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试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4-11 21:0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在算式300÷〔(30-20)×5〕中,应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2)把232-32=200 200÷4=50 50×15=750合并成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里填上“<”“>”“=”
45+25×12○(45+25)×12 25×(4×3)×7 ○ (25×4)×(3×7)
20+12+60÷3○20+(12+60)÷3 240+180÷30×2○(240+180÷30)×2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个钝角。
(5)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都是( )度,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 )。
(6)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7)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0,,它的一个底角是( )度, 这个三角形又是( )三角形。
(8)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750,另一个锐角是( )0
(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5厘米,底边长4厘米,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是( )厘米;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5厘米,这个等边三角形周长是( )厘米。
(10)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0和400,那么另一个内角度数为( )度,按角分,它是一个( )三角形。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空1分,计5分)
(1)40+20=60 70-60=10 10×30=300合并成综合算式是( )
A、(70-40+20)×30 B、〔70-(40+20)〕×30 C 、70-(40+20)×30
(2)红花有100朵,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3倍多10朵,求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的算式正确的是( )
A、100×3+10-100 B、 100-(100÷3+10) C、 100-〔(100-10)÷3〕
(3)两根小棒分别是10厘米和5厘米,再有一根( )厘米长的小棒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A、6厘米 B、 4厘米 C、 5厘米
(4)三根小棒的长度如下,用( )组中的三根小棒首尾相接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4厘米 、6厘米 、8厘米 B 、8厘米、2厘米、5厘米 C、 5厘米、7厘米、5厘米
(5)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底角是4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三、动手操作(每小题2分,计22分)
(1)在下面第(1)、(2)两个三角形中分别画一条线段,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在下面第(3)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在点子图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再画一个每个角都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
...........................
...........................
...........................
...........................
...........................
...........................
(3)分别量一量下图中左边三个三角形最大角的度数:量一量最右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填空.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一拼,并在左边图形的下方画出拼成的图形。(1)拼成内角和是1800的图形。
(2)拼成一个内角和是3600的图形。
四、计算(每题3分,计21分)
脱式计算
72÷〔960÷(245-165)〕 440-200÷5×8 720-600÷128 〔175-(49+26)〕× 13
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5× 3× 8 ×2 57+168+(32+343) 25 ×(7 ×4)× 3
五、解决问题(前4题每题6分,第5题8分,计32分)
1、水果店运来180筐苹果和220筐桔子,每筐苹果35千克,每筐桔子40千克。运来的苹果和桔子一共重多少千克?
2、学校四年级有213人,三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2倍少205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3辆卡车一次共运货72吨,照这样计算,再增加4辆这样的卡车,一次共可以运货多少吨?
4、一根铁丝可以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改为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且没有剩余,那么等边三角形边长是多少厘米?
羽毛球拍每副97元
网球拍每副202元
5、李老师要买6副羽毛球拍和4副网球
拍。(1)估计一下,李老师大约要花
( )元。(2)他实际用了多少元?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