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备考冲刺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备考冲刺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6-18 09:40:12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备考冲刺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纤纤擢素手”中“纤”的读音是“qiān”,“素手”的意思是白皙的手。
B.
“阳春布德泽”的后一句是“万物生光晖”。
C.
“载渴载饥”中“载”的读音是“zǎi”,意思是承受。
D.
“花重锦官城”中“重”读“zhòng”,“花重”的意思是沾满水的花显得沉重。
2.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诗佛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牧
诗史
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诗圣
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
唐宋八大家之一
3.表达作者坚强不屈,保持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2分)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下列诗句按照比喻、对偶、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④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A.
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猜一猜,上面对联中的老人现今___________岁?(2分)
【答案】
1.
D
解析:A选项“纤”的读音应该是“xiān”;B选项“晖”应改成“辉”;C选项“载”的读音应该是“zài”,意思是“又”。
2.
C
解析:A选项李贺被称为“诗鬼”;B选项这句诗选自李白的静夜思;D选项范仲淹是宋朝诗人,也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
C
解析:A选项是告诉我们要接受别人正确的批评;B选项是思乡情;D选项是作者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伟大情怀。
4.A
解析:①句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④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
141
解析:花甲指60岁,三七是21,花甲重逢是60
2=120岁,再加21,即141岁;
古稀是70岁,一度春秋是1年,古稀双庆是70
2=140岁,再加1,即141岁。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默写(5分)
6.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7.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8.
,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9.何当金络脑,
《马诗》
10.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如愿;而不知何时不经意的一件事却会顺利的得到好结果,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啊!
【答案】
6.
盈盈一水间
7.
任尔东西南北风
8.
谁言寸草心
9.
快马踏清秋
10.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二)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4分)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2分)
12.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何当”引起作设问,传达出无限期盼之意,“金络脑”象征马受到重用。
B.“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这首诗一、二句借马抒情,三、四句描写边疆景色,全诗直抒胸臆。
D.这首诗借马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答案】
11.李贺
诗鬼
12.
C
解析:C选项中的“直抒胸臆”说法不正确。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比体诗指的是表面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暗里却指另一件事),而用比体,则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3-15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学弈(

(2)思援弓缴而射之(

14.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15.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2分)
【答案】
13.(1)下棋
(2)引,拉
14.难道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5.设问
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6-18题(6分)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不忤③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④,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⑤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忤:触犯。
④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⑤十千:即一万铜钱。
16.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如其欲与之


(2)卒为良民
?(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于令仪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答案】
16.(1)给
(2)最终
17.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为人小心谨慎,很少做错事的),(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
18.宽厚大方、为人着想/善施教化
【参考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你一向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如今)为什么做起小偷来了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三、现代文(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3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①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dào_____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
④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
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⑤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⑥“怎么了?”爸爸问他。
⑦“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⑧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⑨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⑩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追
dào________
?(1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我”与伯父鲁迅先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2分)
?(1)????????????????????????
???????????
(2)????????????????????????????
???????????????
21.第12段划线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
???
(4分)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鲁迅的德高望重及民众对他的爱戴。
B.第②段划线句看似在夸自己记性好,实则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C.第11段“我”感到“深深的寒意”是因为当时天色已晚,北风又怒号着。
D.第⑤段细节描写——“脚上没穿鞋”,可见当时社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23.?有人认为标题可以改为“我的伯父”,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分)
????????????????????????????????????????????????????????????????????????????????????????????
????????????????????????????????????????????????????????????????????????????????????????????
【答案】
19.追悼
20.
(1)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伯父借着谈《水浒传》,启发“我”读书要认真。
(2)一个阴风怒号的黄昏,伯父和父亲救助受伤的黄包车夫,事后深深叹息。
21.肖像、动作;体现了伯父鲁迅先生面对黑暗的现实社会而变得严肃,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2.
C
23.不赞同,“伯父”仅仅是“我”的鲁迅的亲切称呼,但“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3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
24.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毛巾厂下岗→______________→空闲捏制小泥人→
___________________→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2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士温润的光芒”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4..开油饼店??
专心捏泥人。
2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主人公随心所欲捏泥人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主人公心满意足的欢畅心情。
26.要点:有理想、心灵手巧、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从“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可看出她有理想,心灵手巧。从“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可看出她心灵手巧。从“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可看出她积极进取,精益求精。
27.①揭示了文章的内容,主人公灵巧的双手不仅赋予了泥土鲜活的生命力,也让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②点明中心,揭示了深藏于泥土的无尽力量。③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
28.成功离不开勤奋,作为学生,要学有所成,必须勤奋努力。只有在积极进取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作文(40+3)
29.题目: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那一幕,让我
”,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题目难度不大。同时题干中有提示,我们在补写题目时,可以选择“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写作时还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那一幕”,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另一个是“我”,就是我的所思所为,要有我的心理描写。
“那一幕”,是在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一个场景。那一幕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也可以是看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一幕,不过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某一幕会比较好写。比如:走在路上看到爸爸牵着小孩过马路的一幕,想起小时候自己的爸爸也是那样保护着自己,引发对亲情的
感悟;遇到困难得到朋友帮助的一幕,以前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没有给予帮助,反思自己应该对别人多一份热情与关心;聆听老师教诲的一幕,临近毕业,老师找我到办公室跟我分析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此时此刻感恩老师四年的教诲;看到交通警察执勤的一幕,以前得到帮助忘了说感谢,这一次发自内心地表达了感谢……
【参考范文】
那一幕,让我感动
那一幕,印在了脑海中,让我感动,令我刻骨铭心。
时光之轮飞速转动,我仿佛又回到了中考前的那个下午。
“唉,烦死了!怎么这么多题,一道都不会,好难呀,气死我了,不写了。”我趴在窗子边的桌子上,发出我的第
N+1次叹息。百无聊赖的我,坐在窗边,看着外面阴沉的天,就像是我此时的心情一样压抑,好像随时都要爆发。突然,我的眼被屋檐下的一个正在移动的小东西吸引。
乌黑的身子,小小的贼贼的圆眼睛,六支细细的手臂,还带着许多细毛——哈,是一只小蜘蛛,而且还是一只很丑丑的蜘蛛。我对它一点好感都没有。他正在自己吐的丝上织八卦图呢,就像个滑稽的小丑在表演杂技。不一会儿,一个亮晶晶的网就织好了。看着这幅八卦图,我起了搞恶作剧的心思。找来一根竹竿,轻轻地把小蜘蛛的网给捣破了。看着他落荒而逃地样子,我没心没肺地哈哈大笑。
又过了半小时,我看到它又探头探脑地乱瞅,没看到我的身影时,快速从藏身的小缝里溜出来。看着他他做贼似的样子,我不禁有些好笑。心想,编吧,编吧,反正还是要被我破坏。就在我正要拿竹竿时,“轰隆”一声,倾盆大雨浇了下来,我只好作罢。看着蜘蛛网在雨中被砸破,我的心中竟升起一种惆怅之感,有些同情那只蜘蛛了。我感到它就像我一样倒霉,总受到这样那样的打击。我琢磨着,这次它应该收工了吧。让我没想到的是,雨停后不久,我又看到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在雨后蔚蓝的天空背景下,小蜘蛛在辛勤地工作着,一根一根织出最美的图案,那是它用自己的坚韧谱出的动人乐章,用生命的不屈奏出的美妙音符,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情地织着、舞着、唱着,格外用心。我的心被莫名的触动了。
一根根透亮莹润的蛛丝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迷人。樟树叶滴下的一颗雨珠调皮地落在蜘蛛网上,被串成了一小串,仿佛是樟树赞扬小蜘蛛的精神而奖励给他的珍珠链儿,有种让人心醉的美。灿烂的阳光照在“珍珠”上,晃花了我的眼。望着一旁欣赏“珍珠”的小蜘蛛,我的心弦又被狠狠触动了一下,有种莫名的感动萦绕在心间。想起他那努力的样子和面对困难不服输的精神,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只小蜘蛛都能做到不放弃,我又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那不服输的倔强个性终于被激发出来了。
打开窗子身外看,深吸一口雨后清新的空气,然后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彩虹!
那一幕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备考冲刺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关于诗句中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纤纤擢素手”中“纤”的读音是“qiān”,“素手”的意思是白皙的手。
B.
“阳春布德泽”的后一句是“万物生光晖”。
C.
“载渴载饥”中“载”的读音是“zǎi”,意思是承受。
D.
“花重锦官城”中“重”读“zhòng”,“花重”的意思是沾满水的花显得沉重。
2.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
诗佛
B.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牧
诗史
C.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诗圣
D.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
唐宋八大家之一
3.表达作者坚强不屈,保持高尚情操的诗句是(
)(2分)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下列诗句按照比喻、对偶、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④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A.
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5.上联:花甲重逢,又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猜一猜,上面对联中的老人现今___________岁?(2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默写(5分)
6.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7.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8.
,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9.何当金络脑,
《马诗》
10.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花了很大精力,但是结果却并没有如愿;而不知何时不经意的一件事却会顺利的得到好结果,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啊!
(二)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4分)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1.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2分)
12.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以“何当”引起作设问,传达出无限期盼之意,“金络脑”象征马受到重用。
B.“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C.这首诗一、二句借马抒情,三、四句描写边疆景色,全诗直抒胸臆。
D.这首诗借马抒情,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感慨与愤懑。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3-15题(6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学弈(

(2)思援弓缴而射之(

14.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
15.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通过学弈这件小事,告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16-18题(6分)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不忤③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④,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⑤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忤:触犯。
④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⑤十千:即一万铜钱。
16.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如其欲与之


(2)卒为良民
?(

17.翻译下列句子。(2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中于令仪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三、现代文(2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3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①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dào_____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③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
④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
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⑤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⑥“怎么了?”爸爸问他。
⑦“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⑧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⑨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⑩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9.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追
dào________
?(1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我”与伯父鲁迅先生之间发生的两件事。(2分)
?(1)????????????????????????
???????????
(2)????????????????????????????
???????????????
21.第12段划线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
???
(4分)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写出了鲁迅的德高望重及民众对他的爱戴。
B.第②段划线句看似在夸自己记性好,实则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C.第11段“我”感到“深深的寒意”是因为当时天色已晚,北风又怒号着。
D.第⑤段细节描写——“脚上没穿鞋”,可见当时社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23.?有人认为标题可以改为“我的伯父”,你同意吗?说说理由。(3分)
????????????????????????????????????????????????????????????????????????????????????????????
????????????????????????????????????????????????????????????????????????????????????????????
(二)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3分)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选自《人民日报》2020.6.20.有删改)
24.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2分)
毛巾厂下岗→______________→空闲捏制小泥人→
___________________→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2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士温润的光芒”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本文主人公由玩泥巴的小女孩成为“泥人妈妈”,最终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她的成长历程,对你有什么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3)
29.题目:请以“那一幕,让我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难以忘怀”“懊悔不已”“难过”“感动”等词语。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④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0
400
60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