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走进天文馆
--年、月、日
第一课时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设计两方约会一方没到的情境
(出示卡通人物康夫的形象)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话(录音)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
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出示原因:(录音)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
二、出示情景图,引出课题
(多媒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5:00是几时?
2.5:45是几时?
3.6:30是几时
4.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三、学习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15:00是几时?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45是几时?
16:30是几时
学生独立解答,并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联系实际说一说, 生活中的时刻
(1)日常生活中除了钟表还有许多东西有记录时间的,你们想一想,有哪些?
(2)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如车票等)
(3) 师: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时刻(商场营业时间画面等)让学生读出来。
(4)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对应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该如何表示?(学生回答,师板书)
24时计时法 9:00 10:30 15:00 15:45
普通计时法 上午9:00 上午10:30 下午3:00 下午3:45
四、作业:
“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 。
第2题练习时,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反复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知道24时计时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口答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转化规律。
1.用24时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首都百货 晚上10时关门 ( )
北京广播电台 早上6︰30开始播音 ( )
美少女战士 下午4时开播 ( )
2.用普通计时法怎么表示下面的时刻
肯德基 9︰30开门 ( )
颐和园 18时闭园 ( )
图书馆 16时30分停止借书 ( )
15:00是几时? 下午3时
15:45是几时?下午3时45分
16:30是几时 下午4时30分
3.提出问题:同一时刻既然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表示,那么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转换呢?
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在提炼总结:
(1)在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去掉“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去掉“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加上12即可。
(2)在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上午的时刻转化时只需加上“上午”二字即可,下午的时刻转化时加上“下午”二字,再在数值上减去12(减去上午的那12小时)即可。
3.请学生思考:生活中那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
学生回答:电子手表上的时间显示、电脑上的时间显示、电视上整点报时的时间显示……
二、巩固练习:3.4.5.6.7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