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
执教:
单位:
教材:
《四季的歌》第一课时
班级
执教者
时间
一、教学内容 1、学唱表演歌曲《捉迷藏》。
2、聆听日本民歌《樱花》。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激发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
掌握歌曲《捉迷藏》三拍子如圆舞曲的节拍特征,能唱出其“强弱弱”的强弱规律。
3、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日本民歌《樱花》,感受“都节调式”独特的民族风味,掌握其情绪。
能用跳跃的声音、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捉迷藏》。
三、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 1、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会附点节奏的推动力对歌曲情绪产生的作用(表现活泼、可爱的四季娃娃形象),唱出“强弱弱”的节拍感,表现出歌曲三拍子如圆舞曲的特征。
2、聆听日本民歌《樱花》,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味,认识四季中的日本一景——春。
五、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捉迷藏》第二乐段“春夏秋冬”四个乐句的节奏及音准,能用热情洋溢的情绪演唱。
2、掌握歌曲《樱花》的主旋律。
七、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聆听法、视听法、探索学习法、尝试表演法、完整表演法、对比聆听法、小结法。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交流导入
(播放《捉迷藏》伴奏营造意境。) “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季有什么特征呢?”
小结,出示课题《四季的歌》。
回答问题,
交流感受。
交流导入,点题。
2、新课教学
①导入新歌
“春夏秋冬四个小娃娃原来在做捉迷藏的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教师有对比、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初听歌曲,感受其情绪,了解主要内容。 引入新歌。
带着问题聆听,提高聆听效率。
②复听
“歌曲是几拍子?能随着歌曲划拍吗?”(三拍子)
第二次播放歌曲,引导生随歌曲划拍。 边聆听边划三拍子图式,总结每小结第一拍节奏的特点。 感受三拍子的节拍特征,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
③读歌词
分析第一部分:“每个乐句的第一小节是什么节奏?”(请生尝试完整读歌曲第一部分歌词。)
第二部分:根据生朗读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个娃娃真调皮,我们都没找到呢!再来找一遍吧!”(带读歌曲中的节奏复杂处,音高复杂处画旋律线。)
完整读词。
尝试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学读歌曲中节奏复杂的歌词。
边划拍边读歌词。
尝试朗读歌词。
找出不足并改进,攻克难点,掌握歌曲节奏。
如跳圆舞曲般用轻盈的声音朗读歌词。
④示范表演
师完整、有感情地弹唱歌曲,引导生随歌曲对口型。
师生共同解决难点。(感受附点音符的作用。)
随范唱对口型,找出难点并攻克。 完整掌握歌曲节奏,加深对曲调的印象。
⑤尝试演唱
A 、师生较慢速随伴奏接龙演唱歌曲——师唱第一段,生唱第二段。
B、原速弹奏,提醒生注意听前奏的速度及情绪。 尝试演唱。 改进不足,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⑥完整演唱
引导学生对比两乐段情绪的不同后完整演唱。(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第二乐段:热烈、激动)
弹奏歌曲《捉迷藏》伴奏。
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掌握歌曲曲调及节奏。
⑦对比聆听
A、“这是什么花?”(出示樱花图片)
“每年的三月,日本的国花——樱花都会盛开。音乐家们还写了一首以《樱花》为题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聆听。”
播放日本民歌《樱花》。
B、分析歌曲特征
歌曲的速度如何?为什么?(速度较慢,穿上木屐欣赏樱花,步履较慢。) 欣赏歌曲及图片,感受樱花的美丽及沁人心脾的馨香。 用图片导入新歌聆听,给学生更直观的聆听体验,提高聆听效率。
⑧分析作品
A、模唱旋律
“聆听着节奏徐缓的音乐我们仿佛一起来到了阳春三月中的日本,一起哼唱这美妙的旋律吧!” (师随歌曲板书旋律。)
(对比《捉迷藏》的五声民族宫调式音阶与日本都节调式的不同。)
B、“接下来我们将聆听以歌曲《樱花》旋律为主题的乐曲,由长笛和乐队演奏,在乐曲中歌曲的旋律一共出现几次?”(4次)
播放长笛及乐队演奏的《樱花》。
在对比中初步认知日本都节调式的民族风味。
随歌曲哼唱主题曲调,感受并体验歌曲的特色。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复听,感受其独特韵味,加深对旋律的印象。
3、课堂小结
“ ‘四季的歌’给人不同的体验与美的感受,今天我们认识了春夏秋冬四个调皮、爱“捉迷藏”的娃娃,还走出国门欣赏了四季中的日本一景——春天的樱花。下节课我们又会欣赏哪些季节的景色与音乐呢?让我们共同期待!” 回忆所学,交流心得体会。
随音乐走出教室。 小结本课,再次点题,为下节课设下悬念,培养学习兴趣。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