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10:4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依兰县高中2020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 学 试 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a-40 Cl-35.5 Fe-56 Zn-65 Ba-137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单选题(17道题,每题3分,共51分)
1.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等样本成功返回地球,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射时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是利用了燃烧反应提供能量
B.制造探测器中的瞄准镜时使用光导纤维,其主要成分是Si
C.月壤中含有珍贵的,与互为同位素
D.留在月球的国旗长时间不褪色、不分解,是利用了材料的稳定性
2.自古以来,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中“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天工开物》中“至于矾现五金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
C.燃煤中加入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中国华为自主研发的芯片巴龙5000的主要材料是硅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SO2CaSO4
B.粗SiSiHCl3纯Si
C.MgMg3N2MgO
D.N2NH3NOHNO3
4.下列“类比”合理的是( )
A.Fe与S反应生成FeS,则Cu与S反应生成Cu2S
B.C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CO2,则S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SO3
C.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则F2与水反应生成HF和HFO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3和O2
5.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稀硫酸中,B为正极。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D>A>B>C B.B>A>D>C C.D>B>A>C D.D>A>C>B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向稀HNO3中滴加Na2SO3溶液:+2H+=SO2↑ +H2O
B.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O2+H2O=H2SiO3↓ +
C.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Ca2+++OH-=CaCO3↓+H2O
D.将SO2通入KMnO4溶液中:5SO2 +2MnO+2H2O =5SO+2Mn2++4H+
7.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从胆矾晶体中获得无水硫酸铜 除去气体中混有的 制取沉淀 检验受热分解产生的两种气体
8.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少量泥沙,得到纯净的,可将粗盐溶于水,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过滤 ②加入过量的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盐酸
④加入过量的溶液 ⑤加入过量的溶液 ⑥加热蒸发
A.④①⑤②①③⑥ B.⑤①④②③⑥
C.②④⑤①③⑥ D.①②⑤④①③⑥
9.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用如图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H2SO4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u+ 4H+ +SOCu2+ +SO2↑+2H2O
B.试剂a是饱和Na2SO3溶液
C.将水倒入反应后冷却的烧瓶,溶液变蓝,可说明生成了Cu2+
D.无论白色沉淀B是Ag2SO3或Ag2SO4,无色溶液A均为强酸性溶液
10.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知( )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醋酸与NH4HCO3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
1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12.某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有下述反应:A(s)+2B(g)?C(g)+D(g)。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混合气体的压强 ③A的质量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⑤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13.新教材实验,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20mLNO(标准状况),然后吸入5mL水。若再吸入30mL空气(标准状况,O2占计算),夹住弹簧夹,让内外大气压相同,观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
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右移动
C.最终剩余气体体积约为36mL
D.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约为0.07mol/L
14.变量控制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上述数据,请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实验 序号 金属质量/g 金属状态 / /mL 溶液温度/℃ 金属消失的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1 0.10 粉末 0.5 50 20 35 50
2 0.10 块状 0.8 50 20 35
3 0.10 粉末 0.8 50 20 36 25
4 0.10 块状 1.0 50 20 35 125
A.<125
B.实验1和3表明,温度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
C.实验2和3表明,反应物接触面积对该反应速率有影响
D.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相近,推测其原因是反应本质相同
15.汽车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液为硫酸,工作时,电极反应分别是:Pb+SO-2e-=PbSO4,PbO2+4H++SO+2e-=PbSO4+2H2O,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Pb为正极,被氧化
B.Pb为负极,电极质量逐渐减轻
C.SO只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密度不断减小
16.把2.5molA和2.5molB混合盛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1?s-1,同时生成1molD,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x=4
B.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5
C.5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1?s-1
D.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物质的量为1.5mol
17.某科研小组采用如下方案回收一种光盘金属层中的少量Ag(金属层中其他金属含量过低,对实验的影响可忽略)。
已知:AgCl可溶于氨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阶段需在80条件下进行,可用水浴加热
B.为加快“溶解”速率,可采用高温条件
C.实验室中过滤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D.为提高Ag的回收率,需对“过滤Ⅱ”的滤渣进行洗涤,并将洗涤后的滤液合并入过滤Ⅱ的滤液中
二、填空题(5道题,共49分)
18.(10分)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性质十分稳定。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物质A中的化学键为 。(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3)物质A与物质C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属于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4)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反应消耗3.36 L(标准状况)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19.(9分)有甲、乙两位同学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测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使用镁片与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电极放入6 mol·L-1的NaOH溶液中,如下图所示:

(1)写出甲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负极的电极材料和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负极材料(化学式)___;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实验,可得到如下哪些正确结论________(填字母)。?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介质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已过时,已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丙同学依据甲、乙同学的思路,设计如下实验:
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在这两个原电池中,负极分别为__________(填字母)。?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D.铜片、铜片
20.(10分)工业上用黄铁矿(FeS2)为原料制备硫酸的流程如下:
(1)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2)利用Fe2O3废渣(俗称“红砂”)制备废水除砷剂的第一步是将“红砂”与硫酸混合,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接触室出来的混合气体中含有SO2、SO3、O2、N2等气体,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其中含有S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反应中物质浓度不同,性质也不同。浓硫酸有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则加热时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定量锌与100mL18mol/L 浓硫酸充分反应后,若锌完全溶解同时产生气体0.8mol,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得400mL,测得c(H+)=2mol/L,则产生气体中SO2 物质的量为____mol。
21.(10分)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措施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恒压时充入He B.恒容时充入He C.恒容时充入X
D.及时分离出Z E.升高温度 F.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的浓度相等
(4)反应从开始至,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
(5)将5molX与3molY的混合气体通入的密闭容器中并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到某时刻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恰好满足:,则原混合气体X的转化率=___________。
22.(10分)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NO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粉与KNO3溶液的反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N2
②加入0.01 mol·L-1的酸性KNO3溶液100 mL 铁粉部分溶解,溶液呈浅绿色;铁粉不再溶解后,剩余铁粉表面附着少量白色物质
③反应停止后,拔掉橡胶塞,将圆底烧瓶取下 烧瓶内气体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④将剩余固体过滤 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1)通入N2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N2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色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为了探究滤液的成分,该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述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 溶液无变化
②将上述溶液分为两份,一份中滴入氯水,另一份中滴加稀硫酸 两份溶液均变为红色
③另取部分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有气体生成,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ⅰ)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滤液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ⅱ)步骤②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会由浅绿色变成红色,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写第一步反应)。
(ⅲ)步骤③中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
2020级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参考答案
BCBAA DDDDB CCBCD DB
18.(10分,每空2分)
(1)第二周期,第VA族  (2)极性键 (3)离子
(4)3NO2+H2O===2H++2NO+NO  0.1
19.(9分,除标记外,每空2分)
(1)Mg-2e-=Mg2+ (2)Al (1分) 2Al+2OH-+2H2O=2Al O+3H2↑
(3)AD (4)B
20.(10分,每空2分)
(1) 铁、硫 (2)Fe2O3 +3H2SO4 = Fe2(SO4)3 + 3H2O
(3)将该气体样品通入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通入适量品红溶液中),若溶液褪色(或颜色变浅),说明含有SO2
(4)C+2H2SO4(浓)= CO2 ↑+ 2H2O + 2SO2 ↑ (加热) (5)0.2
21.(10分,每空2分)
(1) (2)CEF (3)BC (4) (5)60%
22.(10分,每空2分)
(1) 防止空气中的O2对Fe和NO的反应产生干扰,避免影响反应产物的判断
(2) Fe(OH)2
(3)(i) Fe2+、NH、NO
(ⅱ) 3Fe2++4H++NO===3Fe3++NO↑+2H2O
(ⅲ)NH+OH—=NH3↑ + H2O(加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