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计算》导学案
导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探索活动的过程,归纳和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相应的乘法计算。
导学重点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综合并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预
习
导
学 学 案 导 案
一、激发动机,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你们身边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是吗?在数学乐园里也有有趣的事情。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想)在去之前我们得准备准备,准备什么呢?出示ppt
2.练习(找规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个别口答。
准备好了出发吧。出示ppt
来到数学乐园了,到底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其实有趣的事就藏在算式里。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有趣的乘法计算。(板书课题:有趣的乘法计算) 1、以谈话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和激励性的提问,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们斗志昂扬地进入课堂。)
2、通过练习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创设有趣的数学乐园情景)
课
堂
学
习
研
讨
二、交流共享
1.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1)观察比较,初认规律。
出示题目:24×11= 53×11= 62×11=
谈话: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用竖式计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提问: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汇报。
(2)尝试验证,完善规律。
引导:那你能不能按这样的规律填写下面两位数乘11的得数呢?请你试着在课本上填一填。
出示:23×11=2□3 64×11=□□4 59×11=□□9
让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快速地说出答案。
学生笔算验证,教师巡视。
(3)小结:一个两位数与11相乘时,可以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百位上,个位上的数字写在积的个位上,再把两个数字之和写在积的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如果满10,要向百位进1。
2.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观察乘数,了解特点。
出示题目:22×28= 35×35= 56×54=
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算式里的两个两位数的特点。
(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填一填:22×28=□16 35×35=□□25 56×54=□□24
比一比、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小结“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规律。
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交流汇报得出规律。
在完成竖式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进行比较。从而初步发现规律。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两头一拉,”的规律。)
3、尝试验证,完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填一填练习。)
(1)计算64×11时,个位和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
可适时提醒学生我们在计算进位加法时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写出来。
(2)以练习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新学的知识和学习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和积累经验的能力,使他们感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小结:通过讨论得到“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4、学生总结出第一种规律后,觉得很开心,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所以老师要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用同样的学法去探究“两个乘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1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学生笔算完后要提醒学生接着完成相应的填空。
(2)启发:观察、比较积和乘数,能看出积的末两位可以怎样计算出来吗?前面的数又可以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比一比、想一想,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之和为10时,它们的乘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十位上的数同其本身加1之和的积。
检测评估 ①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15= 43×47= 69×61=
②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说说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学生独立完成,提问集体校对,当堂反馈,适当评价
第二题要明确:乘数相加的和相等,但乘数上一行的个位多1或少1,下一行相同。积相差1。
拓展延伸
同桌互相出题,写两道这样的算式互相考一考,说出得数。
板书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两位数乘11: 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10:
24 53 62 22 35 56
×11 ×11 ×11 ×28 ×35 ×54
24 53 62 176 175 224
24 53 62 44 105 280
264 583 682 616 1225 3024
学
习
效
果
反
思 本课的《有趣的乘法计算》要求学生能够探索、发现出一些算式的规律,能应用规律解题,能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谈话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比较、发现、总结、应用规律。
通过反思,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如下几个特色:
1、设置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计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情景,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将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有趣的闯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
“观察分析、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规律的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在每个环节里始终贯穿“观察比较——发现——总结——应用”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断的进行小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突破了教材中的重、难点。并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以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规律。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趣事二中应更多的让学生讨论并交流算式和得数之间的联系,这样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以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2、在小组活动中没有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至于学生自己没有及时的总结、归纳出算式的规律。
3、时间把握不够好,前面用时太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4、在教学活动中,要让他们在前后对比中感受成功。教师要适当示弱,让学生在老师身上找到自信。当学生取得成功的时候,我总是和他们击掌庆贺。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逐一进行改正,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