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练习四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练习四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15: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练习四

教 材

析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通过观察、交流、迁移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能力。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情景导入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借助从问题想起和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

3
二、基础练习
1.教材第3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
分析: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已修的米数;求还剩的米数,等于总长度减去8天修的米数。
指名列式解答,师板书:
已修的米数:45×8=360(米)
还剩的米数:520—360=160(米)
(2)出示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说出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指名列式解答。
面粉的袋数:60—22=38(袋)
一共的袋数:60+38=98(袋0
2.第2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的已知条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确定先算什么,并列式解答。师板书:
线段图:
楼下


楼上
(3)提问:要求楼下比楼上多多少个座位,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你能将上题的线段图改一改吗?师板书:
线段图:

追问: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数量关系变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7题
提问:从问题想起,要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缺失什么条件?
出示两幅情景图,让学生讨论:
你能看懂两幅图吗?小宁走到的地方一样吗?(小宁从距动物园600米,距植物园900米的地方走到距动物园300米,距植物园600米的地方)
小宁走了多少米?
600—300=300(米)
怎样求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300÷5=60(米)
4.第8题
出示问题(1),并提问:从问题开始,要求一共缴纳的水费,数量关系式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出示问题(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学生分析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20
三、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读题,从问题想起,说说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解决问题(2):在问题(1)的基础上,说出数量关系,更改线段图,再列式解答。
2.第5题
提问:这两题的问题是什么?(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数量关系是什么?(总的页数—已看的页数=还剩的页数)解题过程相同吗?为什么?(不同,因为已知条件不同)
让学生列式解答,并交流反馈:
(1)32×3=96(页) 150—96=54(页)
(2)40+32=72(页) 150—72=78(页)
3.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一读,并提问:怎么比?(求出每袋多少元)
让学生先计算,再汇报交流。
甲:42÷7=7(元)
乙:6+2=8(袋) 48÷8=6(元)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回答
学生独立分析
学生完成并交流 12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师小结: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方法:应先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通过题目中所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已知条件,联系另一个已知条件求出题中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方法也不同。

学生小结汇报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练习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