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9课
时
第六课时
课题
数的大小的比较
实施教师(
)修改意见
主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前面所学知识,主动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3.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2.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大小。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先让学生利用实物(小棒)的多少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再利用计数器比较所表示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学生一般在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直观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但是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阶段,所以将要学习的知识将是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1、按规律填数。
十位是7的两位数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2.照样子写出相邻的数。比79多1的数是(
80
);
比79少1的数是(
78
)。3.填空。
74是由(
7
)个十和(
4
)个一组成的。探究新知1.利用小棒比较42与37的大小。教学例5。(1)猜数游戏。a、小朋友们,请你们猜猜老师手中小棒的根数。b、验证:学生猜对后,在让一名学生把42根小棒每10根扎成1捆摆在讲台上,学生说数,教师写42。c、把37根小棒事先放在投影仪上,用纸盖好,然后让学生只看一眼小棒根数。学生猜对(37)后,教师把3捆又7根小棒移到讲台上,并在黑板上写37.(2)比较42与37的大小。左边42根小棒,右边37根,谁来说说这两个数谁大谁小,用什么符号连接?(用“>”)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甲:根据小棒图来比,只看整捆的左边有4捆,右边有3捆。所以42大于37。学生乙: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后面,所以42大于37。学生丙: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老师引导:如果没有这幅图,怎么来比较这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比较方法呢?(如果学生在汇报时能说出下列方法,老师不必设此问,只需帮助学生弄清思路,规范语言)利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大小。(手势表示)23○52
49○32
63○45
58○86归纳:比较两位数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教师在计数器上拨23,请学生读数,教师板书。请一位学生上台拨数,要求拨的数比老师拨的大。(学生在个位上多拨了几颗珠子)2523○<
25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拨?(个位上的数比老师个位上拨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师问: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学生甲:用计数器来比较大小。学生乙:在数位顺序表中23在25的前边,所以23<25。学生丙:23和25的十位都是2,表示2个十,不能比较出谁大、谁小,再看个位,23的个位是3,25的个位是5,所以23<25。(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数大的数就大利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大小。28○26
32○30
73○74
48○45课堂小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可以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此外,上述概括的内容是比较两位数大小的一般方法,应鼓励学生有多种比较方法,并且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第1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脱离开实物、小棒、计数器等物,自己是怎样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的。
板书设计
数的大小比较42○37
23○25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1)比较两位数大小,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2)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44页第三题2、完成课本45页第五题3、完成小超人35、36页
教学后记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