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3)2.2.2《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课时训练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H2O
B.CO2
C.NH3
D.CH4
2.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
A.平面正方形
B.四面体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3.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4与C2H2
4.下列对于NH3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
C.NH3为三角锥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D.N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5.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B.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C.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分子的结构可以用sp3杂化轨道解释
D.杂化轨道全部参与形成化学键
6.有机物中标有“·”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依次为( )
A.sp、sp2、sp3
B.sp3、sp2、sp
C.sp2、sp、sp3
D.sp3、sp、sp2
7.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8.下列微粒:①H3O+
②[Cu(NH3)4]2+ ③CH3COO- ④NH3 ⑤CH4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9.关于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的配合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8
B.中心离子是Ti4+,配离子是[TiCl(H2O)5]2+
C.内界和外界中Cl-的数目比是1?2
D.向1
mol该配合物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可以得到3
mol
AgCl沉淀
10.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11.下列关于苯分子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苯分子呈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键角皆为120°
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六个碳原子中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以“肩并肩”形式形成一个大π键
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中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键
D.苯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因反应而褪色
1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H2O)4]2+
C.该实验能证明[Cu(NH3)4]2+比氢氧化铜稳定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二、非选择题:本体包括4小题,共40分。
13.(8分)(1)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2)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Xm-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__;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4.(10分)如图所示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单键;②双键;③σ键;④π键;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1分)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都小于18,它们间能形成化合物YX2、ZX2。X原子最外电子层的p能级中有一个轨道填充了2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总数,且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Z与X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Y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X2的分子式是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YX2的电子式是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中心原子采取______杂化。
(3)Y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填名称)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
(4)X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______,键角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16.(11分)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用途,如金属铜可用来制造各项体育赛事的奖牌、电线、电缆,胆矾可用作杀菌剂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ⅠB族,则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Cu2+形成配位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并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
C.若硫酸铜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则可用氨水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D.在[Cu(NH3)4]2+中,Cu2+提供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4)下列关于[Cu(NH3)4]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Cu(NH3)4]SO4中含有NH3分子,其水溶液中也含有NH3分子
C.[Cu(NH3)4]SO4的配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Cu(NH3)4]SO4的外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5)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已知NF3与NH3的立体构型均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选修3)2.2.2《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课时训练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分子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的是( )
A.H2O
B.CO2
C.NH3
D.CH4
【答案】 B
2.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
A.平面正方形
B.四面体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答案】 B
【解析】 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为四面体型,例如CH4、CF4等。
3.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CO2与SO2
B.CH4与NH3
C.BeCl2与BF3
D.C2H4与C2H2
【答案】 B
【解析】 中心原子的杂化情况为:A选项CO2为sp杂化,SO2为sp2杂化,不合题意;B选项中CH4为sp3杂化,NH3也为sp3杂化,符合题意;C选项中BeCl2为sp杂化,BF3为sp2杂化,不合题意;D选项中C2H4为sp2杂化,C2H2为sp杂化,不合题意。
4.下列对于NH3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
C.NH3为三角锥形结构,CO2为直线形结构
D.N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
【答案】 C
【解析】 NH3和CO2分子的中心原子分别采取sp3杂化和sp杂化的方式成键,但NH3分子的N原子上有1对孤对电子来参与成键,根据杂化轨道理论,NH3的分子构型应为三角锥形,CO2的分子构型为直线形。
5.有关杂化轨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B.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C.四面体形、三角锥形、V形分子的结构可以用sp3杂化轨道解释
D.杂化轨道全部参与形成化学键
【答案】 D
【解析】 杂化轨道用于形成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
6.有机物中标有“·”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依次为( )
A.sp、sp2、sp3
B.sp3、sp2、sp
C.sp2、sp、sp3
D.sp3、sp、sp2
【答案】 B
【解析】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判断C原子的杂化方式,价层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若价层电子对数是4,则C原子采取sp3杂化;若价层电子对数是3,则C原子采取sp2杂化;若价层电子对数是2,则C原子采取sp杂化。甲基上C原子有4对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则C原子采取sp3杂化;碳碳双键两端的2个C原子均有3对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则C原子采取sp2杂化;碳碳三键两端的2个C原子均有2对σ键电子对,没有孤电子对,则C原子采取sp杂化。
7.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杂化,而CH4是sp3杂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 C
【解析】 NH3和CH4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故A、B错误;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占据一个空轨道,且它对成键电子排斥作用比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排斥作用更强,从而导致NH3分子空间构型变为三角锥形;D中,跟分子的极性无关。
8.下列微粒:①H3O+
②[Cu(NH3)4]2+ ③CH3COO- ④NH3 ⑤CH4中存在配位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H3O+中H+与水分子中的氧之间存在配位键;[Cu(NH3)4]2+的Cu2+与NH3的氮原子之间存在配位键;其他微粒的原子间都是成键原子共同提供电子形成的共价键。
9.关于化学式为[TiCl(H2O)5]Cl2·H2O的配合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8
B.中心离子是Ti4+,配离子是[TiCl(H2O)5]2+
C.内界和外界中Cl-的数目比是1?2
D.向1
mol该配合物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可以得到3
mol
AgCl沉淀
【答案】 C
【解析】 配合物[TiCl(H2O)5]Cl2·H2O,配体是Cl-和H2O,配位数是6,A项错误;中心离子是Ti3+,B项错误;配合物[TiCl(H2O)5]Cl2·H2O中内界Cl-的个数为1,外界Cl-的个数为2,内界和外界中Cl-的数目比是1?2,C项正确;加入足量AgNO3溶液,外界Cl-与Ag+反应,内界Cl-不与Ag+反应,故只能生成2
mol
AgCl沉淀,D项错误。
10.在乙烯分子中有5个σ键、一个π键,它们分别是( )
A.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
B.sp2杂化轨道形成π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C.C—H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C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D.C—C之间是sp2形成的σ键,C—H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
【答案】 A
【解析】 乙烯分子中C原子发生sp2杂化,杂化轨道共形成4个C—Hσ键,1个C—Cσ键,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A项说法正确。
11.下列关于苯分子的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苯分子呈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碳键完全相同,键角皆为120°
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六个碳原子中未参与杂化的2p轨道以“肩并肩”形式形成一个大π键
C.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中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键
D.苯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因反应而褪色
【答案】 D
【解析】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6个碳原子呈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在苯分子中间形成一个六电子的大π键,因此苯分子中的碳碳键并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也就不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因反应而褪色。
12.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将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离子[Cu(H2O)4]2+
C.该实验能证明[Cu(NH3)4]2+比氢氧化铜稳定
D.在[Cu(NH3)4]2+离子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答案】 C
【解析】 Cu2+与氨形成了[Cu(NH3)4]2+,A、B不正确;配离子中NH3的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u2+提供空轨道。
二、非选择题:本体包括4小题,共40分。
13.(8分)(1)甲醛(H2CO)在Ni催化作用下加氢可得甲醇(CH3OH)。甲醇分子内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甲醇分子内的O—C—H键角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醛分子内的O—C—H键角。
(2)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下图所示:
在Xm-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__________;
(3)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1)甲醇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分子构型为四面体,而甲醛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其O—C—H键角为120°,比甲醇中的O—C—H键角大。
(2)由球棍模型可以看出,大黑球为B原子,灰球为O原子,小黑球为H原子。2号B原子形成3个键,采取sp2杂化,4号B原子形成4个键,采取sp3杂化;
(3)a处Cl原子形成2个σ键后,原子中还有2对孤电子对,因此它采取sp3杂化。
【答案】 (1)sp3 小于
(2)sp2、sp3 (3)sp3 K2CuCl3
14.(10分)如图所示是甲醛分子的模型。根据该图和所学化学键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对甲醛分子中碳氧键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①单键;②双键;③σ键;④π键;⑤σ键和π键。
(3)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______(填“=”“>”或“<”)120°,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原子中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分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由图可知,甲醛分子为平面三角形,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2)醛类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O),所以甲醛分子中的碳氧键是双键。一般来说,双键是σ键和π键的组合。
(3)由于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C—H键的排斥作用较强,所以甲醛分子中C—H键与C—H键间的夹角小于120°。
【答案】(1)sp2杂化
甲醛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2)②⑤
(3)<
碳氧双键中存在π键,它对C—H键的排斥作用较强
15.(11分)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都小于18,它们间能形成化合物YX2、ZX2。X原子最外电子层的p能级中有一个轨道填充了2个电子,Y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总数,且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Z与X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回答下列问题:
(1)Y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X2的分子式是__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YX2的电子式是_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___,中心原子采取______杂化。
(3)Y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是(填名称)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
(4)X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______,键角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
【解析】
Y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中p能级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总数,则Y为C;根据X原子最外电子层的p能级中有一个轨道填充了2个电子,且X和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可知X为O;又由于Z与X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S。
【答案】(1)(2)SO2
V形
直线形
sp
(3)甲烷
sp3
(4)V形
105°
sp3
16.(11分)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用途,如金属铜可用来制造各项体育赛事的奖牌、电线、电缆,胆矾可用作杀菌剂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ⅠB族,则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电子对与Cu2+形成配位键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①H2O ②NH3 ③F- ④CN-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并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任何沉淀,所以反应前后Cu2+的浓度不变
B.沉淀溶解后生成深蓝色的[Cu(NH3)4]2+
C.若硫酸铜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则可用氨水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D.在[Cu(NH3)4]2+中,Cu2+提供孤电子对,NH3提供空轨道
(4)下列关于[Cu(NH3)4]S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Cu(NH3)4]SO4中含有NH3分子,其水溶液中也含有NH3分子
C.[Cu(NH3)4]SO4的配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Cu(NH3)4]SO4的外界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5)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2+,已知NF3与NH3的立体构型均是三角锥形,但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只要有孤电子对就可以做配体,而①②③④中均有孤电子对,故选D。(3)向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氨水,首先形成Cu(OH)2,继续加入氨水,Cu(OH)2溶解并得配合物[Cu(NH3)4]SO4,即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在此过程中,原来的Cu2+生成了Cu(OH)2浓度减小,加氨水后又生成了[Cu(NH3)4]2+,溶液中仍无Cu2+。(4)内界的离子是不能电离的,所以水溶液中不会有NH3分子。[Cu(NH3)4]SO4的配体是NH3,其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外界的离子是SO,其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所以C、D均错误。
【答案】(1)3d104s1
(2)D
(3)B
(4)A
(5)F的电负性比N大,N—F成键电子对向F偏移,导致NF3中N原子核对其孤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增强,难以形成配位键,故NF3不易与Cu2+形成配离子(或者N、F、H三种元素的电负性:F>N>H,在NF3中,共用电子对偏向F,偏离N原子,使得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难以与Cu2+形成配位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