与着急。
12.【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由第①段中“再就是,嘴太笨……没个痛快的时候”,可知母亲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由第②段中“祖母是继室……从来不会问她”,可知母亲老实,任劳任怨。由第③段中写当“我”跟母亲要钱时,母亲只问“够吗”,可知母亲善良、纯朴。由第⑤段中写母亲叮嘱“我”“学好,甭惹事”,第⑦段中写母亲失语后示意父亲给“我”做饭,可知母亲关心和爱护孩子。
【答案】
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纯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得失语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
13.【解析】
本题考查议论性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结合下文的解释“‘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可以推断其含义。作用可结合具体语境考虑。
【答案】
含义:“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作用: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后悔和愧疚之情,表达了对母亲良苦用心的赞美,揭示了文章主题。
14.(1)【解析】
本题考查对通知写作的掌握。通知包括标题、称呼、正文和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②称呼:在第二行顶格写被通知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③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④落款:分两行写在正文右下方,一行署名,一行写日期。根据题目要求,补充称呼,补全通知内容即可。
【答案】
①各参赛选手(或“同学们”)
②下午3点到美术室参赛
(2)【解析】
本题考查对画面内容的描述和对寓意的理解。描述画面内容,要按一定的顺序,由主到次,全面描述。寓意是画面背后隐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
(示例)画面内容:在一个夜晚,一个孩子躺在床上的老虎枕头上熟睡,身边的妈妈一手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一手为他摇着蒲扇。
寓意: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
(3)第一问:知道父母生日的中学生占一小部分,知道好友生日的占大部分,知道偶像明星生日的几乎是全部。第二问示例:同学们,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父母,其次是好友,而对偶像明星不必太过迷恋。
15.示例:蜗牛已爬过阳台,正向屋顶出发。它缓慢而小心翼翼地向上行进着,每一步都那么艰辛。我真想上前帮它一把,但刚伸出手又不由自主地收了回来:如果没有经历艰难的过程,胜利的终点对它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被这小小的蜗牛深深地打动了,它的心里一定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它付出了太多太多,可是它无怨无悔,一直向前。我不是应该向它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