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07: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2.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防御和保护
B.吸收氧、养料,排出废物
C.调节体温
D.运输氧、养料、二氧化碳和废物
3.伤口流出的浓液主要是(  )
A.死亡的红细胞和细菌 B.死亡的白细胞和细菌
C.死亡的血小板和细菌 D.死亡的细菌
4.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5.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
A.组织细胞 B.心脏 C.肺 D.血液
6.左心室的壁与右心室的壁厚是与下列哪项相适应(  )
A.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
B.主动脉比肺动脉口小
C.右心室比左心室大
D.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长
7.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8.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B.静脉的管腔大
C.静脉内有许多静脉瓣
D.血管内血流速度慢
9.某同学右脚趾发炎,需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从手臂到达右脚趾依次经过(  )
A.肺循环和体循环
B.体循环和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
D.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10.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曲线Ⅰ、Ⅱ分别表明血液流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图中血管A、血管B、血管C分别代表(  )
A.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
B.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静脉
C.肺静脉、肺泡外毛细血管、肺动脉
D.静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主动脉
11.如图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a血管壁厚、弹性大,b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12.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经济有效的输血方法是(  )
A.输入全血 B.输入浓缩的血小板
C.输入血浆 D.输入浓缩的红细胞
1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时,判断小动脉血管的依据是(  )
A.血液的颜色 B.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血细胞成单行通过 D.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14.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肢静脉⑧下肢静脉⑨下肢动脉⑩左心室.
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 B.⑧②③⑤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⑧ D.⑨②③⑥⑤①⑩④⑧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白细胞,WBC表示红细胞,PLT表示血小板
B.体循环能为人体器官运送养料及代谢废物,肺循环则不能
C.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一定偏低
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16.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肺部不经过的部位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下腔静脉 D.右心房
17.陈庆扁桃体发炎,正通过滴注青霉素治疗。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陈庆体内白细胞的含量偏高
B.扎针时前臂血管鼓起与静脉瓣有关
C.输液时药液由静脉进入循环系统
D.药液流经心脏时首先进入左心房
18.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若血管A为肺动脉,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的气体是氧气 B.曲线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血管A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D.血管B为肺部毛细血管
19.下列有关体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
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C.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大
D.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房
20.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后,血液性质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3分)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的结构是   。(填字母)
(2)图2由③到②为   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的变化是   。
(3)图2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填数字)
(4)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会随空气进入肺。肺泡内的PM2.5可以透过   进入血液,经过图2中血管[   ]   最先到达心脏的[   ]   ,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5)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填图2中的数字)
22.(6分)如图可用于描述人体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
(1)若此图用于表示肺循环,当A为肺、B为心脏时,则血管①中的血液为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若此图用于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当A表示空气、B为肺泡时,则①过程发生时,肋间肌和膈肌   .
(3)若此图用于表示红细胞运载氧气的过程,当A表示血浆、B为红细胞时,经过①过程后的氧气大多会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在一起.
(4)若A为神经系统,B为甲状腺,当①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时,则②可表示   调节过程.
23.(6分)如图为人体下肢某处组织细胞与周边血管内血流方向示意图,据图回答:
(1)血管A内流动的是含   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血管B的管腔很细小,有些部位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此为   血管。
(3)血管C内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哪个腔?   。分布在人体下肢处的静脉血管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4)为了抢救失血较多的病人,给患者输血时应以输   血为原则。
24.(14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是在[   ]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   变成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氧分离的部位是在[   ]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   变成   。
(2)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   减少,   增多。人体内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   。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吸氧气和点滴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对病人的意义是氧气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通过   作用,释放   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   。
25.(11分)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收缩能力最强的是[   ]   ,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   ,内流   血。
(2)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   ,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的结构是[   ]   。
(3)肺循环的起点是[   ]   ,终点是[   ]   ,血液性质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   血。
(4)若将水从⑥处注入(⑦处被扎紧),水将从[   ]   流出。
《第4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5分)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结合三者的功能分析作答。
【解答】解:A、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容易和氧结合,具有运输氧的作用,A正确。
B、白细胞具有吞噬病毒的作用,B错误。
C、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C错误。
D、血糖没有运输氧气的功能,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作用。
2.(2.5分)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防御和保护
B.吸收氧、养料,排出废物
C.调节体温
D.运输氧、养料、二氧化碳和废物
【分析】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其中血管是血液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解答】解: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是体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着血液,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养料、二氧化碳和废物。血液循环具有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不是主要功能。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3.(2.5分)伤口流出的浓液主要是(  )
A.死亡的红细胞和细菌 B.死亡的白细胞和细菌
C.死亡的血小板和细菌 D.死亡的细菌
【分析】(1)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红细胞数目最多,形态为双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增多;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
(2)脓液是机体组织炎症过程中形成的浓稠或稀薄的混和物,炎症过程中细胞、组织在细菌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一种)释放的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发生液化坏死,加上血管的液体渗出,形成灰黄色或黄白色的浓稠状液体。脓液中除含有死亡的白细胞外,还含有大量的细菌、坏死组织碎片和少量组织液。
【解答】解: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从伤口流出,形成脓液。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白细胞的功能:吞噬病菌。
4.(2.5分)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的血型是(  )
A.O型 B.A型 C.B型 D.AB型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输血的原则,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而AB型血的人是万能受血者,只是相对而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5.(2.5分)人长时间处在缺氧环境中会出现窒息症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的氧气进入人体后最终到达的部位是(  )
A.组织细胞 B.心脏 C.肺 D.血液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
【解答】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故选:A。
【点评】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6.(2.5分)左心室的壁与右心室的壁厚是与下列哪项相适应(  )
A.左心室比右心室输出的血量多
B.主动脉比肺动脉口小
C.右心室比左心室大
D.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比右心室长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的四个腔,左心室的壁最厚,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为血液循环提供的动力就大;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所以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7.(2.5分)临床上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对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  )
A.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B.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C.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叫成分输血。
【解答】解:严重贫血患者由于缺少含铁的无机盐或蛋白质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较少,红细胞数量下降,应及时补充红细胞;
创伤性失血失去的是全血,应尽快补充全血;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表面渗出大量组织液,这些组织液主要来自血浆,应输入血浆;
血小板减少症应使用血小板进行补充;
因此对于严重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分别输入的血液成分是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8.(2.5分)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B.静脉的管腔大
C.静脉内有许多静脉瓣
D.血管内血流速度慢
【分析】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解:四肢的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静脉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因此用橡皮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如图所示:

  所以,“护士在给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此时,扎结处的静脉就会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静脉内有许多静脉瓣”。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静脉血管的特点以及功能.
9.(2.5分)某同学右脚趾发炎,需静脉注射消炎药,药物从手臂到达右脚趾依次经过(  )
A.肺循环和体循环
B.体循环和肺循环
C.体循环、肺循环和体循环
D.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静脉注入的消炎药随着血液的流动途径是上肢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受伤部位毛细血管网。因此,消炎药随着血液的流动到达受伤部位依次经过了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
故选:C。
【点评】牢记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理解掌握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特点.
10.(2.5分)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曲线Ⅰ、Ⅱ分别表明血液流动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图中血管A、血管B、血管C分别代表(  )
A.肺动脉、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
B.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静脉
C.肺静脉、肺泡外毛细血管、肺动脉
D.静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主动脉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解答】解:血液经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氧气含量增高,血液流经途中A血管→血管B→血管C后,又回到心脏.氧气含量增高,所以,A血管是肺动脉,B血管是肺部的毛细血管,C血管是肺静脉。
故选:A。
【点评】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1.(2.5分)如图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a中流的是动脉血,b中流的是静脉血
B.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c是毛细血管
C.血液流经c后,某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
D.a血管壁厚、弹性大,b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分析】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为:
血管类型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解答】解:A、若a,b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由肺循环的路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则a为肺动脉,里面流动的是静脉血,b是肺静脉,里面流的是动脉血。A错误;
B、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图c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可知c为毛细血管。B正确;
C、由于c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此处,血液的成分将发生变化。C正确;
D、从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可以看出a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图b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可以看出b是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D正确。
故选:A。
【点评】关于血管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通过列表对比几种血管的特点掌握。
12.(2.5分)给严重贫血患者输血,最经济有效的输血方法是(  )
A.输入全血 B.输入浓缩的血小板
C.输入血浆 D.输入浓缩的红细胞
【分析】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这叫成分输血.
【解答】解: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
故选:D。
【点评】关键点: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13.(2.5分)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现象时,判断小动脉血管的依据是(  )
A.血液的颜色 B.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血细胞成单行通过 D.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故选:B。
【点评】注意: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
14.(2.5分)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肢静脉⑧下肢静脉⑨下肢动脉⑩左心室.
A.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 B.⑧②③⑤⑥①⑩④⑨ C.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⑧ D.⑨②③⑥⑤①⑩④⑧
【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
【解答】解: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需要经过:⑧下肢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①左心房→⑩左心室→④主动脉→股动脉→⑨下肢动脉→足内毛细血管。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血液循环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偏大,要求学生认真体会分析.
15.(2.5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血常规化验单中,RBC表示白细胞,WBC表示红细胞,PLT表示血小板
B.体循环能为人体器官运送养料及代谢废物,肺循环则不能
C.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一定偏低
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
【分析】(1)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3)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
【解答】解:A、红细胞的英文是Red blood cell,简写为RBC;白细胞的英文是White blood cell,简写为WBC;血小板的英文是Platelet,简写为PLT.A错误;
B、体循环能为人体器官运来养料和氧气并运走代谢废物,而肺循环能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排出。B错误;
C、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形成的。因此,贫血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不一定偏低,也可能是红细胞数量正常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形成的,C错误;
D、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英文简写.
16.(2.5分)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肺部不经过的部位是(  )
A.肺动脉 B.肺静脉 C.下腔静脉 D.右心房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解: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下肢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流动的途径是:下肢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因此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肺部不经过的部位是肺静脉。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该类题的关键。
17.(2.5分)陈庆扁桃体发炎,正通过滴注青霉素治疗。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陈庆体内白细胞的含量偏高
B.扎针时前臂血管鼓起与静脉瓣有关
C.输液时药液由静脉进入循环系统
D.药液流经心脏时首先进入左心房
【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解答】解:A、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陈庆扁桃体发炎,血液中的白细胞含量偏高,A正确;
B、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在抽血或输液时,用胶皮管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捆扎起来后,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我们看到“青筋”暴起。这与该血管中的结构静脉瓣有关。B正确;
CD、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被毛细血管吸收,青霉素随血液流动的途径是:体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患处,因此“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作跟踪调查”,可最先在心脏的D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
18.(2.5分)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若血管A为肺动脉,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的气体是氧气
B.曲线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血管A内的血液为静脉血
D.血管B为肺部毛细血管
【分析】根据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血管A为动脉血管,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血管,又知A是肺动脉,则B是肺部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
【解答】解: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如图所示:这样,血液中氧气的浓度会逐渐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会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故图中曲线b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的变化,a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血管A内的血液为静脉血,血管B为肺部毛细血管。
故选:A。
【点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19.(2.5分)下列有关体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
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C.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大
D.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房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解答】解:A、通过体循环为全身各处供氧,A正确;
B、体循环将二氧化碳运回心脏,B正确;
C、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大,C正确;
D、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不是左心房,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20.(2.5分)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关于人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B.血液流经肺泡毛细血管后,血液性质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分析】依据心脏的结构、小肠和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回答。
【解答】解:A、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正确;
B、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在完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二氧化碳多、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不正确;
C、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营养物质,正确;
D、肺泡数目极多总数约有7亿个,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不是由软骨支撑),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小肠和肺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3分)根据心脏结构和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的结构是 e 。(填字母)
(2)图2由③到②为 肺 循环,经过此循环后,血液的变化是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
(3)图2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 ⑥⑦ 。(填数字)
(4)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会随空气进入肺。肺泡内的PM2.5可以透过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进入血液,经过图2中血管[ ⑥ ] 肺静脉 最先到达心脏的[ ② ] 左心房 ,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5)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先后顺序是 ①→③→②→④ 。(填图2中的数字)
【分析】观图可知:A和②是左心房、B和④是左心室、C和①是右心房、D和③是右心室、a和⑦是主动脉、b和⑨是肺动脉、d是上腔静脉、f是动脉瓣、e是房室瓣、⑥是肺静脉、⑧是上下腔静脉,据此解答。
【解答】解;(1)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所以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e房室瓣。
(2)血液由③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静脉→②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的毛细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
(3)心脏四腔与血管的连接如图(红色代表流动脉血,蓝色代表流静脉血)
流着动脉血的是⑥肺静脉、⑦主动脉。
(4)根据肺循环的路径可知: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过血管⑥肺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②左心房,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疾病。
(5)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小李同学感冒咳嗽,服用感冒药后,药物到达肺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下腔静脉→①右心房→③右心室→肺动脉→肺→肺静脉→②左心房→④左心室;
【点评】此题为一道综合题,综合考查了心脏的结构和人体内血液循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综合掌握这些知识。
22.(6分)如图可用于描述人体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
(1)若此图用于表示肺循环,当A为肺、B为心脏时,则血管①中的血液为 动脉血 (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若此图用于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当A表示空气、B为肺泡时,则①过程发生时,肋间肌和膈肌 收缩 .
(3)若此图用于表示红细胞运载氧气的过程,当A表示血浆、B为红细胞时,经过①过程后的氧气大多会与红细胞中的 血红蛋白 结合在一起.
(4)若A为神经系统,B为甲状腺,当①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时,则②可表示 激素 调节过程.
【分析】(1)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4)人体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1)肺循环起于心脏的右心室,经过肺动脉到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同时将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再经过肺静脉回到心脏的左心房,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图中A表示肺,B表示心脏时,在血管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因此,若此图用于表示肺循环,当A为肺、B为心脏时,则血管①中的血液为动脉血.
(2)肺通气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吸呼运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和左右径随之扩大,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时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扩大,胸腔的上下径和左右径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运动.因此,若此图用于表示肺通气的过程,当A表示空气、B为肺泡时,则①(吸气)和②(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①过程发生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指将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氧气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因此,若此图用于表示红细胞运载氧气的过程,当A表示血浆、B为红细胞时,经过①过程后的氧气大多会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在一起.
(4)人体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B表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若A为神经系统,B为甲状腺,当①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时,则②可表示激素调节过程.
故答案为:(1)动脉血
(2)收缩
(3)血红蛋白
(4)激素
【点评】本题考查肺循环、肺通气、肺泡内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人体的调节,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对生物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并且要将知识与图形的转换相联系,难度中上,属于掌握层次.
23.(6分)如图为人体下肢某处组织细胞与周边血管内血流方向示意图,据图回答:
(1)血管A内流动的是含 氧 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2)血管B的管腔很细小,有些部位只容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此为 毛细 血管。
(3)血管C内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哪个腔? 右心房 。分布在人体下肢处的静脉血管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静脉瓣 。
(4)为了抢救失血较多的病人,给患者输血时应以输 同型 血为原则。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
【解答】解:(1)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C内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2)B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C体静脉中的血液最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四肢静脉内的瓣膜叫静脉瓣。
(4)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故答案为:(1)氧;(2)毛细;(3)右心房;静脉瓣;(4)同型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
24.(14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是在[ ① ] 肺部毛细血管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 静脉血 变成 动脉血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氧分离的部位是在[ ② ]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此时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 动脉血 变成 静脉血 。
(2)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的气体中 氧气 减少, 二氧化碳 增多。人体内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 组织细胞 。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吸氧气和点滴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对病人的意义是氧气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通过 呼吸 作用,释放 能量 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 二氧化碳 。
【分析】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肺泡具有适宜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中,用来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图示①表示肺泡毛细血管,②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解答】解:(1)人体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就决定了红细胞能够携带氧气.
在人体内,肺泡处氧的浓度最高,因此当血液流经①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在人体内,组织细胞处氧的浓度最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于是在②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发生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消耗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3)危重病人往往需要供氧和点滴葡萄糖,葡萄糖和氧气对病人的意义是:氧气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后,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由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①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②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动脉血;静脉血;
(2)氧气;二氧化碳;组织细胞;
(3)呼吸;能量;二氧化碳.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5.(11分)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收缩能力最强的是[ 二 ] 左心室 ,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① ] 主动脉 ,内流 动脉 血。
(2)保证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的结构是[ ④ ] 房室瓣 ,保证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的结构是[ ⑤ ] 动脉瓣 。
(3)肺循环的起点是[ 四 ] 右心室 ,终点是[ 一 ] 左心房 ,血液性质的变化是由 静脉 血变成 动脉 血。
(4)若将水从⑥处注入(⑦处被扎紧),水将从[ ② ] 肺动脉 流出。
【分析】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①主动脉;②肺动脉;③肺静脉;④房室瓣;⑤动脉瓣;⑥上腔静脉;⑦下腔静脉;一左心房;二左心室;三右心房;四右心室。
【解答】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一左心房、二左心室、三右心房、四右心室。二左心室的肌肉壁最厚,这是与其射血距离远的功能相适应,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①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含氧丰富,为全身组织细胞送去氧气。
(2)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④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⑤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3)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肺循环的路线是:四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一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4)若将水从⑥上腔静脉处注入(⑦下腔静脉处被扎紧),水将从⑥上腔静脉→三右心房→四右心室→②肺动脉。
故答案为:(1)二左心室;①主动脉;动脉;
(2)④房室瓣;⑤动脉瓣;
(3)四右心室;一左心房;静脉;动脉;
(4)②肺动脉。
【点评】掌握心脏的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分清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的单向流动是重要的知识点,应特别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