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8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考点08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6-18 21: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
考点08 遗传的分子基础
1.(2020·黑龙江让胡路·大庆中学月考)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2.(2020·黑龙江让胡路·大庆中学月考)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沃森、克里克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
D.艾弗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2020·湖南月考)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下列科学研究中未使用同位索标记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科学家通过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科学家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4.(2020·黑山县黑山中学月考)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35S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B.用含标记35S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离心后,沉淀物中放射性高
C.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C18O2
D.光照下给水稻提供14CO2,细胞内存在的14C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
5.(2020·河南高三月考)图表示有关DNA分子中的部分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
B.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G+T)/(A+C)的量,则符合甲曲线变化
C.若x、y分别表示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
D.若x、y分别表示DNA一条链和整个DNA中嘌呤/嘧啶的量,则符合乙曲线变化
6.(2020·河南高三月考)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以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作为对照
B.艾弗里探究的是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或多糖
C.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方法相同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重组病毒的子代类型由提供RNA的病毒决定
7.(2020·河南高三月考)用3H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然后将其蛋白质和DNA分离,分别注入正常培养的大肠杆菌体内,培养一定时间。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T2噬菌体的部分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
B.注入蛋白质的大肠杆菌内产生的子代噬菌体都含3H
C.注入DNA的大肠杆菌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都含32P
D.注入DNA的大肠杆菌内不会检测到含3H的蛋白质
8.(2020·邵东县第一中学月考)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9.(2020·江苏如皋·高三月考)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枯草杆菌相比,噬菌体M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无核膜
B.噬菌体M能侵染S菌与S菌表面特异性的载体蛋白有关
C.枯草杆菌能为噬菌体M的繁殖提供模板、原料、核糖体等
D.噬菌体M侵入枯草杆菌才能进行繁殖,这是一种寄生现象
10.(2020·福建三元·三明一中高二月考)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B.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 N
D.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11.(2020·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用15N标记亲代大肠杆菌,然后转至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已知细菌繁殖一代需20分钟,实验过程中,每隔20分钟收集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如图是两次收集的子代DNA离心结果模拟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结果的出现需要40分钟
B.丁中两层DNA所含的氢键数相等
C.丙中每个DNA中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随着繁殖次数的增加,丙图所示位置的条带将会消失
12.(2020·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1)的结论基础上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2)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各组实验的培养基上都会出现R型菌落
B.肺炎双球菌、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均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个体水平
C.T2壁菌体不能侵染肺炎双球菌,源于该细菌没有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D.搅拌操作对实验2的各组实验的试管内放射性物质分布都有很大影响
13.(2020·福建三元·三明一中高三月考)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D.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14.(2020·横峰中学月考)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
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
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
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15.(2020·黑龙江尖山·双鸭山一中高三月考)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一含有m个腺嘌吟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m个
②双链DNA分子,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印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32P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31P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16.(2020·黑龙江尖山·双鸭山一中高三月考)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沃森与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概念模型
B.搭建6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需要磷酸与脱氧核糖的链接物24个
C.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和T通过氢键连接
D.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和C共占1/2,则DNA分子中A占1/4
17.(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格里菲思通过小鼠体内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18.(2020·宁夏兴庆·银川一中高三其他)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与此相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B.“分子量大”可体现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的多样性
C.“半保留”复制保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连续性
D.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
19.(2020·辽宁沈阳·)2019-nCoV是肆虐全球的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019-nCoV在宿主细胞内繁殖需要消耗大量氨基酸
B.宿主细胞为2019-nCoV提供酶系进行物质的合成
C.2019-nCoV与宿主细胞核糖体的物质组成中都含有RNA和蛋白质
D.若宿主细胞经35S标记,则子代2019-nCoV的外壳及遗传物质也含有35S
20.(2020·江苏高三其他)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示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
B.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D.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21.(2020·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22.(2020·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23.(2020·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生物DNA上Ori多于染色体的数目
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
C.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
D.每个细胞周期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
24.(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月考)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
A.0 B.25% C.50% D.100%
25.(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月考)某基因(14N)含有3000 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 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①X层全部是14N的基因 ②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
③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8:1 ④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6.(2020·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7.(2020·浙江高三其他)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仅35S标记组就能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细菌
B.离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能诱导R型菌产生定向突变
C.若让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2P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的DNA有放射性,蛋白质有放射性
D.从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中可知:RNA病毒的RNA可以单独感染宿主细胞
28.(2020·韩城市象山中学高三月考)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与结论
A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
D
大肠杆菌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29.(2020·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甲是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图乙是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箭头表示复制方向。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点,而大肠杆菌只有一个
B.两者均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
C.真核细胞DNA复制时,在不同起点处是同时开始的
D.两者的遗传物质均是环状的
30.(2020·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月考)酶的化学成分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有极少数由蛋白质和RNA共同构成的,存在于染色体端粒上的端粒酶在癌细胞中很活跃,从而赋予癌细胞复制的永生性,研究端粒酶的性质和成分显得很重要,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癌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端粒酶的化学成分。
(1)实验思路:
甲组:_________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________________,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监测其放射性。
(2)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则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
②若________________,则端粒酶由RNA组成。
③若________________,则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31.(2020·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三月考)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______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上述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商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理论值低。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过程中,从菌体与大肠杆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将会产生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高三生物新题专项汇编2
考点08 遗传的分子基础
1【答案】A
(1)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T,不含有碱基U,RNA分子中含U不含T。
(2)双链的DNA分子中碱基数量的关系:A=T,G=C,双链RNA中碱基的关系是A=U,G=C。
A、分析碱基种类可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然后确定碱基比率,确定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A正确;
B、分析碱基种类和核糖的种类,只能判断核酸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结构还是双链结构,B错误;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无法判断是DNA还是RNA,分析碱基类型只能判断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还是双链,C错误;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无法判断是DNA还是RNA,分析核糖类型只能判断是DNA还是RNA,不能判断是单链还是双链,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和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主要考查学生对DNA和RNA的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答案】B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A错误;
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眼色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沃森、克里克用物理模型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答案】C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用35S、32P作为标记,A正确;
B、鲁宾和卡门用含有18O的H2O、C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B正确;
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用的是荧光抗体标记,C错误;
D、科学家用15N标记DNA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正确。
故选C。
4【答案】B
1、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2、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A、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当它们以被35S标记甲硫氨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时,都会出现放射性,A正确;
B、用含标记35S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离心后,被35S的蛋白质外壳主要在上清液中,故上清液中放射性高,B错误;
C、小白鼠吸入18O2,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18O2,因此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C18O2,C正确;
D、给水稻提供14CO2,14CO2与C5反应生成14C3,14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H]还原,一部分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生成糖类。因此,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蛋白等过程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选项便可。
5【答案】C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A、DNA两条互补链中(A+G)/(T+C)的量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此情况不符合甲曲线变化,A错误;
B、DNA两条互补链中(G+T)/(A+C)的量互为倒数,B错误;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两条互补链中(A+T)/(G+C)的量是相等的,此情况符合乙曲线变化,C正确;
D、由于DNA中A=T,G=C,A+G=T+G,嘌呤=嘧啶,嘌呤/嘧啶始终等于1,但DNA一条链中嘌呤/嘧啶的量不确定,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以R型细菌(不致死)与S型细菌(致死)的毒性作为对照,A正确;
B、艾弗里把S型细菌中的DNA、蛋白质、多糖分离,探究哪一种是“转化因子” ,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时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进而利用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用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就可以,方法不同,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重组病毒的子代类型由提供RNA的病毒决定,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A、T2噬菌体属于病毒,无核糖体,A错误;
B、用3H和32P同时标记T2噬菌体,则T2噬菌体的蛋白质会有3H标记,DNA同时有3H和32P标记,将其蛋白质和DNA分离,分别注入正常培养的大肠杆菌,培养一定时间。由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注入蛋白质的大肠杆菌内不会产生含3H子代噬菌体,B错误;
C、注入DNA的大肠杆菌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部分含32P,C错误;
D、注入DNA的大肠杆菌内不会检测到含3H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的结论是:DNA是遗传物质。
A、由于大肠杆菌质量较大,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A正确;
B、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所以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B正确;
C、由于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且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主要来自未入侵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的DNA,C错误;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检测到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可见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了细菌,说明在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DNA起了作用,D正确。
故选C。
9【答案】D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与枯草杆菌为原核生物,噬菌体M为非细胞生物,因此二者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细胞结构,A错误;
B、噬菌体M能侵染S菌与S菌表面特异性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B错误;
C、枯草杆菌能为噬菌体M的繁殖提供原料、核糖体等,而模板是噬菌体M自身提供的,C错误;
D、噬菌体M是专性寄生菌,只有侵入枯草杆菌才能进行繁殖,这是一种寄生现象,D正确。
故选D。
【点睛】
10【答案】A
试题分析:因为双链DNA含15N,复制后会分到两个子代DNA中,再复制,这两条15N的DNA单链仍然在两个DNA上。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最初母链(2条15N的DNA单链)的DNA就2条。增殖4代,一共产生16个DNA分子,子代噬菌体中含14N的有16个,2个含有15N,只含14N的有14个,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中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都不含15N。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答案】B
1、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2、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转至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产生15N标记的只有2个DNA(一条链为14N,另一条链为15N),其余的DNA均为14N标记。
A、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乙结果中不应该出现只有15N标记的DNA,A错误;
B、由于DNA复制产生的子代DNA相同,所以丁中两层DNA所含的氢键数相等,B正确;
C、丙中每个DNA中碱基排列顺序相同,C错误;
D、随着繁殖次数的增加,丙图所示位置的条带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但不会消失,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DNA分子半保留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过程,掌握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答案】A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实验1的各种实验的培养皿上都会出现表面比较粗糙的菌落,其中只有加入S型菌DNA的培养皿上还会出现表面光滑的菌落,A正确;
B、T2噬菌体是病毒,而病毒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错误;
C、所有细菌细胞内都有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核糖体,C错误;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组,搅拌操作进行与否都不会影响试管内放射性物质分布情况,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答案】D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都含有的结构为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分子。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细胞类生物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但遗传物质只是DNA。
A、新冠病毒为大分子颗粒,进入宿主细胞的运输方式为非跨膜运输,A错误;
B、新冠病毒为寄生,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
C、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为细菌,遗传物质是DNA,所以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不相同的,C错误;
D、新冠病毒含有的核酸为RNA,而且具有特异性,故可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甲组中培养一段 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15【答案】C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①含有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经n次复制,其实就是有2n-1个DNA分子在复制,每个需要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①正确;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G+C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②正确;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后形成的每条染色体随机分布到两极,第2次分裂产生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不一定一半有32P标记,③错误;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D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如图所示: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A错误;
B、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若要搭建一个具有?6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则需要脱氧核糖与磷酸之间的连接物(2×6-1)×2=22个,B错误;
C、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A和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和C共占1/2,则该DNA分子中G+C共占1/2,该DNA分子中A=T占1/4,D正确。
故选D。
17【答案】C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和32P的噬菌体,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A错误;
B、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证明转化因子是DNA,B错误;
C、用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
D、艾弗里和同事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构成的双螺旋结构组成,核苷酸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构成了遗传信息。DNA在细胞核中进行复制和转录以实现遗传信息的复制和传递。
A、DNA分子通过双螺旋结构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A正确;
B、DNA中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组合多种多样,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
C、半保留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的完整连续传递,C正确;
D、DNA能够发生基因突变,且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使后代获得遗传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19【答案】D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存,利用宿主细胞的能量、氨基酸、核苷酸、酶系来合成子代病毒。
A、2019-nCoV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及遗传物质RNA,繁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A正确;
B、繁殖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酶系,B正确;
C、2019-nCoV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及遗传物质RNA,物质组成上与核糖体相似,都主要由RNA与蛋白质组成, C正确;
D、若宿主细胞是35S标记的,则子代2019-nCoV的外壳蛋白含有35S,RNA中不含S元素,D错误。
故选D。
20【答案】D
A、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子链是沿着一定方向延伸的,A正确;
B、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只能是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B正确;
C、由于DNA分布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中,所以细胞内的DNA复制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C正确;
D、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双链DNA解开,需要消耗ATP,但解旋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合成子链时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错误。
故选D。
21【答案】B
果蝇体细胞在培养液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各条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相同,DNA的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双链均含32P标记,普通培养液不含放射性元素,所以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中的DNA都是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32P标记,得到的子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中的DNA也是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共8条染色体,每一条染色体均含两条染色单体,其中一条染色单体的DNA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中的DNA两条链都不含32P标记;分裂后期每一对姐妹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总数16, DNA为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不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或DNA两条链均不含32P标记的染色体,都是8条,故选B。
【考点定位】DNA复制特点、同位素标记法及有丝分裂
22【答案】C
噬菌体的DNA含有10000个碱基,A=T=2000,G=C=3000。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是99×3000=297000,故A错误;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由噬菌体自身提供的,细菌提供了原料、酶、场所等,故B错误;在100个子代噬菌体中,含有的噬菌体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噬菌体共有98个,其比例为1:49,故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发生改变,故D错误。
23【答案】A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A、因DNA是多起点复制,且一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因此Ori多于染色体数目,A正确;
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氢键的作用,B错误;
C、DNA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错误;
D、每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Ori处只起始一次,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需要结合题干分析出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的作用,结合DNA复制过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解答。
24【答案】D
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细胞中每1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放射性同位素(如15N)标记、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复制1次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且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由此并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分析各选项。
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每个DNA分子的双链均用15N标记,以14N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完成复制后,每个亲代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这两个DNA分子分别存在于同1条染色体所含有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单体都含有15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4个精细胞都含有15N;精细胞变形发育形成精子。可见,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100%。
故选D。
25【答案】C
根据分析已知X层全部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的基因,①错误;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为7×450个=3150个,②正确;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2:14=1:7,③错误;X层中含有2个DNA分子,Y层中含有6个DNA分子,因此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26【答案】A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人们得出染色体与生物的遗传有关之后,发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这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
27【答案】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32P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说明DNA进入了大肠杆菌。
A、35S标记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说明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A正确;
B、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的DNA能诱导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原料来自于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无放射性,DNA有放射性,C错误;
D、RNA只是一种化合物,不具有生物的特性,只能是RNA进入宿主细胞,重新合成病毒之后才具有感染或侵染的能力。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察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于此类试题,细节较多,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现象及结论,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28【答案】B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A、DNA水解酶可以水解S型菌的DNA,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了遗传效应,A正确;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感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了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形成子代8个,若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则含15N DNA分子是2个,占DNA总数的1/4,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探究遗传物质的几个实验,了解几个实验的原理、过程、材料选择与处理、实验结果等知识点,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29【答案】CD
真核细胞DNA是链状结构,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原核细胞DNA是环状结构。
A、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有两个个复制起点,所以真核生物有多个复制起点,大肠杆菌只有一个起点,A正确;
B、由图可知,真核生物和大肠杆菌均可以同时进行双向复制,B正确;
C、由图可知,真核生物DNA复制时,形成的解旋链长度不同,表示起点处不一定都是同时开始的,C错误;
D、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大肠杆菌遗传物质是环状DNA分子,D错误。
故选CD。
【点睛】
本题考点是DNA复制过程,考察学生对题干中图片信息的提取及分析。
30【答案】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 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 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 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 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酶的化学成分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有极少数由蛋白质和RNA共同构成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确定端粒酶的化学成分。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端粒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还是两者的化合物,可以利用35S标记蛋白质,32P标记RNA进行对照实验。甲组: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监测其放射性。乙组:将癌细胞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在癌细胞的染色体端粒上获取端粒酶,并监测其放射性。
(2)①若甲组有放射性,乙组无放射性,说明端粒酶由蛋白质组成。②若甲组无放射性,乙组有放射性,说明端粒酶由RNA组成。③若甲组和乙组都有放射性,说明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31【答案】35S 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 未侵人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 C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1)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5S标记;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35S的噬菌体,应先将大肠杆菌在含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大肠杆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
(2)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若培养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只有DNA进入细菌,所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而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等均由细菌提供。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