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
《穿井得一人》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3.明白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溉汲、居、及、国、道、对、于”等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篇外国寓言。同样,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也善于通过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穿井得一人》。
二、了解《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全书26卷,160篇。(出示图片)
三、初读课文
1.欣赏情境课文,注意断句。(播放情境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齐读第一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溉——灌溉;汲——从井中打水;居——在。
2.齐读第二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及——等到;其——他;得——得到。
3.齐读第三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闻——听说;传——传播;者——……的人。
4.齐读第四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
5.齐读第五句;提示重要的词句;指一名学生翻译。
提示:对——回答;使——使唤,这里指一个人的劳力;若此——像这样。
五、读课文,深入思考
1.丁氏说:“吾穿井得一人”本意是什么?
明确:我家因为打井从而节省了一个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传成什么意思?
明确:丁氏打井挖出来一个大活人。
3.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要验证,去伪存真。
六、归纳梳理
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最终你是如何知道真相的?
2.如何避免以讹传讹?
八、拓展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九、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文言现象积累;
2.预习《杞人忧天》。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相关文体知识。
2.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体会寓意;通过对比,品味文中细节,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不妄自尊大、不爱慕虚荣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寓言的相关文体知识。
2.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品味文中细节,培养学生深入阅读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寓言大家并不陌生,请同学们说几个中国的寓言。(南辕北辙、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说几个外国的寓言。(龟兔赛跑、狼和小羊、农夫和蛇……)
结合其中的任意一则,说说寓言的特点。
1.故事短小;2.主人公可以是动物;3.蕴含深刻的道理;4.给人以警示;5.用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简介寓言和《伊索寓言》
1.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一般篇幅短小,常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2.《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作家,大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善讲故事讽刺权贵,后遭杀害,后世将他讲的故事整理成《伊索寓言》。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一名学生范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从字音、朗读节奏、人物语气等方面评价。
3.齐读课文,指名复述。
四、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概括故事内容。
2.赫耳墨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慕虚荣、自命不凡、妄自尊大……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揭示寓意的句子:
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不要爱慕虚荣;人要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不是由他的地位决定的,而是由他对别人的奉献决定的;干一份工作要尽职尽责,不要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五、品读细节,品味讽刺的力量
1.找出含有赫耳墨斯“想”“问”“笑”的语句。
2.品析赫耳墨斯的“想”。
A.原文: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改文: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
明确:原文中赫耳墨斯对自己在人间受到尊重丝毫不怀疑,想知道的只是受尊重的程度。可见他的盲目乐观,妄自尊大。
B.原文:心想……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改文:心想……人们会对他也许更尊重些吧。
明确:原文更加确定,将他的盲目自大渲染到极致,改后推测语气代替了肯定语气,不能表现赫耳墨斯的狂妄自大。
3.赫耳墨斯听说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多一点时,会怎么想?
明确:“哈哈!太好笑啦!堂堂众神之王才值一个银元,好丢人!我的雕像肯定比他值钱!”“赫拉的雕像居然还要贵一点,不过那也没关系,我肯定比他们厉害多啦!”
4.品析赫耳墨斯的“问”和“笑”。
A.原文: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改文:他看见维纳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明确:上来就问宙斯的雕像值多少钱,可以看出他只想和宙斯一比高下,其他众神他没放在眼里,或者说他认为其他众神没资格和自己比,足见他的自负。
B.原文: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改文: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明确:这个“笑”既是对宙斯的嘲笑,又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宙斯才值一个银元,我赢定了。
C.原文: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改文:于是问道:“值多少钱?”
明确:原文较为郑重,改后显得随意,体现出赫耳墨斯虽然觉得赢定了,但即将知道答案时还是很郑重很激动的。
5.品析雕像者的回答。
原文: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改文:这个要便宜点,要半个银元。
明确:“添头”是一钱不值,和赫耳墨斯前面的盲目自大形成鲜明的反差,讽刺效果明显。而改后,虽然便宜点,终究还是值点钱的。
六、归纳图示
七、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一钱不值、只是个赠品、可以白送的时候,内心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并思考续写的结尾有没有让寓意发生变化。
八、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杞人忧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3.教育学生遭遇困难挫折时摒弃消极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次看到这句俗话,我就会想起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杞人忧天》。
二、了解《列子》
《列子》,旧题为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三、初读课文,读的通畅
1.欣赏情境课文,注意断句。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正音。
杞(qǐ)人??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中(zhòng)伤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讨论解决,也可以询问老师。
2.大屏幕出示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的翻译情况。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B.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D.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E.奈何忧其坏?
五、读课文,思考寓意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废寝食”。
3.大家试着朗读这一段,读出杞人的焦虑、害怕。
4.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明确: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③“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6.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会因无知而忧虑了。
7.“杞人忧天”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讽刺毫无根据、没有必要的忧虑。
8.播放微课:《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六、归纳总结
七、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谈谈杞人忧天给你的启示。
提示:丰富的知识、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向高明的人请教……
八、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愚公移山》
《蚊子和狮子》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总结寓意。
3.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见识了自大的神使,动物界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小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词语解释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概括故事内容。
明确: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又因骄傲自满被蜘蛛吃掉。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文中关键词)
明确: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扬长避短)
3.蚊子又为什么会败给蜘蛛?(划出文中关键词)
明确: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得意忘形)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课文揭示寓意的句子: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还可以读出什么寓意?
明确: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②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胜利时要有危机感。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⑥得意于一时的胜利会导致失败。……
四、品读细节,深入思考
1.蚊子对狮子说的是否是大话?
明确:并非大话,事实证明了他对双方特点有清醒的认识。
2.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的情形,是否相同?
明确:第一次是充分分析敌我条件,充满胜利的信心,算是冲锋的号角。
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借喇叭炫耀自己。
五、归纳总结
六、拓展阅读
《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蚊子和狮子》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七、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1.蚊子将要被蜘蛛吃掉时,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
2.蚊子将要被吃掉时,蜘蛛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