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八课时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一、谈话导入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板书: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轻松地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作者。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2.解诗题。
“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浙东:友人要去的地方。“送鲍浩然之浙东”,词题。“之”,往,去。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词人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3.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①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句解:上片第一、二句暗舍送别之意,把山水比作人的眼波和眉峰,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眼波横”是送别时的眼泪;“眉峰聚”是因不舍而紧蹙的眉头,暗舍了离别的情绪。一个“聚”字,用得十分有力,将词人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句解:“眉眼盈盈处”既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山水灵秀的浙东,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朋友走到哪里,自己的目光都会一直追随而去,可谓一语双关,精巧绝伦。
上阙词意: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地。
③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句解: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送别的主题,“才始送”“又送”的递进把词人心中的离别之苦描摹得更加深刻动人。
④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句解:这两句话表面上吐露的是惜春之情,实际上寄托了对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和四季中最美好、最具有生机的春天同在,其中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
下阙词意:才刚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啊!
(3)指导朗读。
“才始送”“又送”用悲伤的语调,读出离别之苦。最后一句用叮嘱的语气来读。
3.赏诗歌。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比喻,推陈出新、想象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情景。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了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
4.知主题。
这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5.感悟写法。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两点新颖别致之处: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6.指导背诵。
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练习抄写古诗,整体感受书写之美。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同时感受书写之美。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横
山聚
山水行程
行人——眉眼盈盈处
依依惜别
才送春
又送君
深情祝愿
赶上春
和春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讲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新知导入
第八课时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新知讲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新知讲解
知诗人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新知讲解
解诗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鲍浩然之浙东”,词题。“之”,往,去。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词人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词牌名。
词人的朋友。
友人要去的地方。
新知讲解
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新知讲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注释: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上片第一、二句暗舍送别之意,把山水比作人的眼波和眉峰,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眼波横”是送别时的眼泪;“眉峰聚”是因不舍而紧蹙的眉头,暗舍了离别的情绪。一个“聚”字,用得十分有力,将词人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知讲解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上阙词意:水就像流动的眼波,山就像聚拢的眉峰,想要问朋友将要去哪里?正是那有山有水的浙东之地。
“眉眼盈盈处”既是指友人此行的目的地——山水灵秀的浙东,同时也表达了无论朋友走到哪里,自己的目光都会一直追随而去,可谓一语双关,精巧绝伦。
注释: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新知讲解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注释:
[才始]方才。
这两句直接点出了送别的主题,“才始送”“又送”的递进把词人心中的离别之苦描摹得更加深刻动人。
新知讲解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两句话表面上吐露的是惜春之情,实际上寄托了对朋友前景的美好祝愿,希望对方能和四季中最美好、最具有生机的春天同在,其中的深情厚谊令人感动不已。
上片词意:才刚刚送走了春天,现在又要送你走了,如果你到了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可一定要和春天同住啊!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才始送”“又送”用悲伤的语调,读出离别之苦。最后一句用叮嘱的语气来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新知讲解
赏诗歌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比喻,推陈出新、想象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情景。
新知讲解
赏诗歌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了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
主题概括
这是一首送别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
之情。
依依惜别
新知讲解
悟写法
这首词在写作手法上有两点新颖别致之处: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横
山聚
行人——眉眼盈盈处
才送春
又送君
依依惜别
赶上春
和春住
山水行程
深情祝愿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