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第10课《清平乐》课件+教学设计(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第10课《清平乐》课件+教学设计(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7 21:50: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第十课时
清平乐
一、谈话导入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轻松地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4.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意,划分节奏,读出感情,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代表作有《清平乐·春归何处/晚楼闲坐》等。
2.解诗题。
“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
3.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①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句解:上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对春的归去提出疑问:春天回到哪里去了?第一、二句中的一个“归”,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②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句解:这两句接着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上阙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其住在一起。
③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句解:下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第二句把思路引到具体的景物上。既然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儿提问,而鸟儿又何尝知道“春归何处”呢?可见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竟还认真地想到了要找鸟儿来问一问。
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句解:“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流露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而“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
下阙词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3)指导朗读。
读整首词要带着对春天的留恋、不舍之情来读,最后一句要读出无奈之情。
4.赏诗歌。
这首词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词的上片写春天的归去。词人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之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词人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5.知主题。
《清平乐》这首词,通过写春天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以及春天无踪影,无法追寻,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6.感悟写法。
这首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上片把春天拟人化,要把“春天”给叫喊回来,与春天同住,表现了词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下片把黄鹂拟人化,要问黄鹂春天的踪迹在哪里,可惜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进一步表达了词人惜春、爱春的思想感情。
7.指导背诵。
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习古诗的经验,结合注释理解词语及诗句,了解诗的大意,再结合对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真情,读出真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学生练习抄写古诗,整体感受书写之美。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深记忆,同时感受书写之美。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无行路
上片:春天归去

归来同去
春去无痕
热爱春天
踪迹
问黄鹂
希望破灭
下片:夏天到来
百啭
无人能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0张PPT)
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第八课时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
清平乐
新知讲解
清平乐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新知讲解
知诗人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出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代表作有《清平乐?春归何处/晚楼闲坐》等。
新知讲解
解诗题
清平乐
词牌名。“乐”读yuè。这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
新知讲解
明诗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理解诗句的含义。
新知讲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注释: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上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对春的归去提出疑问:春天回到哪里去了?第一、二句中的一个“归”,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新知讲解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上阙词意:春天回到了哪里?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感到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请唤春天回来与其住在一起。
这两句接着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新知讲解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下片第一句以疑问句开头,第二句把思路引到具体的景物上。既然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儿提问,而鸟儿又何尝知道“春归何处”呢?可见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竟还认真地想到了要找鸟儿来问一问。
新知讲解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流露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而“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
上片词意: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地婉转地鸣叫,没有人能懂它的意思,黄鹂借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新知讲解
指导朗读
读整首词要带着对春天的留恋、不舍之情来读,最后一句要读出无奈之情。
清平乐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新知讲解
赏诗歌
这首词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新知讲解
赏诗歌
词的上片写春天的归去。词人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之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词人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新知讲解
赏诗歌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词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主题概括
《清平乐》这首词,通过写春天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以及春天无踪影,无法追寻,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
,抒写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

珍惜与热爱
执着和追求
新知讲解
悟写法
这首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上片把春天拟人化,要把“春天”给叫喊回来,与春天同住,表现了词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下片把黄鹂拟人化,要问黄鹂春天的踪迹在哪里,可惜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进一步表达了词人惜春、爱春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无行路

归来同去
踪迹
问黄鹂
春去无痕
百啭
无人能解
上片:春天归去
下片:夏天到来
希望破灭
热爱
春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