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8 15: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南京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考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象征诸侯权位的鼎上,向全社会公布。晋国的叔向认为这一做法会使民众有法可循,进而“弃礼徵书”(丢弃礼仪而征用刑书),因此给予了批评。这事件表明
A.郑晋两国争霸冲突激烈 B.诸侯的权位得到了极大加强
C.礼制秩序已经彻底崩溃 D.成文法公布冲击了礼乐观念
2.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活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比例,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十三幅,其中包括两幅壁画(见右表)。这说明此时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2)西安、陕北
山东
腾县(2)邹城
山西
平陆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睢宁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趋于成熟 B.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逐渐推广
C.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基本持平 D.牛耕的推广促使经济重心南移
3.下图中的唐草纹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忍冬纹最早产生于古埃及,经希腊传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我国,并在唐朝逐渐发展为自由饱满、富丽华美的唐草纹。唐草纹的形成,说明
唐草纹 忍冬纹
A.外来物品推动观念更新 B.佛教冲击中国文化
C.经济往来带动文化交流 D.唐朝中外交往频繁
4.元代儒家知识分子在学术义理探研和个体工夫涵养的兴趣之外,在重建社会政治和礼法秩序的经世实践中,突破"致君尧舜"的精英视界,主动寻求与社会中下层的互动及与基层乡村社会的联结。这表明此时期的儒学
A.抛弃了复古主义的理想追求 B.存在民间化和大众化的趋向
C.对市民阶层的利益有所反映 D.重构了崭新的基层治理体系
5.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 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
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
6.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 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7.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对基本矛盾中派生出来的一对矛盾,是在反帝反封建要求下产生的。二者的并峙表现出不同一性中的同一性,其中“同一性”主要是指
A.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出路 B.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
C.在社会变革方式上渐趋一致 D.源自于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
8.在陈嘉庚公司发布的不少广告中,都印有其注册商标,中间位置为一醒目的粗体毛笔汉字“中”。1927年,陈嘉庚公司研制出当时中国未生产的汽车内外胎,其设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轮胎花纹使用“中”字串联起来,围绕轮胎一圈。这可以用来说明
A.广告成为新的营销手段 B.民族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C.陈嘉庚浓厚的爱国情怀 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9.1945,中共七大召开,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下图是大会中央大礼堂,1941年开始修建,1942年完工。整个礼堂建筑朴素大方、壮观美丽,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这一风格
外部苏联式建筑外观 内部陕北窑洞式石拱结构
A.代表了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B.源于近代中西文明的互通互鉴
C.反映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 D.体现了现实主义建筑显著特征
10.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7年3、4月间,在陇海路南、路北广大地区灵活作战,将这个地区“创造为机动战场”,“大约在今年5月间,主力即可向中原出动”。这一战略构想
A.推动了解放军外线作战的展开 B.重在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建立在国共军力相当基础之上 D.表明战略决战的时机趋向成熟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众多的东方国家成立了新兴民族国家政权,它们既面临着国家政权的独立和巩固的艰巨挑战,又急需妥善处理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各种国家间争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
A.号召亚洲国家“结伴而不结盟”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致力于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
12.英国辉格党人吸取法国大革命的教训,认为不能像法国一样发动革命、推翻现存制度;同时又能拉拢中等阶级,让他们成为原有制度的新的社会基础,还能顺应中下层人民变的愿望,同时又保住了现有的制度,给它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确立了联邦共和制 B.开创旧瓶装新酒的政治先例
C.导致英王统而不治 D.通过政治妥协推动社会进步
13.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不公的待遇,马克思和恩格斯怀着对工人阶级的悲惨境况的悲悯与关怀,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诉求,展现在《共产党宣言》当中。这反映了《共产党宣言》
A.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 B.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
C.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指南 D.阐明了社会发展趋势
415988519875514.《二重奏》是法国画家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如图)。这幅画描绘的
是音乐家表演二重奏的场景,作者将人物几何化为各种方形、圆柱体、
圆锥体等,并用平面的色彩分割来表现这一场面。由此可见,该作品
A.彰显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
B.突出了作者对绘画的瞬间感受
C.注重对社会生活的描述与再现
D.体现了浪漫主义美术的魅力
15.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16.如表是不同时期世界主要国家GDP排名表,这反映出
1950年
1997年
2017年
排名
国家和经济体
GDP(亿美元)
排名
国家和经济体
GDP(亿美元)
排名
国家和经济体
GDP(亿美元)
1
美国
14599.16
1
美国
85775.5
1
美国
195558.74
2
苏联
5102.43
2
日本
44147.3
2
中国
131735.85
6
法国
2204.92
5
法国
14528.8
3
日本
43421.6
7
中国
1896.18
7
中国
9616.04
5
法国
25748.1
9
日本
1609.66
16
俄罗斯
4049.29
11
俄罗斯
13092.68
A.欧洲的经济实力逐步下降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C.经济发展影响政治格局变迁 D.大国间经济发展日益均衡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制度的调整,礼崩乐坏成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显性 文化。此前累世传承的国家宗教祭祀系统以及神学体系,随着人文精神的兴起而被逐渐破 坏。成国中晚期的秦国诸君多表现出尚法重刑的执政趋向,宗教意识则相对淡漠,国家宗教系统与神学体系的发展亦显缓慢而迟滞。秦始皇承数世余烈,开创旷古之业,更把此种风气推于极致。在秦帝国神权系统的建构过程中,秦始皇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之术。其实是欲以个人神权取代此前的公众神学系统,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国家宗教系统与神学体系的紊乱与崩溃。
——摘编自袁宝龙《秦汉时期国家宗教与神学体系的整合与建构》
材料二 在汉承秦制的时代视野,下,汉代政治文化体系的探索与建构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秦人 既有的文化遗产。直至汉武帝时,始承汉初以来丰硕的文化遗产.革易旧制,锐意创新.国家宗教与神学体系的建构,遂得达于大成。汉武帝的神权改造与统一表现出鲜明的“去秦朝 化”特征,去除战国秦代的区域性倾向,完成了对全国山川神祇的整合,堪称一场意义重大的文化大变革。汉代国家宗教与神学系统的整合与统一,对于汉代帝国政治文化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汉武帝通过对这一重要文化资源的整理改造,进一步提升了西汉帝国的凝聚力,对汉民族的形成、帝制时代政治文明的演变发展皆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蒲慕州《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国家宗教系统与神学体系的紊乱与崩溃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国家信仰文化体系发展特点和历史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信仰文化体系的理解。(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尹南、曾坚《历届世博会主题及建筑比较研究》
世博会是主办国的一次超级盛会,也是关于主题的一次全球知识大交流。材料反映了世博会的主题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此请提出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责族地主对农民的统治权在法律上被取消了。对于沙皇政权来说,这意味着它赖以統治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基础动摇了。沙皇政权必须寻找一些新的“中间人”来代替贵族地主的角色,以适应改革后社会的需要。于是,沙皇政权决定设立地方自治局。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中逐渐出现一些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所谓自由派贵族。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现民主、立宪。另外,为了“补偿”贵族在改革中的“损失”,给他们创造条件,参与国家事务,地方自治局于是应运而生。地方自治局是地方民选机构,分省和县两级,被授权管理“与每个省、县地方的经济福利和需要有关的事务”,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在俄国近代的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摘编自胡黎霞《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局产生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作用及局限。(6分)
20.(12分)【中外人物历史评说】
材料 我心中常有一个问题,即“孔子何以成为圣人?”《论语》中有孔子、太宰、子贡关于“圣人”的谈话,孔子是自居于君子,谦言君子不必多能。太宰以多能为圣人的标征,因为他看见孔子多能,所以疑心他是一个圣人。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所谓“天纵之将圣”,实即“人纵之将圣”。春秋、战国间,人民苦痛得很,大家希望有一个杰出的人出来收拾时局。孔子是一个有才干、有宗旨的人,所以人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天下。另外,孔子一生不曾大得志,他收的弟子很多,思想有人替他宣传,所以他的人格格外伟大。自从孔子没后,他的弟子再收弟子,蔚成一种极大的势力,号为儒家。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
——摘编自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1)据材料概括孔子在战国时期被推为圣人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现象。(6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D
B
C
B
C
B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A
B
D
B
A
D
C
17.(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冲击;人文精神兴起;秦国尚法重刑,忽视信仰文化的传统;变革为主题的时代风气影响;秦始皇谋求个人神权的影响。(5选4,4分)
(2)特点:继承和创新、融合、大一统。(3分)
历史影响:强化了“君权神授”观念;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政权合法性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塑造社会道德文化;规范社会行为;提升了西汉国家凝聚力;推动了汉民族的形成;对后世政治文明影响深远;加强思想文化统为儒家文化传播奠定了基础。(9选5,5分)
(3)理解:中国古代信仰文化体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信仰文化融合民间社会文化;古代信仰文化凸显国家意识形态。(任2点,4分)
18.(12分)示例一:重大经济事件影响世博会的主题
1851年英国博览会以“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为主题,展示了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正值大萧条时期.以“进步的世纪”为主题.汇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也宣告了美国及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经历了经济衰退的日本.2005年以"人类的智慧”为主题.意为经济低迷的日本注入新的活力。
示例二:“战争与和平"影响世博会的主题
193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以“通过竞争获取世界和平"为主题.体现了当时欧洲大陆剑拔弩张的战争气氛;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世博会的举行;1964年纽约世博会会以“通过理解走向和平”.体现了战后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要求加强国际合作的愿望;1970年H本大阪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向世界宣告其走出战争阴影.
示例三: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世博会的主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人们开始了对科学技术的反思.对人文主义思潮的回归,1970年大阪的世博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首次提出了“和谐”这一代表东方传统文化的概念: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自然的智慧”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先进手段;
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至少举2个例子加以说明。
小结部分示例: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带有鲜明的时代总结性;世博会往往提出对未来社会的预期.带有大胆的未来预示性:从近现代世博会主题演变规律看,世博会有向广泛化.复杂化、深邃化发展的趋势。
19.(1)背景:俄国农奴制改革动摇了沙皇政权的基层统治;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促使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贵族地主力量仍较为强大;自由派贵族要求改良政治,西方启蒙早想在俄国的传播。(任3点,6分)
(2)作用:推动俄国近代地方公共事务的发展,是俄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民主制转变;为俄国资本式义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或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改革很不彻底,作用有限(或并没有触动原来的政府机构)。(积极3选2,消极1点,共6分)
20.(1)原因:孔子本人多能;孔子思想符合民众的期望;儒家弟子大力宣传和推崇;(6分)
(2)评价:孔子成圣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孔子成圣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美德,推动了儒家学派的发展,儒家迎合了民众对于国家统一、生活安定等的精神需求;统治者利用孔子崇拜作为巩固统治秩序的工具,禁锢思想,为儒家思想长期居于正统地位创造了条件。(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