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生物(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测试生物(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6-19 15: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质膜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双层就是两层膜结构 B.质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移动的
C.质膜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 D.流动镶嵌模型体现了质膜的流动性
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出入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
B.腺细胞分泌消化酶需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
C.核内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溶胶
D.小肠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以吸收分子比葡萄糖小的木糖,是由于木糖的浓度太低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B.酶只能在活细胞内起作用
C.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D.所有酶都能和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右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
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D.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6.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变化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8.在下列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 ①② B ③④⑥
C ⑤⑥ D ②④⑥
9.遗传信息、密码子、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分别位于
A.DNA、mRNA、DNA B.DNA、tRNA、DNA
C.DNA、tRNA、mRNA D.DNA、mRNA、tRNA
10.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
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1.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 的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到14N的培养基中,子二代 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A. B. C. D.
12.从某生物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是: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总数的
A.42% B.27% C. 26% D.14%
13.碱基互补配对不发生在
A.细胞膜上 B.线粒体内 C.叶绿体内 D.核糖体上
14.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B.在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发生
C.基因型为YyRr和Yyrr的两株豌豆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2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对父本和母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个体之间总会存在一些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16. 下图为马的生活史,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之间
③基因突变可发生在Ⅰ→Ⅱ、Ⅱ→Ⅲ、Ⅳ→Ⅰ
④Ⅳ为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18.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19. 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极可能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20.下列疾病中可以用显微镜进行检测的有
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②21三体综合征 ③猫叫综合征 ④色盲症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
21.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 ②aB ③AaBBC ④AAaaBBBB,所用到的技术分别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C.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D.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2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唐氏综合症
C.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 D.用花药培育出的单倍体植株
23.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了单倍体育种原理
C.培育青霉素高产苗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多利”羊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原理
24、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25.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高秆抗病×矮秆易染病—1→F1—2→雄配子—3→幼苗—4→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26. 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④能形成可育的配子⑤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⑥是二倍体⑦一定是纯合子
A:①⑤⑥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①④⑤
27、已知某种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有
A、N/4 B、N/8 C、N/16 D、0
28.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29.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他们的祖先不同 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 D.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30.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 92%、8%
31.使用农药来防治棉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是
A.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选择? B.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C.棉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2. 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33.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下面不正确的是
A.突变是生物遗传基础的深刻变化。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B.通过自然选择能造成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才能使新的生物类型得以形成
C.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须导致生殖隔离
34.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35.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基因(t)的显性,白化病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生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A.1/2、1/8 B.3/4、1/4 C.1/4、1/4 D.1/4、1/8
以下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37.遗传性佝偻病男子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女孩全部患病,所生男孩则全部正常。由此判断此种遗传病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8、某植株从环境中吸收前体物质经一系列代谢过程合成紫色素,此过程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图所示)。其中具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不能合成紫色素的植株开白花。据图所作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
A、只有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该植株才能表现紫花性状
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不能利用前体物质合成中间物质,所以不能产生紫色素
C、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3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必定发生性状分离
39.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21世纪教育网
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40.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41.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处理:
①放在暗盒里
②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置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⑦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琼脂小块,并放在暗盒里
⑧切去尖端,放在暗盒里.
以下都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A.①、②、③ B.④、⑦、⑧ C.①、④、⑦ D.①、⑥、⑦
42.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子黄瓜的处理组是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 不套袋 不套袋 套上纸袋 套上纸袋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 不处理 用生长素处理 用生长素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A.乙组 B.丙组 C.乙组和丙组 D.丙组和丁组
43.下图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相互作用图,其中图甲为对照。图乙愈伤组织分化出根说明培养基中
A.细胞分裂素多,生长素少 B.细胞分裂素少,生长素多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相等 D.只有生长素
44.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方式)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运输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45.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4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7浙江省海宁市一位农民不慎错将家中存放的植物生长素当作农药,喷施到两亩多晚稻田中用来治虫。结果短短一个月里,这些晚稻疯长到了一人多高,并且成芦苇状,不结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长成芦苇状,是由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晚稻发生了基因突变
B.晚稻的疯长,主要是由于生长素促进了细胞分裂
C.晚稻不结实,是由于大量能量用于营养生长,影响了生殖生长
D.假如当时进一步堤高配制浓度,晚稻将会长得更高
4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轻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9.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  
A.果树的整枝修剪 B.摘心促进果实发育  
C.无籽番茄的获得 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  
50.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
二、填空题(共50分)
51.(10分)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下图为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③表示病毒正在侵入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的是HIV的 , 没有进入。
(2)④→⑤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需要 酶的催化。
(3)⑤通过核孔后被整合到[⑥]        上。
(4)⑥→⑦的过程需要经过的重要步骤是 。翻译的场所是 ,翻译后的产物是 。
(5)在⑥→⑧的过程中,⑥中的腺嘌呤与⑧中的 互补配对。
(6)HIV有Ⅰ、Ⅱ两种类型,其中HIV-Ⅰ型又分为A、B、C、D、E、F、G7个亚型。HIV-Ⅰ型的基因组共有6个主要基因和数个调节基因。其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频率分别为:pol3%,Itr 5%,gag 6%,env 22%。有研究指出,HIV有100种不同的形态,有20%的遗传物质因人而异。众多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HIV疫苗的主要障碍。HIV众多变异类型的形成是   的结果。
52.(16分)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种子 返地种植 多种变异植株 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 F1 F2 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1 幼苗 若干植株 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 植株 新品种
⑤甲种生物某基因 乙种生物 新品种
(1)上述育种方法中,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填序号),变异植株形成的原理是      。
(2)②过程所代表的植物育种方法是 _。
(3)第④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
(4)若用方法⑤培育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利用 技术,使人类按照自己
愿望 地改造生物。
(5)若用③方法培育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甲品种是高产不抗病(ddTT)个体,乙品种是低产抗病(DDtt)个体,用此方法得到的幼苗基因型共有_______种,最后培育的植株中ddtt占 比例。试写出该育种方法相应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并用适当的文字说明(8分)
(8分)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子,21世纪教育网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
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
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4)假设Ⅲ-10和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
54.(16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面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知识及实验研究,请根据有关信息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
幼叶 +++ +++ - -
伸长茎 ++ ++ - -
侧芽 + + - -
成熟叶 + + - +++
根 + + - -
根尖 ++ - -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从而促进生长。
(2)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知道: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是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ABABA 6-10:DABAC 11-15:CCABA 16-20:CADAA 21-25:CCCCC
52: (每空1分,图解8分,共16分)
(1)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两个都写)
(2)杂交育种 (3)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是染色体加倍
(4)转基因,定向 (5)4种,1/4
53.(每空1分,共8分)
(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3)2/3 (4)5/12
Ⅰ雄性马
雌性马Ⅰ
Ⅱ精原细胞
合子Ⅳ
卵原细胞Ⅱ
Ⅲ精子
卵细胞Ⅲ
卫星搭载
人工选择
自交
自交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
秋水仙素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人工选择
通过运载体导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