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三高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2010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0周年纪念。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
A. 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 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 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 )
A. 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 B. 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
C. 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 D. 19世纪70年代的“内阁专横”时期
3.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
A. 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 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 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 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4.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
A. 都是中央集权制
B.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 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5.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 )
A. 建立北约 B.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C. 组建欧洲联盟 D. 成立欧共体
6.19世纪末,外资银行开始落户北京东交民巷。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 B.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 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7.“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
A. 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
C. 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D. 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
8.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根源是( )
A. 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 B. 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
C.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 D. 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
9.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近代工业的发展 B. 西方列强的侵略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的发展
10.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反映了三次工业革命成果被应用到中国
B. 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封建主义矛盾的激化
C. 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平和性
D. 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11.下图为抗日战争初期某次会战的概况,这场会战( )
A. 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
B. 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
C.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伯利克里的一段话:“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是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还找到了下面的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合适的课题是( )
A. 雅典民主制度起源之研究 B. 雅典民主政治倒退之研究
C. 伯利克里与民主政治确立之研究 D. 雅典民主政治利与弊之研究
13.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之所以具有这一特征,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小国寡民的国家形式 B. 轮流坐庄的政治需要
C. 公民强烈的民主意识 D. 希波战争的强力推进
14.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
A. 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 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D. 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15.“炮声如雷,京师震动,朝中大员家眷及官绅商民无不鸟兽散。正阳门外大市若荒郊无人迹……”上述现象与太平天国的哪次军事行动相关( )
A. 攻破江北大营 B. 西征
C. 攻破江南大营 D. 北伐
16.马克思在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原因时指出:“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下列最能论证马克思这一观点的是( )
A. 1588年,英国凭借先进的炮火技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打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
C. 17世纪,荷兰商船数欧洲第一,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D. 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17.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 )
A. 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 B. 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
C. 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 D. 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
18.金秋时节,在苏式风格的北京展览馆西侧,被北京人亲昵地称为“老莫”的俄罗斯风味餐厅--莫斯科餐厅--重装开业,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来就餐甚至参观;与此同时,以“唤起记忆,传承友谊”为主题的“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大型活动正在两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以此纪念中俄建交。中俄建交所反映出来的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一大片”
19.“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20.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 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 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 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21.有人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举措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
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中美“乒乓外交”
C.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 胡锦涛为出席北京奥运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22.“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国,剿灭妖言传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朝田亩制度》 D. 《资政新篇》
23.明代由于大部分文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出现了大量文人为商人写墓志铭的现象。这说明( )
A. 明代政府不再实行抑商政策 B. 八股取士堵塞文人仕途
C. 商人成为明代社会主流群体 D. 文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24.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
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C.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25.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这样写道:“当雅典西端的普尼克斯山顶上升起通知召开人民议会的黑烟时,城邦农民便拄起拐杖,徒步走向邻近的雅典城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职责。”这段话反映了( )
A. 雅典公民履行职责意在避免极少数人的暴政
B. 小国寡民状态方便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
C. 狭隘的城邦体制制约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D. 交通落后促使雅典民主制实行直接民主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2)材料二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为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材料三 昭王(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铁器的应用领域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本取代了木石农具?
28.政权组织的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二 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材料三
(1)运用所学相关史实,对材料中标示的画横线的两句话分别加以说明。
(2)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两项困难的。
(3)上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该组织结构依据哪一历史文献?简要说明该文献的历史地位。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局部)。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曾错失了很多历史机遇,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却踏着历史的节奏,一步也没有落空,逐渐融入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福建省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怎样踏着“节奏”逐渐融入世界的,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B 2.C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 11.B 12.D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A 20.D 21.C 22.C 23.D 24.C 25.B
26.(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
(2)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27.(1)生产规模较大,铸造工艺高超;铸造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2)应用于生产领域,出现了铜质工具。
(3)领域:生产和军事领域(铁器被制成工具和武器)。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原因:铜矿有限,青铜器比较贵重;铁矿蕴藏量丰富;铁器具有铜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战国以来铁器冶炼锻造技术发展迅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8.(1)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属于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以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为例说明亦可)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或“中外朝制度”),属于在正式的行政机构之外另设机构,以削弱相权。(以明朝设置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为例说明亦可)
(2) 实行联邦制,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联邦政府实行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9.(1)第一步,厦门被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第二步,福州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第三步,闽南三角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2)节奏: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原因: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