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08: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84-85页。
【课程标准】
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探索简单的“重复”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的规律。这是本套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主情景图是一幅信息丰富的画面,图中蕴含了多个存在简单重复规律的信息,如手拉手做游戏的小朋友是一个女生一个男生的排列顺序,灯笼是一个大一个小的排列顺序等,在蒙古包、花坛和花盆的摆放上也是存在规律的。主情景图中丰富的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规律存在的广泛性。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符号化思想。
【学情分析】
本节课重点研究的是图形循环变化的规律。一年级教材曾经出现过,但内容很少,只是初步感知了颜色上的变化规律。在本学期“找规律”这部分内容中,“循环排列”的规律呈现更加复杂,不仅是图形的颜色,而且在形状和数量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变化规律。二年级学生对于数量和形状变化的规律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脑中都有自己的“规律”。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图形的颜色、形状和数量上也都有各自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评价设计】
评价样题 评价方式 设计意图
任务一: 活动一和活动二——按顺序找出所有的重复规律。
任务二:能用适当方式表示各种重复规律。
任务三:观察比较发现重复的内在规律,深化新知。
任务四和任务五: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
实际操作
课堂提问
检测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感知“重复”: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情境生动有趣,又引出本节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一:
发现规律
活动一:
(1)观察这组彩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交流:小旗子的规律是按2面红色和1面蓝色,每3面一组的顺序重复的。
也可以说:按2面长方形和1面三角形,每3面一组的顺序重复的。
活动二:图中其他组的排列规律 通过彩旗的排列规律使学生获得初步的重复体验。

任务二:
表示规律
1.彩旗的排列规律
可以用文字、画图、符号、数字等方式来表示。
2.这样表示规律,有什么好处?
通过画图、文字、符号、数字等表示规律的呈现形式更加简洁,有助于我们清楚的看到规律。
3.任选一组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及有序思维的渗透,并感受借助符号表示的简洁性。
由彩旗的排列规律到其他组图的排列规律,让学生类比着用符号表示重复的规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三:
思考延伸 思考:有没有哪两组图的规律是一样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重复的内在规律,深化新知。
观察比较 深化新知 任务四:
欣赏规律 1.出示生活中重复的规律。
2.说一说每幅图的规律。
3.反馈交流
本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将有限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联系实际 运用新知 任务五:
运用规律 一、语文
AABB 高高兴兴 ABAC 飞来飞去
ABB 胖乎乎
二、根据规律接着画
三、思考
781678167816……的第30个数字是几?请你想一想。
课堂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复的奥妙,重复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多留心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奥妙哦。最后,让我们用重复的规律自己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吧。 激发学生学习重复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板书设计
“重复”的奥妙
彩旗 112 AAB √√× 红红蓝
灯笼
小朋友
花坛 ( 学生独立填写 )
花盆
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