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7 遗传规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7 遗传规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21:4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
考点07 遗传规律
1.(2020·通榆县第一中学校月考)某种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AABB)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aabb)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的植株授粉,则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2鲜红:1蓝 B.2紫:1鲜红 C.1鲜红:1紫 D.3紫:1蓝
2.(2020·通榆县第一中学校月考)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粒和皱粒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F2黄色皱粒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占1/2
3.(2020·通榆县第一中学校月考)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3.如果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6:1 B.9:4:3 C.12:3:1 D.9:7
4.(2020·农安县实验中学月考)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5.(2020·农安县实验中学月考)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
6.(2020·农安县实验中学月考)某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紫色和蓝色三种,受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基因控制花色的代谢过程如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B.蓝花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多为27种
C.蓝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后代不可能只出现一种花色
D.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可能为1:1:2
7.(2020·尚志市尚志中学月考)下列遗传现象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两个双眼皮的子女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
C.甜玉米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甜玉米:非甜玉米=3:1
D.抗稻瘟病水稻与易感稻瘟病水稻杂交,F1全表现为抗稻瘟病
8.(2020·尚志市尚志中学月考)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 6 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 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其它性 状均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品系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
⑤高度
⑥胚乳颜

性状
显性纯合
白色 pp
短节 bb
甜 ss
矮茎 dd
白胚乳 gg
所在染色体
I IV VI
I
I
IV
VI
VI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选择的亲本组合可以是品系①和②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C.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 F1,F1 自交得 F2,则 F2 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1/9
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的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9.(2020·黑龙江让胡路·大庆中学月考)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
A.MMNNPP B.MmNnPP C.MmNNpp D.MmNnpp
10.(2020·黑龙江让胡路·大庆中学月考)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A.8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11.(2020·湖北高三月考)某小鼠毛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AY、A、a)控制,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胚胎时期死亡,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用AYA和AYa两种鼠杂交得F1,F1个体自由交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鼠种群中的基因型有5种
B.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
C.F2中A的基因频率是3/8
D.F1中,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比例为1∶2∶1
12.(2020·江西临川一中月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现型的后代,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D.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
13.(2020·湖南月考)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不适用于伴性遗传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
C.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演绎指实施测交实验
D.孟德尔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
14.(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开学考试)研究表明,鸡的羽毛结构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用两只表现为母羽的雌、雄鸡交配,F1雌鸡与雄鸡的比例为1:1,且雌鸡全为母羽,雄鸡中母羽与雄羽的比例为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鸡的羽毛性状中,母羽对雄羽完全显性
B.该性状的遗传中,雌激素可能会影响a基因的表达
C.若F1母羽鸡自由交配,后代雄羽鸡的比例为1/6
D.亲代雌鸡、雄鸡的基因型均为Aa
15.(2020·河南高三月考)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纯合黄色圆粒品种与纯合绿色皱粒品种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的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是F2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
C.从F2的黄色皱粒豌豆植株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5/9
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豌豆混合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的概率为1/36
16.(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B.F2表现型比例为3∶1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C.孟德尔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D.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17.(2020·河南高三月考)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则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的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红花∶白花=2∶1 B.红花∶粉红花=8∶7
C.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 D.红花∶粉红花∶白花=98∶105∶25
18.(2020·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月考)现有两个基因型分别为AaBBCcDd和AaBbccDd番茄品种,四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四种性状且独立遗传。两亲本杂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种类数为18
B.子代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比例为3/16
C.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的比例为1/16
D.子代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4
19.(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某植物子叶的黄色(R)对绿色(r)为显性,圆粒种子(Y)对皱粒种子(y)为显性。某人用该植物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F1)出现4种类型,其比例分别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3∶1∶1。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圆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
A.24∶8∶3∶1 B.25∶5∶5∶1
C.15∶5∶3∶1 D.9∶3∶3∶1
20.(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遗传因子R对感病遗传因子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21.(2020·湖北武汉·月考)水稻抗稻瘟病由基因R控制,细胞中另有一对等位基因B、b对稻瘟病的抗性表达有影响,基因型为BB的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基因型为Bb的水稻抗性减弱。现用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r和B、b两对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自由组合
B.F1的基因型是RrBb
C.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亲本的基因型是rrBB和RRbb
22.(2020·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月考)有两个纯种的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d)但易感锈病(r),另一个易倒伏(D)但能抗锈病(R),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让它们进行杂交得到F1,F1再进行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了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结合的概率相同
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新品种的数量占F2总数的9/16
D.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数量比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数量比为3:1
23.(2020·山东潍坊·高三月考) 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的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
A.aaBb×AAbb或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24.(2020·河南高三其他)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将一包混有基因型为DD、Dd和dd的豌豆种子种在同一块试验田内自然繁殖一代,若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最不可能的是
A.3∶2∶1 B.3∶4∶1 C.9∶4∶3 D.5∶2∶3
二、多选题
25.(2020·湖北武汉·月考)果蝇的卷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纯合正常翅灰身雌果蝇和纯合正常翅黑身雄果蝇交配,所得F1中有390只正常翅灰身果蝇,同时由于基因突变,出现了1只卷翅灰身雌果蝇和1只卷翅灰身雄果蝇。让F1中的卷翅灰身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卷翅灰身:正常翅灰身:卷翅黑身:正常翅黑身=6:3:2:1,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
B.F1的基因突变是在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的
C.F1的卷翅灰身果蝇中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时,基因A纯合致死
26.(2020·农安县实验中学月考)某多年生雌雄同体植物的花色有红、蓝色两种,研究发现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 基因A、a和B、b控制,不存在致死。现有三个纯合蓝花品系甲、乙、丙,做了如下杂交实验:甲×乙→F 1全为蓝花:甲×丙→F1全为红花。回答以下问题:
(1)控制该植物红花的基因型有_____种。若让甲、丙杂交得到的F 1自交,F 2蓝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2)研究人员又进行了乙、丙杂交,所得F1与甲、乙杂交的F1杂交,其后代中红花:蓝花=_____
(3)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甲、乙、丙三个品系中的某一植株标签丢失。研究人员尝试用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从而确定其所属品系。(一次杂交可得大量子代)
① 该植株与甲杂交,若子代_____,则该植株为丙;若子代_____,则该植株为_____
② 当上述子代全为蓝色时,再让该植株与_____杂交,若子代_____,则该植株为乙;若子代_____,则该植株为甲。
27.(2020·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月考)蝴蝶中紫翅(A)和黄翅(a)是一对相对性状,绿眼(B)和白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图是表现型为紫翅绿眼蝴蝶与某蝴蝶甲杂交,产生的1356只后代的性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性状分离是指__________。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约有____________只。
(2)若要鉴定一只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种类,预测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
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②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28.(2020·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开学考试)香豌豆具有紫花与红花、长花粉与圆花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花粉杂交,F1全为紫花长花粉,F1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226∶17∶17∶64。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推测:“F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___________之间发生_____________而重新组合,产生各含4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这种结果”。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支持该同学推测的子代表现型情况)
(3)乙同学推测:“F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可能是:含有某个基因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从而产生这种结果”。你认为这种推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不能正常受精的花粉类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29.(2020·湖北武汉·月考)某种柑橘(2n=18,两性花植物)成熟果实果皮的颜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基因A和a分别控制深绿色和橙色,而基因B只对基因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其中基因型为BB的植株果皮呈浅绿色,基因型为Bb的植株果皮呈绿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该种柑橘(无性染色体)的基因组成情况,基因组测序中需要对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碱基序列测定。
(2)一株深绿色果皮个体和一株橙色果皮个体杂交,若F1果皮有深绿色、绿色和橙色,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取F1中橙色果皮的个体随机受粉,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F1,F1中部分植株继续自交若干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符合这个条件的植株占F1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
(4)用纯合深绿色果皮植株和纯合橙色果皮植株杂交,F1全为深绿色果皮植株,偶然发现有一株橙色果皮植株,请从可遗传变异角度对此现象给出两种合理的解释(已知变异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正常)。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中区分这两种变异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
30.(2020·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某严格闭花受粉植物,其花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两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897:902:298:305,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F1推测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______,绿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
(2)让F1中所有绿色圆粒植株自然结实(假设结实率、成活率等均相同),理论上其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中,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未知其显隐性关系。现分别有1株抗病(甲)和感病(乙)植株(甲、乙是否为纯合子未知),请利用以上植株,探究抗病和感病的显隐性,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020·安徽省砀山第二中学月考)已知猫的双瞳同色和双瞳异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T、t控制。耳朵形状由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折耳(DD)与立直耳(dd)杂交,子一代为折耳立(Dd)。甲、乙两个科研小组分别将多只折耳双瞳异色猫与多只折耳立双瞳同色猫作亲本杂交,甲组的F1为折耳双瞳同色:折耳立双瞳同色=1:1,乙组的F1为折耳双瞳异色:折耳双瞳同色:折耳立双瞳异色:折耳立双瞳同色=1:1:1: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____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双瞳同色是____性状。
(2)乙组亲本中,折耳双瞳异色猫与折耳立双瞳同色猫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3)乙组子代中折耳立双瞳同色的雌雄猫相互交配,所得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
(4)现要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折耳双瞳同色猫,请利用甲、乙两组亲本及子代中现有的猫为材料,设计出所用时间最短的实验方案________。
32.(2020·江西渝水·新余四中月考)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下列三种类型的豌豆各若干,请选择符合要求的所有亲本组合的序号。
验证分离定律的所有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所有亲本组合:________________。
① 甲×甲 ② 乙×乙 ③ 丙×丙 ④ 甲×乙 ⑤ 甲×丙 ⑥ 乙×丙
(2)若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红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两株豌豆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1 :1 :1 :1。若此结果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请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说明理由。
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020·山东潍坊·高三月考)豌豆的花色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为探究豌豆花色的遗传规律,随机选取了多对天然紫花和白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
亲本
F1
F1自交得到的F2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白花=15:1
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该植物花色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a、B/b);
假设②: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
(1)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若假设①成立,理论上F2代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若假设②成立,F1植株产生的含a的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__。
(2)为验证上述假设,可利用F1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测交实验结果:
假设①:________________。
假设②:________________。
(3)受假设②的启发,请提出第三种可能的假设________。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
考点07 遗传规律
1【答案】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双显性时为蓝色、单显性时为紫色、双隐性时为鲜红色。
根据以上分析和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的纯合子杂交,F1为双杂合,只表现一种性状;F1自交,F2表现为9蓝:6紫:1鲜红,符合孟德尔遗传实验中F2的分离比为9:3:3:1,可推断双显性表现为蓝色(9A_B_),而单显性均表现为紫色(3A_bb+3aaB_),双隐性表现为鲜红色(1aabb),则F2中紫色植株(1/6AAbb、2/6Aabb、1/6aaBB、2/6aaBb)与鲜红色植株(aabb)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为1/3 Aabb、1/3 aaBb、1/3 aabb,前两者表现为紫色,后者表现为鲜红色,比例为2:1。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问题都可以用定律定律解决:从每一对相对性状入手,用分离定律推断出子代性状分离比和相关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再用概率乘法率组合。
每一对相对性状都遵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亲本为黄圆×绿皱,F1都是黄圆,F1自交子代F2出现黄皱和绿圆为重组类型,B正确。
F2黄色皱粒种子比例=3/4×1/4=3/16,纯合子YYrr比例=1/4×1/4=1/16,(1/16)/(3/16)=1/3,C错。
F2中杂合黄色圆粒种子有:YYRr比例为1/4×1/2=1/8,YyRr比例为1/2×1/2=1/4,YyRR比例为1/2×1/4=1/8,1/8+1/4+1/8=1/2,D正确。
故选C
3【答案】D
根据题意分析: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AaBb),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说明有三种基因型的决定的表现型相同。
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3,有三种可能:(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或(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因此,让F1自交,F2代可能出现的是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共三种情况。
故选D。
【点睛】
4【答案】A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孟德尔所作假设包括四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A错误;
B.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B正确;
C. 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正确;
D. 孟德尔在做豌豆杂交实验时,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得F1,然后让F1自交,发生性状分离,经思考提出问题,D正确。
故选A。
5【答案】B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是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分析题意可知: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A基因存在时,白色素可以合成紫色素;有b基因时紫色素可以合成蓝色素;当D基因存在时,白色素直接合成蓝色素,故蓝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_ bb _ _ 、_ _ _ _D_、紫色植株基因型为:A _ B_dd、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
A、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基因控制,可说明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A正确;
B、基因型为AaBbDd的蓝花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多,为3×3×3=27种,B正确;
C、蓝花植株与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可能只出现一种花色,比如AaBbDd×AABBDD杂交后代可能只出现蓝花一种花色,C错误;
D、白花植株与紫花植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可能为1:1:2,比如aabbdd×AaBbdd杂交后代表现型为蓝:紫:白=1:1:2,D正确。
故选C。
7【答案】C
本题考查性状分离的概念,要求学生要熟记概念,并理解概念的内涵。性状分离指的是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A、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育了两个双眼皮的子女,未出现性状分离,A错误;
B.、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1:1,未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
C、亲本一个性状,子代出现不同与亲本的性状,属于性状分离,C正确;
D、抗稻瘟病水稻与易感稻瘟病水稻杂交,F1全表现为抗稻瘟病,不属于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8【答案】C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则选作亲本的组合应是①和③,A错误;
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选择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组合作为亲本,可②和④或②和⑤等作亲本进行杂交,B错误;
C、只考虑节长和茎的高度,则品系③和⑤的基因型分别是bbDD和BBdd,杂交得F1,其基因型为BbDd,自交得F2,F2长节高茎(B_D_)中纯合子占1/3 × 1/3=1/9 ,C正确;
D、控制玉米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均位于Ⅵ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M、N和P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当只有M基因时,为白色;只有MN基因时,为红色;同时有MNP基因时,为紫色.
根据题干“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可推测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有M和N.由于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没有紫色,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pp.又自交后代红色:白色=3:1,所以该红色籽粒玉米植株的基因组成中必为MmNN.因此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MmNNpp。故选C。
10【答案】B
A、根据题意分析,假设豌豆红花A对白花a,高茎B对矮茎b,子粒饱满C对子粒皱缩c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AABBcc和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aabbCC植株杂交后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Cc,等位基因对数 n=3。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其后代都是出现2种表现型,则F2的表现型是2的n次方,即2的3次方等于8,共8种表现型,A正确;
B、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所以F1AaBbCc自交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9:1,B错误;
C、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再让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C正确;
D、单独考虑每对等位基因,则其后代高茎:矮茎=3:1,子粒饱满:子粒皱缩=3:1,红花:白花=3:1,所以 高茎子粒饱满A_B_C_;白花矮茎皱缩aabbcc=(3×3×3):1=27:1,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题意分析,AY决定黄色、A决定灰色、a决定黑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胚胎时期死亡,基因AY对基因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AYA和AYa两种黄毛鼠杂交得F1,F1为1AYAY(死亡)、1AYA(黄色)、1AYa(黄色)、1Aa(灰色),因此黄色∶灰色=2∶1,AY的基因频率=1/3,A的基因频率=1/3,a的基因频率=1/3。F1个体自由交配,F2为AYAY(死亡)=1/9、AYA(黄色)=2/9、AYa(黄色)=2/9、Aa(灰色)=2/9、AA(灰色)=1/9、aa(黑色)=1/9。因此F2中AYA黄色∶AYa黄色∶Aa灰色∶AA灰色∶aa黑色=2∶2∶2∶1∶1,则F2中黄色∶灰色∶黑色=4∶3∶1。
A、由于基因AY纯合时会导致小鼠在胚胎时期死亡,所以该鼠种群中存活小鼠毛色的基因型有AYA、AYa、AA、Aa、aa共5种,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黄色∶鼠色∶黑色=4∶3∶1,因此F2中黄鼠所占比例为1/2,B正确;
C、由分析可知,F2中A的基因频率=(2+2+2)÷(2×2+2×2+2×2+1×2+1×2)=3/8,C正确;
D、F1中雄鼠的基因型有AYA、AYa、Aa,比例为1∶1∶1,所以雄鼠产生的不同种类配子比例为AY∶A∶a=1∶1∶1,D错误。
故选D。
12【答案】A
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杂交时操作程序为: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假说─演绎法是指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演绎推理。
A、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
B、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错误;
C、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A、孟德尔定律适应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基因遗传,也适用于伴性遗传,A错误;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孟德尔定律成立的前提之一,B正确;
C、测交实验是为了检验演绎内容是否正确,设计测交实验属于演绎过程,C错误;
D、孟德尔没有提出基因和等位基因等相关概念,D错误。
故选B。
14【答案】C
显隐性性状确定规则为:亲本无该性状个体,子代出现有该性状个体,该性状隐性基因控制(无中生有为隐性);亲本有该性状个体,子代出现无该性状个体,该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有中生无为显性)。
A、由题意可知,亲本均为母羽,子代出现了雄羽,因此母羽对雄羽完全显性,A正确;
B、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1雌鸡与雄鸡的比例为1∶1,不存在致死现象,但雌鸡全为母羽,雄鸡中母羽与雄羽的比例为3∶1,可推知雌激素可能会影响a基因的表达,B正确;
C、F1母羽鸡自由交配,雌鸡基因型为1/4AA∶1/2Aa∶1/4aa,雄鸡的基因型为1/3AA∶2/3Aa,后代aa的比例为1/6,因雄羽只能在雄性中出现,所以雄羽鸡比例为1/12,C错误;
D、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均为母羽,子代出现了雄羽,故亲代雌鸡、雄鸡的基因型均为Aa,D正确。
故选C。
15【答案】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为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F1产生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不同基因型受精卵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
B、通常情况下,生物雄配子数量要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不需要F1产生的雄配子总数与雌配子总数相等,B错误;
C、F2中黄色皱粒植株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从F2黄色皱粒植株中任取两株,这两株基因型不同的概率为2×1/3×2/3=4/9,C错误;
D、F2中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1/9YYRR、2/9YYRr、2/9YyRR、4/9YyRr,因豌豆为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圆粒植株混合种植相当于让F2中所有黄色圆粒植株自交,故后代出现绿色皱粒植株的概率为4/9×1/16=1/36,D正确。
故选D。
16【答案】B
孟德尔提出遗传规律所使用的方法为假说—演绎法,分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说主要有四点:(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生物体内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4)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A、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假说内容之一,A正确;
B、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这个比例最能说明分离定律的实质,B错误;
C、孟德尔是在进行了豌豆的杂交实验和自交实验之后,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对分离现象进行了解释,即假说,C正确;
D、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是从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由少到多,由分离定律到自由组合定律, D正确;
故选B。
17【答案】C
据题干信息可知:自私基因能杀死不含该配子的雄性配子,但对雌配子没有影响据此分析作答。
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能杀死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即能杀死一半Aa产生含基因a的雄配子,F1个体随机交配,则F1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是A∶a=7∶5,产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则AA∶Aa∶aa=14∶17∶5。
故选C。
18【答案】C
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将AaBBCcDd和AaBbccDd的个体杂交,求子代表现型可以把亲本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Aa×Aa→1AA:2Aa:1aa;BB×Bb→1BB:1Bb;Cc×cc→1Cc:1cc;Dd×Dd→1DD:2Dd:1dd。
A、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基因型种类数为3×2×2×3=36种,A错误;
B、子代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比例为1-3/4×1×1/2×3/4-3/4×1×1/2×3/4=7/16,B错误;
C、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体的比例为1/2×1/2×1/2×1/2=1/16,C正确;
D、子代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2×1/2×1/2×1/2+1/2×1/2×1/2×1/2=1/8,D错误。
故选C。
【点睛】
19【答案】A
由题意知,该植物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因此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_R_,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二者杂交后代中,黄色∶绿色=1∶1,相当于测交交实验,亲本相关的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3∶1,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因此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黄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_,其中YyRR占1/3,YyRr占2/3。
子一代黄色圆粒植株去掉花瓣相互授粉,相当于自由交配,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两个分离定律问题:①Yy×Yy→黄色Y_=3/4、绿色yy=1/4,②R_×R_→皱粒rr=2/3×2/3×1/4=1/9,圆粒R_=8/9,因此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4×8/9)∶(1/4×8/9)∶(3/4×1/9)∶(1/4×1/9)=24∶8∶3∶1。
故选A。
20【答案】B
根据题意可知,抗病基因R与感病基因r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则在抗病植株中,RR:rR=1:1,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
根据题意分析,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不能繁殖后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在抗病植株中,RR:rR=1:1,因此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则抗病植株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感病植株rr=1/4×1/4=1/16。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以繁殖后代的群体的基因型及其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再利用基因频率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
21【答案】C
分析题图: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水稻的抗病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RrBb,表现为弱抗性;由于BB使水稻抗性完全消失,因此亲本基因型是RRbb(抗病)×rrBB(易感病),子一代自交转化成2个分离定律问题:Rr×Rr→R_:rr=3:1,Bb×Bb→BB:Bb:bb=1:2:1。
A、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水稻的抗病的2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6:7,是9:3:3:1的变式,故F1的基因型应该是RrBb,B正确;
C、由题意知,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RrBB、rrBB、rrBb、rrbb,共5种基因型,C错误;
D、因为F1的基因型是RrBb,亲本为纯合子,所以亲本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易感病植株基因型rrBB,D正确。
故选C。
22【答案】D
由题意可知,纯合抗倒伏易感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纯合易倒伏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子一代全是DdRr。
A、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是ddR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A错误;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一般雄性配子要比雌性配子多得多,但是雌雄配子结合的概率相同,B错误;
C、F2中出现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是ddR_,占总数的1/4×3/4=3/16,C错误;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易倒伏与抗倒伏的数量比为3∶1,抗锈病与易感锈病的数量比为3∶1,D正确。
故选D。
【点睛】
DdRr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不同,但同种性别的配子中:DR:Dr:dR:dr=1:1:1:1。
23【答案】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分析题意,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该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且BB有致死作用,可推知该鱼种群4种表现型由A_Bb、A_bb、aaBb和aabb这4种基因型控制。F1中的单列鳞鱼相互交配能产生4种表现型的个体,可推导F1中的单列鳞鱼的基因型为AaBb.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的鱼杂交,能得到的基因型为AaBb的单列鳞鱼,先考虑B和b这对基因,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而亲本野生型鳞的鱼为纯合体,故bb为亲本野生型鳞的鱼的基因型,Bb为无鳞鱼的基因型;再考虑A和a这对基因,由于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结合以上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和aa。这样基因组合方式有AABb×aabb和AAbb×aaBb两种,而第一种组合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为单列鳞,所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故选C。
24【答案】D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基因型为Dd的豌豆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1:2:1,因此子代中高茎:矮茎=3:1。
根据题意分析,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3:2:1,让其自然繁殖,即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2/6×1/4+1/6=1/4,因此后代高茎:矮茎=3:1,与题意相符,A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3∶4∶1,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4/8×1/4+1/8=1/4,因此后代高茎:矮茎=3:1,与题意相符,B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9∶4∶3,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4/16×1/4+3/16=1/4,因此后代高茎:矮茎=3:1,与题意相符,C正确;
若该包种子中DD∶Dd∶dd的比值为5∶2∶3,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2/10×1/4+3/10=7/20,因此后代高茎:矮茎=13:7,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D
25【答案】BC
根据题干信息“灰身卷翅果蝇单对交配产生F2,F2代中灰身卷翅:灰身正常翅:黑身卷翅:黑身正常翅”,说明身灰对黑身是显性,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F2代中,“6:3:2:1”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卷翅具有纯合致死效应,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依据题干信息“果蝇的卷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则亲本中的纯合正常翅灰身雌果蝇和纯合正常翅黑身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A正确;
B、F1的基因突变若是在受精过程中发生,则不可能出现1只卷翅灰身雌果蝇和1只卷翅灰身雄果蝇,B错误;
C、F1的卷翅灰身果蝇的基因型是AaBb,C错误;
D、根据F2中卷翅灰身:正常翅灰身:卷翅黑身:正常翅黑身=6:3:2:1可知,卷翅基因A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D正确。
故选BC。
26【答案】4 100% 1:3 全为红花 全为蓝花 甲或乙 丙 全为蓝花 全为红花
等位基因A、a和B、b组成的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甲、乙、丙都为纯合蓝花品系,甲×乙→F1全为蓝花,甲×丙→F1全为红花,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红的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余均为蓝花。
(1)由分析可知,含有双显的基因型为红花,具体有AABB、AABb、AaBB、AaBb共四种。甲、丙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F2中的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_、aabb,他们自交后代都能稳定遗传,均表现为蓝花。
(2)若甲的基因型是AAbb,丙的基因型是aaBB,乙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甲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则aaBb与Aabb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1:3。若甲的基因型是aaBB,丙的基因型是AAbb,所得结果一样。
(3)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为例,
①该植株与甲杂交,若子代全为红花,则该植株为丙;若子代全为蓝花,则该植株可能是甲,也可能是乙。
②当上述子代全为蓝色时,再让该植株与丙杂交,若子代全为蓝花,则该植株为乙,若子代全为红花,则则该植株为甲。
【点睛】
该题考察了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掌握和熟练应用,考查考生反应能力。
27【答案】Aabb 杂种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39 黄翅白眼 紫翅白眼∶紫翅绿眼∶黄翅白眼∶黄翅绿眼=1∶1∶1∶1 紫翅白眼:紫翅绿眼=1∶1
分析题干可知,A、a;B、b各控制蝴蝶的一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紫翅(A)和黄翅(a),绿∶眼(B)和白眼(b),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读题图可知:紫翅绿眼蝴蝶与某蝴蝶甲杂交,产生的1356只后代中,紫翅与黄翅的数量比接近3∶1,推出亲本基因型是Aa;Aa,绿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1∶1,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Bb;bb,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Aabb,其中基因型AaBb是紫眼绿翅,基因Aabb就是甲个体。
(1)由分析可知,亲本中紫翅绿眼蝴蝶、紫翅白眼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杂交后代中表现型有:紫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绿眼、黄翅白眼,其中亲本杂交后代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的个体占后代的比例分别为1/8、1/8,所以后代中纯合子约有(1/8+1/8)×1356=339只。
(2)若要鉴定一只紫翅绿眼蝴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表现型为黄翅白眼的双隐性个体进行测交,统计后代的表现型种类,预测出现的现象及所得结论:①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紫翅白眼∶紫翅绿眼∶黄翅白眼∶黄翅绿眼=1∶1∶1∶1,则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②若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紫翅白眼∶紫翅绿眼=1∶1,则该待测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及两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实验过程。
28【答案】紫花和长花粉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 随机结合 实验设计:让F1与红花圆花粉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情况
结果: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8:1:1:8 不正确 F2中,紫花:红花=3:1,长花粉:圆花粉=3:1,说明F1产生的各种花粉都能正常
根据“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花粉杂交,F1全为紫花长花粉”,可判断紫花、长花粉为显性性状。F1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226∶17∶17∶64,不符合9∶3∶3∶1,说明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紫花和长花粉。
(2)甲同学推测:“F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而重新组合,产生各含4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从而产生这种结果”。若为上述情况,则根据子二代中红花圆花粉占16/324,说明子一代产生的ab配子为8/18,即ab连锁,则AB也连锁,AB的配子也应占8/18,所以互换型的配子Ab、aB各占1/18,即AB∶Ab∶aB∶ab=8∶1∶1∶8。若验证这一结论可让F1与红花圆花粉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情况。若实验结果为:子代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8∶1∶1∶8。
(3)分析子二代中,紫花∶红花=(226+17)∶(17+64)=3∶1,长花粉∶圆花粉=(226+17)∶(17+64)=3∶1,说明F1产生的各种花粉都能正常存活,所以乙同学推测的“含有某个基因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从而产生这种结果”是不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连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交叉互换的实质和产生配子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9【答案】9 Aabb和aaBb 5/8 3/8 发生基因突变,基因A突变为a 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植株基因型由Aabb变异为a-bb(-代表无相关基因)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变异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情况。若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属于情况②;若无法观察到该变化,则属于情况①
根据题意,aa基因控制果皮为橙色,A基因控制深绿,而B基因只对基因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所以橙色基因型为aa_ _,绿色基因型为A_ Bb,浅绿色基因型为A_BB,深绿色基因型为A_bb。
(1)柑橘无性染色体,基因组测序中需要对9条染色体进行碱基序列测定。
(2)深绿色果皮个体A_bb和一株橙色果皮个体aa_ _杂交,若F1果皮有深绿色、绿色和橙色,则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取F1中橙色果皮的个体1/2aaBb和1/2aabb,随机受粉产生配子为1/4aB,3/4ab,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1/16+9/16=5/8。
(3)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F1,F1中aa_ _为橙色,A_ Bb为绿色,A_BB为浅绿色,A_bb为深绿色,部分植株继续自交若干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有1/16AABB、1/4aa_ _、1/16AAbb,共3/8。
(4)亲本为纯合深绿色果皮植株AAbb和纯合橙色果皮植株aabb,F1全为深绿色果皮植株Aabb,偶然发现有一株橙色果皮植株,原因①发生基因突变,基因A突变为a②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植株基因型由Aabb变异为a_bb。区分这两种变异的简单方法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变异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情况。若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属于情况②;若无法观察到该变化,则属于情况①。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学会分析性状偏离比现象及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解决遗传学问题。
30【答案】非同源 YyRr yyRr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1 答案一:将抗病(或甲)和感病(或乙)植株进行自交,如果某植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植株具有的性状(或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如果自交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将两植株(或甲、乙)的后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
答案二:将抗病(或甲)和感病(或乙)植株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或表现型),则该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如果后代只表现两种性状(或表现型),则将杂交后代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的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进行杂交,子代中黄色:绿色=1: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是Yy×yy,圆粒:皱粒=3:1,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是Rr×Rr,因此对于2对等位基因来说,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基因型是yyRr。
(1)由试题分析可推测,Y/y和R/r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黄色圆粒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绿色圆粒亲本基因型是yyRr。
(2)让F1中所有绿色圆粒植株(1/3yyRR、2/3yyRr)自然生长结实理论上其F2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2/3×1/4yyRR:(1/3+2/3×1/2)yyRr:2/3×1/4yyrr=(1/6yyRR+4/6yyRr)绿色圆粒:1/6yyrr绿色皱粒=5:1。
(3)答案一:将抗病(或甲)和感病(或乙)植株进行自交,如果某植株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该植株具有的性状(或表现型)为显性性状;如果自交后代都不出现性状分离,则将两株植株(或甲乙)的自交后代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
答案二:将抗病(或甲)和感病(或乙)植株进行杂交,如果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或表现型),则该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如果出现两种性状(或表现型),则将杂交后代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的性状(或表现型)即为显性性状。
31【答案】甲 显性 DDtt、DdTt 6:3:3:2:1:1 利用甲组亲本中折耳立双瞳同色猫为材料,雌雄相互交配,从后代中选出折耳双瞳同色猫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折耳(DD)与立直耳(dd)杂交,子一代为折耳立(Dd),因此折耳与立直耳是不完全显性,子一代折耳立相互交配,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T:Tt:tt=1:2:1,分别表现为折耳、半折耳立、立直耳;甲组实验双瞳异色猫与多只双瞳同色猫作亲本杂交,甲组的F1为双瞳同色,,说双瞳同色是显性。
(1)将多只折耳双瞳异色猫与多只折耳立双瞳同色猫作亲本杂交,甲组的F1为折耳双瞳同色︰折耳立双瞳同色=1︰1,说明双瞳同色相对于双瞳异色为显性性状。
(2)乙组的F1为折耳双瞳异色︰折耳双瞳同色︰折耳立双瞳异色︰折耳立双瞳同色=1︰1︰1︰1,则乙组亲本中,折耳双瞳异色猫与折耳立双瞳同色猫的基因型分别是DDtt、DdTt。
(3)乙组子代中折耳立双瞳同色的雌雄猫基因型为DdTt,相互交配,后代中会出现6种表现型,分别为折耳立双瞳同色:折耳双瞳同色:立直耳双瞳同色:折耳立双瞳异色:折耳双瞳异色:立直耳双瞳异色=6︰3︰3︰2︰1︰1。
(4)现要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折耳双瞳同色猫DDTT,利用甲组亲本中折耳立双瞳同色猫DdTT为材料,雌雄相互交配,从后代中选出折耳双瞳同色猫DDTT。
【点睛】
本题要求考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关系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并应用正推法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32【答案】①②④⑤⑥ ②④⑥ EeFf×eeff 杂交后代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的亲本基因型有两种,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另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
2、按照基因的分离定律,具有1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具有2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
(1)要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甲、乙×乙、甲×乙、甲×丙、乙×丙,故选①②④⑤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选择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自交或测交实验,即选择图中的亲本组合是甲×乙、乙×乙、乙×丙,故选②④⑥。
(2)由实验结果可知,杂交后代的结果是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1:1:1:1,相当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有两种,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另一种为eeFf×Eeff,两对基因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够验证自由组合规律。
【点睛】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给出的亲本基因型及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亲本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3【答案】自花(闭花)传粉 1/5 6/7 紫花:白花=3﹕1 紫花﹕白花=7﹕1 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 (或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配子部分不育)
豌豆属于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实验。若该植物花色遗传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根据F2中紫花:白花=15:1,说明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而只有aabb为白花,且F1的基因型为AaBb。若是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花粉部分不育,则根据后代有紫花和白花出现,说明F1能产生两种配子,即F1为杂合子,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即雌配子A:a=1:1,而产生雄配子中a所占雄配子比例可设为x,根据F2中白花占1/16,可知1/2x=1/16,解得x=1/8,即雄配子中A:a=7:1。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若假设①成立,即紫花性状是由A与a、B与b两对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根据F2中紫花:白花=15:1可知,aabb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A-B-、A-bb、aaB下标-)。紫花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占全部紫花的3/15,即1/5。若假设②成立,则aa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即F1为杂合子,由于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所以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1:1,而产生雄配子中a的配子所占比例可设为x,根据F2中白花占1/16,可知1/2x=1/16,解得x=1/8,即雄配子中A:a=7:1。说明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
(2)若假设①成立,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故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1:1:1,即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若假设②成立,则F1的基因型为Aa,如杂合植株产生的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即雄配子中A:a=7:1,则测交结果为Aa:aa=7:1,即紫花﹕白花=7﹕1。
(3)假设②是认为含a基因的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也可以假设③:假设植株花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掌握程度,侧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