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1第4章第4节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教学设计
课题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单元
4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重点是做好“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学生实验,教材先介绍了实验思路,再介绍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所需要的物理量的测量,最后阐述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分析讨论实验思路,制订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完成实验。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科学思维:掌握观察干涉图样的方法和测量原理;科学探究: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掌握测定单色光波长的原理,养成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即
。本节我们利用该结果,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思考测量光的波长的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知识,加强知识的连贯性。引出新课题。
讲授新课
问题1:双缝干涉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有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双缝干涉条纹?问题2:测量波长需要测量哪些量?可用什么器材测量?问题3:怎样增大(或减小)亮条纹的宽度?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很难改变的?问题4: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实验时,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会怎祥变化?问题5: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有哪些?问题6:白光的干涉条纹有什么特点?用自光实验时会存在什么问题?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2)掌握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三、实验器材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四、实验步骤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1)先将光源(线状光源)、遮光筒依次放于光具座上,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2)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线状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中央。(教师演示)(学生操作)2、观察
(1)调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教师演示)(学生操作)3、记录
(1)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条纹宽度)
(2)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五、数据分析;;六、注意事项(1)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2)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3)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着亮(或暗)纹的中心。(4)要多测几条亮纹(或暗纹)中心间的距离,再求Δx。(5)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缝与双缝不平行。七、误差分析(1)测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带来的误差,可通过选用毫米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①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②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③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课堂练习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
mm。?解析:(1)应先调节光源高度、遮光筒中心及光屏中心后再放上单、双缝,选项A不正确。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应与亮纹中心对齐,使得移动过程测出的条纹间距较为准确,选项B正确。测微目镜移过n条亮纹,则亮条纹间距
,选项C正确。故选A。(2)主尺读数是1.5
mm,螺旋读数是47.0×0.01
mm,因此示数为1.970
mm。答案:(1)
A
(2)1.970
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预想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习实验操作原理和步骤。学习器材的安装和数据层的采集办法。读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时讨论数据的准确性,并分析整个实验操作流程是否存在失误,从而总结本实验的注意事项。结合实验的足以事项读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完成课堂练习
通过抛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谈论的过程中总结出实验方法和步骤,总结出实验的大体流程。教师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和步骤,让学生学会实验器材的使用,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知道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采集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读实验作出误差分析后,在读实验数据进行再次测量和分析,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练习回顾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提高
1、(多选)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B.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在同一高度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解析: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单、双缝不平行都可能造成看不到干涉图样。选项A、C正确。答案:AC2、(多选)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有如下改动,则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A.将遮光筒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解析:干涉条纹是双缝发出的光叠加的结果,双缝后面的区域处处存在光,所以移动光屏或改变单缝与双缝间距,条纹仍然形成,故A、C正确;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照到双缝上的光仍是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光源,故B正确;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失去了产生干涉的条件,故D错误。答案:ABC3、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
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
mm,双缝间距d=0.25
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
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
mm。?(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
(用符号表示),λ=
m。?解析:(1)读数x1=2
mm+0.01×19.0
mm=2.190
mm,x2=7.5
mm+0.01×37.0
mm=7.870
mm。
完成拓展提高练习题。
通过练习题,巩固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总结本节课基础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1
新知导入
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即
。本节我们利用该结果,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
新知讲解
问题1:双缝干涉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和光的波长有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到双缝干涉条纹?
问题2:测量波长需要测量哪些量?可用什么器材测量?
问题3:怎样增大(或减小)亮条纹的宽度?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很难改变的?
问题4:换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实验时,干涉条纹间的距离会怎祥变化?
问题5: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有哪些?
问题6:白光的干涉条纹有什么特点?用自光实验时会存在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掌握测定单色光的波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
新知讲解
三、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光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米尺。
新知讲解
1、器材的安装与调整
(1)先将光源(线状光源)、遮光筒依次放于光具座上,调整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2)将单缝和双缝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线状光源、单缝及双缝三者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并注意使双缝与单缝相互平行,在遮光筒有光屏一端安装测量头,调整分划板位置到分划板中心刻线位于光屏中央。
四、实验步骤
新知讲解
2、观察
(1)调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2)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新知讲解
3、记录
(1)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2,则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条纹宽度)
(2)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
新知讲解
五、数据分析
六、注意事项
(1)放置单缝和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
(2)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条轴线上。
(3)测量头的中心刻线要对着亮(或暗)纹的中心。
(4)要多测几条亮纹(或暗纹)中心间的距离,再求Δx。
(5)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一般是因为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新知讲解
七、误差分析
(1)测双缝到屏的距离
l
带来的误差,可通过选用毫米刻度尺,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
(2)测条纹间距Δx带来的误差。
①干涉条纹没有调到最清晰的程度。
②分划板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平行,中心刻线没有恰好位于条纹中心。
③测量多条亮条纹间距离时读数不准确。
课堂练习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时,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测量某条干涉亮纹位置时,应使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与该亮纹的中心对齐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微目镜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2)测量某亮纹位置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其示数为
mm。?
A
1.970
课堂练习
解析:(1)应先调节光源高度、遮光筒中心及光屏中心后再放上单、双缝,选项A不正确。测微目镜分划板中心刻线应与亮纹中心对齐,使得移动过程测出的条纹间距较为准确,选项B正确。测微目镜移过n条亮纹,则亮条纹间距Δx=
,选项C正确。故选A。
(2)主尺读数是1.5
mm,螺旋读数是47.0×0.01
mm,因此示数为1.970
mm。
答案:(1)
A
(2)1.970
拓展提高
1、(多选)某同学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光屏上却观察不到干涉图样,这可能是由于( )
A.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相差较大
B.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C.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D.光源发出的光束太强
解析:光束的中央轴线与遮光筒的轴线不一致,单、双缝不平行都可能造成看不到干涉图样。选项A、C正确。
AC
拓展提高
2、(多选)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有如下改动,则仍能使实验成功的是(
)
A.将遮光筒的光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B.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其他不动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少许,其他不动
D.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其他不动
解析:干涉条纹是双缝发出的光叠加的结果,双缝后面的区域处处存在光,所以移动光屏或改变单缝与双缝间距,条纹仍然形成,故A、C正确;将滤光片移至单缝和双缝之间,照到双缝上的光仍是振动情况完全一样的光源,故B正确;将单缝与双缝的位置互换,失去了产生干涉的条件,故D错误。
ABC
拓展提高
3、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
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
mm,双缝间距d=0.25
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拓展提高
(1)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
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
mm。?
(2)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
(用符号表示),λ=
m。?
解析:(1)读数x1=2
mm+0.01×19.0
mm=2.190
mm,x2=7.5
mm+0.01×37.0
mm=7.870
mm。
2.190
7.870
6.762×10-7
课堂总结
光的波长的测量
原理
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累积法测Δx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板书设计
光的波长的测量
原理
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累积法测Δx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