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平移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现象。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收集、感受自己身边“平移”的实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平移现象。难点:正确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教师把第
7
页第
1
题的方格图放大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把握学情。(关注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人,让学生表演平移动作。师:以前我们认识过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谁能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学生演示,教师参与并进行评价。2.让学生看教材中的三幅图,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发现了哪些平移现象,然后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师:生活中有很多平移现象,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
6
页上面的三幅图,仔细看一看,图中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平移现象?生
1:左边图中有电梯和高楼,上下运行的电梯的运动是平移。生
2:中间图中有商场和手扶电梯,手扶电梯的运动也是平移。生
3:右边图中有火车,行进的火车也是做的平移运动。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学生举例说明。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及生成状态)二、判断平移1.课件出示第
6
页例
4,提出:“判断图形
A
和图形
B
分别平移后可以得到哪个图形,在书上涂色”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交流展示涂色后的图形,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再说说是怎样平移的。师: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你判断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学生展示涂色的图,交流判断的方法,如:生
1: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所以
A
平移得到的应该是右边的第二个图形;B
平移得到的是
B
正下方的图形。生
2:因为图形平移后方向不变,而
A
正下方的图形方向改变了,所以不会得到这个图,那就应该是另一个和
A—样的图形。师:很好,那谁来说一说图形
A
和图形
B
是怎样平移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如:生
1:图形
A
向右平移
8
个方格。生
2:图形
B
向下平移
5
个方格。3.巩固练习:教材第
6
页“试一试”。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价。第四环节:释疑解惑,归纳提炼。(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及生成状态三、平移图形1.鼓励学生按第
7
页第
1(1)题的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师:同学们已经能够判断方格纸上图形怎样平移了,如果给出图形和平移的要求,你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试一试!请同学们看第
7
页第
1(1)题,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交流画图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做法的机会。教师可利用放大方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示范。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如:生
1:我是分别把图形里各个角的点向上平移
3
个方格,点在方格纸上,再把点好的这些点用线连起来。生
2:我是在原来的图上找到一个标准点,先把这个点向上平移
3
个方格,点在方格纸上,然后以这个点的位置为起点,依次
找到相邻的点。并画出图形的另一条边。生
3:我是把其中的一条边先向上平移
3
个方格,画出来,最后以这条边为标准,顺次画出整个图形。……3.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第(2)题,然后交流。师:虽然同学们画图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按照要求将图平移。现在请同学们将第二幅图向下平移
8
个方格。学生画图,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交流学生画的方法。关注学习稍差的同学。第五环节:总结拓展,当堂检测。(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学情)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
2
题,图形稍复杂,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画。师:同学们做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看“练一练”中的第2
题,看方格纸上的图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有一只蹲着的小猫。师:对。请你画出小猫向前走
7
个方格后的图形,看谁画得好。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2.“练一练”第
3
题,同桌合作完成。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将①平移到右下角,②平移到左下角,③平移到右上角,④平移到左上角。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标完成情况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努力目标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