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爬山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6个字。要求掌握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教学重点:
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能把你爬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2.看来每个人对爬山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爬山》(板书:爬山)课文围绕爬山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想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
2.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读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1)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1)自读。
(2)质疑——小组合作——解疑
①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以此来说明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②“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
③“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替换,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征服”的意思。征服——战胜)
④“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征服山”是指战胜山,以爬到山顶为目的。“征服自己”是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爬山。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
⑤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我”那时年纪小,只有十岁,所以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3)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是父亲开始爬山时所说的话,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那么,父亲的另外两次所说的话,又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书写课后的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1 爬山
决心
征服自己
信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父亲第一次所说的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3.是啊,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信心,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困难。那么,父亲还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出示)
●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父亲的话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强调爬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
(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自己并没有尽最大努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头。)
(4)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2.学习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出示)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1)自由读。
(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或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
(3)父亲的确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体会。)
3.(出示父亲三次所说的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抓住“沉静”和“智慧” 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21 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做事 智慧
懂得欣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