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乘法》考前押题卷(第三套)
一、选择题
1.下面算式的积大约是2400的是(
)。
A.47×69
B.31×89
C.61×39
2.24×35的积是一个( )位数。
A.两
B.三
C.四
3.下面算式的积比500大、比800小的是(
)。
A.21×19
B.41×21
C.35×22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
A.是三位数
B.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
A.10
B.100
C.1000
6.的积的末尾一定是(
)。
A.3
B.2
C.6
7.要使45×2□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
A.3
B.4
C.2
8.2名老师带46名学生去游园,商店进行“买5送1”活动,如果每人一瓶矿泉水,需要买(
)。
A.40瓶
B.42瓶
C.46瓶
9.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
)。
A.一定是1个0
B.只可能是1个0或2个0
C.可能是1个0,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
10.一本书有52页,每页有21行字,每行字有29个,这本书大约有(
)字.
A.2000
B.20000
C.3000
D.30000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8分)
1.游乐园门票每张60元,38名同学去游乐园玩,买门票大约一共需要(______)元。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________)×3<25
5×(________)<121
6×(________)<48
3.240×5的积的末尾有(______)个零;74×59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______)。
4.估算69×21时,可以把69看成(________),把21看成(________),所以69×21≈(________)。
5.根据算式填一填。
(1)笔算时,_____数位要对齐。
(2)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_____去乘35,个位满_____个十,向_____位进_____,得数是245。
(3)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_____去乘35,得到的数是_____个十,即700。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_____。
6.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扩大(______)。
7.□3×18,积最大是_____,最小是_____。
8.一只鸡78元,王阿姨买了12只鸡,共需多少元?
9.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________;
12345679×45=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任何整数(0除外)乘以10,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写一个零。(______)
2.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______)
3.32×58的积是四位数。(________)
4.乘法估算的积一定比实际小。(________)
5.36×21可以先求20个36是多少,再加上1个36。(______)
6.因为甲×33=乙×44,所以甲>乙。(______)
四.计算题(14分)
1.口算。
(4分)
0÷9=?????????
13×3=??????
????
150÷5=????
????
600÷3=
13×6=???????
?
11×60=???????
??
50×18=???????
?
300÷6=
2.脱式计算。(6分)
(1)69×(42-23)
(2)725÷5÷5
(3)108÷3×24
3.列竖式计算(4分)
24×5=
46×11=
五.应用题(每题6分,共42分)
1.小红买了12盒水彩笔,每盒13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13×12=□(元)
方法一:
方法二:
竖式计算:
6盒
10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6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2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2.刘晓娟读一本世界名著,平均每天读27页,读了15天,发现还有87页没读,这本世界名著共有多少页?
3.水泥厂购进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12吨,可以烧30天,改进技术后,实际每天烧9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3.公园有杨树137棵,比柳树的棵数少29棵,梧桐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倍。梧桐树有多少棵?(先填空,再解答)
想:从问题入手,要求“梧桐树有多少棵?”需要知道(
)和(
)。
4.在建国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中,女兵首次以持枪形式,全新混合编组参加阅兵。该方队有25列,每列有15名女兵,另有3名领队。参加阅兵的女兵方队一共有多少名?
5.电影院楼下有18排座位,每排28个座位。楼上的座位和楼下同样多。
(1)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春光小学四、五、六年级去看电影,每个年级8个班,每班45人,电影院坐得下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章《乘法》考前押题卷(第二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算式的积大约是2400的是(
)。
A.47×69
B.31×89
C.61×39
【答案】C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分别估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A.
47×69≈50×70=3500
B.
31×89≈30×90=2700
C.
61×39≈60×40=2400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的估算,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2.24×35的积是一个( )位数。
A.两
B.三
C.四
【答案】B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出24×35的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24×35=840,840是三位数;所以,24×35的积是一个三位数,故选:B。
【点睛】求两个数的积是几位数,可以先求出它们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3.下面算式的积比500大、比800小的是(
)。
A.21×19
B.41×21
C.35×22
【答案】C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分别估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A.
21×19≈20×20=400
B.
41×21≈40×20=800
C.
35×22≈35×20=700
积比500大、比800小的是35×22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的估算,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
A.是三位数
B.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答案】C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可举例子进行证明:先举两个两位数最小的例子,再举两个两位数最大的例子即可判断。
【详解】10×10=100,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
99×99=980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
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此题可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
A.10
B.100
C.1000
【答案】B
【分析】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两个乘数分别乘以10,积就扩大100倍。
【详解】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的积的末尾一定是(
)。
A.3
B.2
C.6
【答案】B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积的末尾一定是两个因数个位相乘的积的末尾。
【详解】4×8=32,32的末尾是2,所以□4×18的积的末尾一定是2。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熟悉整数乘法的步骤是关键。
7.要使45×2□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
A.3
B.4
C.2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把每个选项中的数代入到45×2□,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A.把3代入45×2□可得:45×23=1035;B.把4代入45×2□可得:45×24=1080;
C.把2代入45×2□可得:45×22=990;由以上可得所得的积都是四位数,最小填3;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题意,用代入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8.2名老师带46名学生去游园,商店进行“买5送1”活动,如果每人一瓶矿泉水,需要买(
)。
A.40瓶
B.42瓶
C.46瓶
【答案】A
【分析】把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加起来,计算出总人数,“买5送1”,说明每6个人需要买5瓶水,用总人数除以6再乘上5,列式计算出需要买的水的个数。
【详解】(46+2)÷6×5=48÷6×5=8×5=40(瓶),需要买40瓶。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关键是理解“每6个人,应该买5瓶水”,列式计算要认真细心,确保得数准确。
9.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
)。
A.一定是1个0
B.只可能是1个0或2个0
C.可能是1个0,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
【答案】C
【分析】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说明另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据此就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积,再判断。
10×21=210
40×55=2200
25×40=1000
所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可能是1个0,也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由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可能是1个0,也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0.一本书有52页,每页有21行字,每行字有29个,这本书大约有(
)字.
A.2000
B.20000
C.3000
D.30000
【答案】D
【分析】先跟据字数=行数×每行字数,求出一页书的字数,再根据总字数=页数×每页字数即可解答.本题属于比较简单应用题,只要明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解:52×(29×21)=52×609≈30000(字);
答:这本故事书大约有30000字.故选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8分)
1.游乐园门票每张60元,38名同学去游乐园玩,买门票大约一共需要(______)元。
【答案】2400
【分析】把38名同学看成40名同学,每张门票60元,用门票价格乘同学人数就是需要的费用。
【详解】把38看成40,大约需要的费用:60×40=2400(元)
故答案为:2400
【点睛】此题考查估算,把38看成整十数40即可进行估算。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________)×3<25
5×(________)<121
6×(________)<48
【答案】8
24
7
【分析】3个8的和是24,3个9的和是27,所以括号里最大填8;
24个5的和是120,25个5的和是125,所以括号里最大填24;
6个7的和是42,6个8的和是48,所以括号里最大填7。
【详解】根据分析:8×3=24<25<9×3,所以括号里最大填8;
5×24=120<121<5×25,所以括号里最大填24;6×7=42<48=6×8。故答案为:8;24;7。
【点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计算出来比较一下就可以,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240×5的积的末尾有(______)个零;74×59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______)。
【答案】两
6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再进行作答。
【详解】240×5=1200,所以240×5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74×59=4366,所以74×59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6;故答案为:两;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计算过程认真细心,确保得数的准确性。
4.估算69×21时,可以把69看成(________),把21看成(________),所以69×21≈(________)。
【答案】70
20
1400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将两个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根据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由此解答。
【详解】估算69×21时,可以把69看成70,把21看成20,所以69×21≈1400。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估算的方法,把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计算。
5.根据算式填一填。
(1)笔算时,_____数位要对齐。
(2)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_____去乘35,个位满_____个十,向_____位进_____,得数是245。
(3)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_____去乘35,得到的数是_____个十,即700。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_____。
【答案】相同
7
3
十
3
2
70
相加
【详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即可。
6.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扩大(______)。
【答案】10倍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扩大10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3×18,积最大是_____,最小是_____。
【答案】1674
234
【分析】要使积最大,则□3应最大,是93,用93乘18可求出积最大的是多少,要使积最小,则□3应最小,是13,用13乘18可求出积即可.据此解答。
【详解】93×18=1674
13×18=234
答:积最大是1674,最小是234。
故答案为:1674,234。
8.一只鸡78元,王阿姨买了12只鸡,共需多少元?
【答案】10,780
【分析】根据题目中竖式可知7在百位上表示7个百,8在十位上表示8个十,所以是780。那么780是通过78乘10得到的,78是一只鸡的价格,10表示只数。
【详解】这一步计算是买10只鸡需要780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每步乘法竖式计算的理解。
9.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________;
12345679×45=________
【答案】444444444
555555555
【详解】因为36÷9=4,所以12345679×36=444444444;因为45÷9=5,所以12345679×45=555555555。
故答案为:444444444;555555555
【点睛】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
1.任何整数(0除外)乘以10,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写一个零。(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个数是12或30,分别乘上1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假设这个数是12或30,
12×10=120,120是在12的末尾添一个“0”;30×10=300,300是在30的末尾添一个“0”;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2.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采用赋值法,假设这两个因数是20与40或20与5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假设这两个因数是20与40或20与50;20×40=800;20×50=1000;
800的末尾有2个0;1000的末尾有3个0;
所以,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乘法及其应用,关键对于两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方法的熟悉掌握,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3.32×58的积是四位数。(________)
【答案】√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详解】32×58=1856所以32×58的积是四位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4.乘法估算的积一定比实际小。(________)
【答案】×
【分析】估算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要看估算时把两个乘数都看大还是都看小,若都看小,则估算值比实际值小;若都看大了,则估算值比实际值都大;还有一种是一个乘数看大,另一个看小,那么估算值和实际值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有可能估算值大,也有可能估算值较小,所以估算值和实际值的大小关系不一定。
【详解】例29×28≈30×30=900,估算比实际值大;29×32≈30×30=900,估算比实际值小。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对乘法估算的掌握情况。
5.36×21可以先求20个36是多少,再加上1个36。(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将其中一个乘数看做整十数与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以另一个乘数,再相加,由此解答。
【详解】36×21
把21看做20和1;先计算20个36是多少,在加上1个36;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乘法的口算,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时解答本题关键。
6.因为甲×33=乙×44,所以甲>乙。(______)
【答案】√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可知,当两个算式得数相等时,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小于另一个算式里的一个因数,那么这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一定大于另一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
【详解】因为甲×33=乙×44,33<44,所以甲>乙,题干正确。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了解两个因数和积的关系是关键。
四.计算题(14分)
1.口算。
(4分)
0÷9=?????????
13×3=??????????
150÷5=????????
600÷3=
13×6=????????
11×60=?????????
50×18=????????
300÷6=
【答案】
0÷9=0
?????
?
?
?
13×3=39
?????
?
?
??
150÷5=30
???
?
?
?
600÷3=20
13×6=78
???????
11×60=660
????????
50×18=900
???????
300÷6=50
【解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①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0除以任何数都是0。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边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2.脱式计算。(6分)
(1)69×(42-23)
(2)725÷5÷5
(3)108÷3×24
【答案】1311;29;864
【分析】在有小括号的计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小括号,只有乘除法的计算中,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详解】(1)69×(42-23)=69×19=1311
(2)725÷5÷5=145÷5=29
(3)108÷3×24=36×24=864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掌握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认真解题。
3.列竖式计算(4分)
24×5=
46×11=
【答案】120;
506;
【分析】根据乘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列竖式计算得解,注意写竖式计算时一定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进位法则。
【详解】
24×5=120
46×11=506
五.应用题
1.小红买了12盒水彩笔,每盒13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13×12=□(元)
方法一:
方法二:
竖式计算:
6盒
10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6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2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答案】见详解
【分析】根据题意,两种方法的解答思路如下:
方法一:将12盒分成2个6盒,先算6盒的价钱,再乘2,即可得出答案。
方法二:将12盒分成10盒和2盒,先分别算10盒和2盒的价钱,即求10个13相加的和以及2个13相加的和分别是多少,再求两者的和,即可得出答案。竖式计算就是运用了方法二的思路。
【详解】方法一:13×6=78(元)
78×2=156(元)
方法二:13×10=130(元)
13×2=26(元)
130+26=156(元)
方法一:
方法二:
竖式计算:
6盒
10盒
…买(2)盒水彩笔花(26)元
6盒
…买(10)盒水彩笔花(130)元
2盒
…买(12)盒水彩笔花(156)元
2.刘晓娟读一本世界名著,平均每天读27页,读了15天,发现还有87页没读,这本世界名著共有多少页?
【答案】492页
【分析】用平均每天读的页数乘读的天数计算出已经读的页数,再加上没读的页数就是总页数。
【详解】27×15+87=405+87=492(页)
答:这本世界名著共有492页。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计算出已经读的页数。
3.水泥厂购进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12吨,可以烧30天,改进技术后,实际每天烧9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答案】40天
【分析】先求出煤的总重量=计划每天烧的重量×天数,再根据实际每天烧煤的数量,用总重量÷实际每天烧煤数量,求出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详解】12×30÷9=360÷9=40(天)
答:这堆煤实际可以烧40天。
【点睛】本题要明确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值即可解答。
3.公园有杨树137棵,比柳树的棵数少29棵,梧桐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倍。梧桐树有多少棵?(先填空,再解答)
想:从问题入手,要求“梧桐树有多少棵?”需要知道(
)和(
)。
【答案】杨树的棵数;柳树的棵数;332棵
【分析】根据杨树求出柳树的棵树,再×2就是所求。
【详解】想:从问题入手,要求“梧桐树有多少棵?”需要知道(杨树的棵数)和(柳树的棵数);
(137+29)×2=166×2=332(棵)
答:梧桐树有332棵。
【点睛】本题考查倍的运算,求出柳树的棵树是解题的关键。
4.在建国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中,女兵首次以持枪形式,全新混合编组参加阅兵。该方队有25列,每列有15名女兵,另有3名领队。参加阅兵的女兵方队一共有多少名?
【答案】378名
【分析】根据题意,方队有25列,每列有15名女兵,整个方队有25×15名女兵,再加上3名领队,即可解答。
【详解】25×15+3=375+3=378(名)
答:参加阅兵的女兵方队一共有378名。
【点睛】方阵中:总人数=每行人数×行数,据此求出方队的人数,注意别忘了加上领队。
5.电影院楼下有18排座位,每排28个座位。楼上的座位和楼下同样多。
(1)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春光小学四、五、六年级去看电影,每个年级8个班,每班45人,电影院坐得下吗?
【答案】(1)1008个(2)坐不下
【分析】(1)座位的排数×每排的座位数=楼下的座位数,楼下的座位数×2=电影院的座位数;
(2)年级数×每个年级班数×每班人数=学生总数,因为学生总数大于电影院的座位数,所以电影院坐不下。
【详解】(1)18×28×2=1008(个)
答:电影院一共有1008个座位。
(2)3×8×45=1080(人)
1080>1008
答:电影院坐不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确定楼下的人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乘法》知识讲解及考前押题卷精讲
(第三套)
专题复习课件
知识讲解
01
第一部分:知识讲解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讲解
考前押题卷精讲
(全解析)
02
第二部分:学习检测
05
01
02
03
04
选择题
填空题
判断题
计算题
应用题
05
讲解流程
一.选择题
1.下面算式的积大约是2400的是(
)。
A.47×69
B.31×89
C.61×39?
C
【详解】A.
47×69≈50×70=3500
B.
31×89≈30×90=2700
C.
61×39≈60×40=2400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的估算,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分别估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解答。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2.24×35的积是一个( )位数。
A.两
B.三
C.四
B
【详解】24×35=840,840是三位数;所以,24×35的积是一个三位数
故选:B。
【点睛】求两个数的积是几位数,可以先求出它们的乘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求出24×35的积,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3.下面算式的积比500大、比800小的是(
)。
A.21×19
B.41×21
C.35×22
C
【详解】A.
21×19≈20×20=400
B.
41×21≈40×20=800
C.
35×22≈35×20=700
积比500大、比800小的是35×22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的估算,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数的估算方法,把每个因数看作是整十、整百……的数来进行计算。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分别估算出结果后再进一步解答。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4.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
A.是三位数
B.是四位数
C.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C
【详解】10×10=100,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三位数;
99×99=980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
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此题可举例验证得出结论。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可举例子进行证明:先举两个两位数最小的例子,再举两个两位数最大的例子即可判断。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5.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
A.10
B.100
C.1000
B
【详解】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乘数与积的变化关系:两个乘数分别乘以10,积就扩大100倍。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6.的积的末尾一定是(
)。
A.3
B.2
C.6
B
【详解】4×8=32,32的末尾是2,所以□4×18的积的末尾一定是2。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熟悉整数乘法的步骤是关键。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积的末尾一定是两个因数个位相乘的积的末尾。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7.要使45×2□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应填(
)。
A.3
B.4
C.2
A
【详解】A.把3代入45×2□可得:45×23=1035;B.把4代入45×2□可得:45×24=1080;
C.把2代入45×2□可得:45×22=990;由以上可得所得的积都是四位数,最小填3;
故答案为:A
【点睛】根据题意,用代入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把每个选项中的数代入到45×2□,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8.2名老师带46名学生去游园,商店进行“买5送1”活动,如果每人一瓶矿泉水,需要买(
)。
A.40瓶
B.42瓶
C.46瓶
A
【详解】(46+2)÷6×5=48÷6×5=8×5=40(瓶),需要买40瓶。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是关键是理解“每6个人,应该买5瓶水”,列式计算要认真细心,确保得数准确。
【分析】把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加起来,计算出总人数,“买5送1”,说明每6个人需要买5瓶水,用总人数除以6再乘上5,列式计算出需要买的水的个数。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9.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
)。
A.一定是1个0
B.只可能是1个0或2个0
C.可能是1个0,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
C
【详解】由分析可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可能是1个0,也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分析】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说明另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据此就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积,再判断。
10×21=210
40×55=2200
25×40=1000
所以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1个0,那么积的末尾可能是1个0,也可能是2个0,还可能是3个0,由此解答。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0.一本书有52页,每页有21行字,每行字有29个,这本书大约有(
)字.
A.2000
B.20000
C.3000
D.30000
D
【详解】解:52×(29×21)=52×609≈30000(字);
答:这本故事书大约有30000字.故选D.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简单应用题,只要明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分析】先跟据字数=行数×每行字数,求出一页书的字数,再根据总字数=页数×每页字数即可解答.本题属于比较简单应用题,只要明确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游乐园门票每张60元,38名同学去游乐园玩,买门票大约一共需要
(______)元。
2400
【详解】把38看成40,大约需要的费用:60×40=2400(元)
故答案为:2400
【点睛】此题考查估算,把38看成整十数40即可进行估算。
【分析】把38名同学看成40名同学,每张门票60元,用门票价格乘同学人数就是需要的费用。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______)×3<25
5×(______)<121
6×(______)<48
7
【详解】根据分析:8×3=24<25<9×3,所以括号里最大填8;
5×24=120<121<5×25,所以括号里最大填24;6×7=42<48=6×8。
故答案为:8;24;7。
【点睛】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计算出来比较一下就可以,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分析】3个8的和是24,3个9的和是27,所以括号里最大填8;
24个5的和是120,25个5的和是125,所以括号里最大填24;
6个7的和是42,6个8的和是48,所以括号里最大填7。
24
8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3.240×5的积的末尾有(______)个零;74×59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______)。
两
【详解】240×5=1200,所以240×5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74×59=4366,所以74×59的积的个位上的数字是6;
故答案为:两;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计算过程认真细心,确保得数的准确性。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得数,再进行作答。
6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4.估算69×21时,可以把69看成(______),把21看成(_______),所以69×21≈(________)。
70
【详解】估算69×21时,可以把69看成70,把21看成20,所以69×21≈1400。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数乘法估算的方法,把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计算。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将两个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根据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由此解答。
20
1400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5.根据算式填一填。
(1)笔算时,_____数位要对齐。
(2)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_____去乘35,个位满_____个十,向_____位进_____,得数是245。
(3)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_____去乘35,得到的数是_____个十,即700。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_______。
相同
【详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即可。
故答案:相同
7
3
十
3
2
70
相加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分析】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乘数每个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未尾就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解答即可。
7
3
3
70
2
相加
十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6.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扩大(______)。
10倍
【详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扩大10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多少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积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7.□3×18,积最大是_______,最小是_______。
1674
【详解】93×18=1674
13×18=234
答:积最大是1674,最小是234。
故答案为:1674,234。
【点睛】本题的重点找出口3最大是93,最小是13,再进行解答.
【分析】要使积最大,则□3应最大,是93,用93乘18可求出积最大的是多少,要使积最小,则□3应最小,是13,用13乘18可求出积即可.据此解答。
234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8.一只鸡78元,王阿姨买了12只鸡,共需多少元?
【详解】这一步计算是买10只鸡需要780元。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每步乘法竖式计算的理解。
【分析】根据题目中竖式可知7在百位上表示7个百,8在十位上表示8个十,所以是780。那么780是通过78乘10得到的,78是一只鸡的价格,10表示只数。
10
780
二.填空题
二.填空题
19.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36=_____________;
12345679×45=_____________
444444444
【详解】因为36÷9=4,所以12345679×36=444444444;因为45÷9=5,所以12345679×45=555555555。
故答案为:444444444;555555555
【点睛】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积也扩大多少倍。
【考点】本题是一道关于探究规律的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发现式子中的规律;
555555555
二.填空题
三.判断题
20.任何整数(0除外)乘以10,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写一个零。(______)
√
【详解】假设这个数是12或30,
12×10=120,120是在12的末尾添一个“0”;30×10=300,300是在30的末尾添一个“0”;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这个数是12或30,分别乘上1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
21.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______)
×
【详解】假设这两个因数是20与40或20与50;20×40=800;20×50=1000;
800的末尾有2个0;1000的末尾有3个0;
所以,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的乘法及其应用,关键对于两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方法的熟悉掌握,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采用赋值法,假设这两个因数是20与40或20与50,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
22.32×58的积是四位数。(______)
√
【详解】32×58=1856所以32×58的积是四位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
23.乘法估算的积一定比实际小。(________)
×
【详解】例29×28≈30×30=900,估算比实际值大;29×32≈30×30=900,估算比实际值小。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及对乘法估算的掌握情况。
【分析】估算值与实际值的大小关系,要看估算时把两个乘数都看大还是都看小,若都看小,则估算值比实际值小;若都看大了,则估算值比实际值都大;还有一种是一个乘数看大,另一个看小,那么估算值和实际值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有可能估算值大,也有可能估算值较小,所以估算值和实际值的大小关系不一定。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
24.36×21可以先求20个36是多少,再加上1个36。(______)
√
【详解】36×21
把21看做20和1;先计算20个36是多少,在加上1个36;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整数乘法的口算,熟练掌握口算方法时解答本题关键。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将其中一个乘数看做整十数与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以另一个乘数,再相加,由此解答。
三.判断题
三.判断题
25.因为甲×33=乙×44,所以甲>乙。(______)
√
【详解】因为甲×33=乙×44,33<44,所以甲>乙,题干正确。所以判断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了解两个因数和积的关系是关键。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可知,当两个算式得数相等时,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小于另一个算式里的一个因数,那么这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一定大于另一个算式里的另一个因数。
三.判断题
四.计算题
26.口算。
0÷9=?????????
13×3=??????????
150÷5=????????
600÷3=
13×6=????????
11×60=?????????
50×18=????????
300÷6=
0
78
200
660
900
200
30
39
【详解】0÷9=0?????????
13×3=39??????????
150÷5=30????????
600÷3=200
13×6=78????????
11×60=600?????????
50×18=900????????
300÷6=2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整数乘法,了解两个因数和积的关系是关键。
【分析】根据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口算即可,要注意得数末尾0的个数。
四.计算题
四.计算题
27.脱式计算。
(1)69×(42-23)
(2)725÷5÷5
(3)108÷3×24
【详解】(1)69×(42-23)=69×19=1311
(2)725÷5÷5=145÷5=29
(3)108÷3×24=36×24=864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掌握运算顺序与运算定律,认真解题。
【分析】在有小括号的计算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小括号,只有乘除法的计算中,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四.计算题
四.计算题
28.列竖式计算
24×5=
46×11=
120
【详解】
24×5=120
46×11=506
【分析】根据乘法的计算方法,直接列竖式计算得解,注意写竖式计算时一定要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进位法则。
506
四.计算题
五.应用题
29.小红买了12盒水彩笔,每盒13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13×12=□(元)
方法一:
方法二:
竖式计算:
6盒
10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6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2盒
…买(
)盒水彩笔花(
)元
156
26
13
156
2
10
12
156
130
26
五.应用题
方法一:
方法二:
竖式计算:
6盒
10盒
…买(2)盒水彩笔花(26)元
6盒
…买(10)盒水彩笔花(130)元
2盒
…买(12)盒水彩笔花(156)元
【详解】方法一:13×6=78(元)
78×2=156(元)
方法二:13×10=130(元)
13×2=26(元)
130+26=156(元)
五.应用题
【分析】根据题意,两种方法的解答思路如下:
方法一:将12盒分成2个6盒,先算6盒的价钱,再乘2,即可得出答案。
方法二:将12盒分成10盒和2盒,先分别算10盒和2盒的价钱,即求10个13相加的和以及2个13相加的和分别是多少,再求两者的和,即可得出答案。竖式计算就是运用了方法二的思路。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30.刘晓娟读一本世界名著,平均每天读27页,读了15天,发现还有87页没读,这本世界名著共有多少页?
【详解】27×15+87=405+87=492(页)
答:这本世界名著共有492页。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根据每天读的页数×读的天数计算出已经读的页数。
【分析】用平均每天读的页数乘读的天数计算出已经读的页数,再加上没读的页数就是总页数。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31.水泥厂购进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12吨,可以烧30天,改进技术后,实际每天烧9吨,这堆煤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详解】12×30÷9=360÷9=40(天)
答:这堆煤实际可以烧40天。
【点睛】本题要明确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代入数值即可解答。
【分析】先求出煤的总重量=计划每天烧的重量×天数,再根据实际每天烧煤的数量,用总重量÷实际每天烧煤数量,求出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32.公园有杨树137棵,比柳树的棵数少29棵,梧桐树的棵数是柳树棵数的2倍。梧桐树有多少棵?(先填空,再解答)
想:从问题入手,要求“梧桐树有多少棵?”需要知道(
)和
(
)。
【详解】想:从问题入手,要求“梧桐树有多少棵?”需要知道(杨树的棵数)和(柳树的棵数);
(137+29)×2=166×2=332(棵)
答:梧桐树有332棵。
【点睛】本题考查倍的运算,求出柳树的棵树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根据杨树求出柳树的棵树,再×2就是所求。
杨树的棵数
柳树的棵数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33.在建国7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中,女兵首次以持枪形式,全新混合编组参加阅兵。该方队有25列,每列有15名女兵,另有3名领队。参加阅兵的女兵方队一共有多少名?
【详解】25×15+3=375+3=378(名)
答:参加阅兵的女兵方队一共有378名。
【点睛】方阵中:总人数=每行人数×行数,据此求出方队的人数,注意别忘了加上领队。
【分析】根据题意,方队有25列,每列有15名女兵,整个方队有25×15名女兵,再加上3名领队,即可解答。
五.应用题
五.应用题
34.电影院楼下有18座位,每排28个座位。楼上的座位和楼下同样多。
(1)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春光小学四、五、六年级去看电影,每个年级8个班,每班45人,电影院坐得下吗?
【详解】(1)18×28×2=1008(个)
答:电影院一共有1008个座位。
(2)3×8×45=1080(人)
1080>1008
答:电影院坐不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确定楼下的人数。
【分析】(1)座位的排数×每排的座位数=楼下的座位数,楼下的座位数×2=电影院的座位数;
(2)年级数×每个年级班数×每班人数=学生总数,因为学生总数大于电影院的座位数,所以电影院坐不下。
五.应用题
谢谢您的观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