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导 读
本单元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有八课内容,本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单元第七课,由于第八课是《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与该单元的主题稍微远一些。本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基本就是该单元的结束之课,也是整册教材的结束之课。说到承上启下,它上承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通过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进一步提高了中央集权的程度,这种强化提高虽然有它的弊端,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该课的“闭关锁国政策”无疑就是八年级历史上册屈辱近代史的罪魁祸首。从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的角度说,该课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为学习下册近代史打下了基础。本课设计亮点有二,一是模块结构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二是突出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史料实证、论从史出。
设计者:张如彬
内容出处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审)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课时)。
课程标准:
要点:军机处的设置、制造文字狱、文化专制;
了解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
初步分析吏治腐败是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
初步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叙述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进行文化专制的史实,提高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概述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措施,提高总结分析能力;
3、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说出吏治腐败是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提高理解能力;
4、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详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危害,提高概括分析能力。
设计说明:
依据教材和学情,本课学习目标的制定完全依据课程标准,目标1“叙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课标的要求,而且能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目标2“概述”的内容正是体现课标“了解君主专制在清朝的极端强化”,由于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并不在一个模块,这就需要学生分析总结整合;目标3“说出”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课标“初步分析吏治腐败是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原因”,而且与当前国家反腐倡廉的举措古今呼应,正是以史为鉴的表现;目标4“详述”的内容正是课标 “初步分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的要求,同时为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历史(屈辱的近代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评价任务:
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2)
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
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4)
资源与建议:
1.充分运用教材资源,适当补充史料,进行史料研读、整理
案例1军机处的设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相关史事》《材料研读》和《军机处外景》图片,提出问题:军机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设置的?有什么特点?(指向目标1)
2.历史故事、历史材料、历史问题三者结合,启发思考
教师出示历史材料:材料一: 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李祖陶《迈堂文略》
材料二: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 ——龚自珍《咏史》
问题设计:(指向目标1和目标2)
第一、分析清朝政府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的目的。
第二、小组集体讨论,尝试给“文字狱”下一个定义。
第三、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
第四、请讨论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影响
3.史料实证、论从史出,提升学习能力(指向目标4)
第一、清朝前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为什么要推行这种政策?这种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学习过程:
第一篇 雍正设立军机处 中央集权自作主
学习任务一:自主阅读教材p101页——102页以及历史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指向目标1):
1.军机处设立之前限制皇权的机构: 。
2.设立军机处: (1)设立的皇帝: 。 (2)职责: 。
(3)影响:使 进一步强化
利用课本P102页“材料研读”阐述军机处的作用,理解军机处的设立为什么强化了君专制。
(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原只是跪在地上记录然后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市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不积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内成为面设机构,这样,全国的车政大权完全集中于是帝人之手,君主专制端强化。)
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第二篇 康、雍、乾兴文字狱 文化专制自裹足
学习任务二:自主阅读教材p102页——103页以及历史,完成下列题目(指向目标1和目标2):
1.文字狱
(1)目的:
(2)时期:
(3)危害:
2.文化专制
(1)目的:
(2)措施: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摧残?这一政策有何消极影响?
(文字狱。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篇 政治腐败军备废 社会矛盾渐加剧
学习任务三:自主阅读教材p103页——104页,完成下列题目(指向目标3):
政治腐败表现:
2.军备废弛的表现:
3.财政危机的表现:
4.土地兼并的表现:
问题思考:吏治的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历史上看,吏治的腐败、一方面会导致行政效率降低、国家财政紧张、社会矛盾尖、社会危机加剧,另一方面会造成社会风气败坏。)
第四篇 闭关锁国政策蠢 肇始近代之屈辱
学习任务四:自主阅读教材p104页——106页以及历史资料,完成下列题目(指向目标4):
(1)原因: ,
。
含义: 。
表现: 。
。
评价: ,
。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1)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维护清朝统治。)
(2)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出于什么考虑,你的依据是什么?
(考虑:外国货中国不缺,不必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依据: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合作探究:闭关锁国的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指向目标4)
明确:(作为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政策,闭关锁国不可能也没有阻挡西方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闭关锁国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防御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而且它限材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碍中国掌握世界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知识拓展1】: 明清两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
改革行政机构,设立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清朝
设立军机处;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知识拓展2】: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历史影响
(1)积极方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社会安定。
(2)消极方面:不利于观念创新、思想解放、社会进步,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只是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无法挽救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走向瓦解。
评价检测:
1.据《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2.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文字狱”共同的根本目的(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 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
3、清朝农民卖儿卖女,这充分反映了清朝( )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社会危机严重 C.大兴文字狱 D.军队腐败
4、清政府闭关锁国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5、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完全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②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③不利于接触与学习世界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 ④中国错失了走向世界的机会,拉大了同西方国家的差距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史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ánɡ,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元璋《皇明祖训》
史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选内阁中书中谨慎周密的人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发出政令都在这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史料三 17、18世纪出现的正是一个历史的回流,专制独裁达到历史的顶峰,专制和独裁不需要思想和学术,专制和独裁也绝不允许独立判断存在,智慧在这里受到遏制,才华和创新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国家命运均系于皇帝一人。 ——《中西500年比较》
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看法。
明确: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课后活动(课本106页)
(1)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诗句的人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诗句大都有“明”或“清”等字眼。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不满清朝要“反清复明”,便把他们下大狱。
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靠各项陋规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
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学后反思】:
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认识。
对外开放促进国家繁荣,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感悟提升】: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导致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由此可知,不思进取、故步自封必然落后;只有加强交流,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