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混合运算(练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混合运算(练习) 苏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6-19 06:0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活经验
1、准备:把全班分成红蓝两队,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完成本课的习题。
2、直接揭示课题。
3、出示口算
红队:900÷3= 6×120= 42÷3= 50×40=
蓝队:800×5= 630÷9= 70+90= 36+4=
(各队的题目由本队集体回答,如果全对加一面小红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的话,怕孩子们积极性不高,所以采用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做题效率。口算是四则运算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它们对学生能否正确计算混合运算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先通过出示八道口算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同时为后面的混合运算做铺垫。】
二、巩固练习,深化经验
条件:面包每袋3元,饼干每盒9元,巧克力每盒18元,蛋糕每块5元。
解决问题一:买3袋面包和1盒饼干,应付多少元?
解决问题二:买1袋面包和3盒饼干,应付多少元?
解决问题三:买1盒巧克力和5块蛋糕,应付多少元?
解决问题四:张洪打算给班里的同学每人送一份礼物,每份礼物里面有1盒巧克力和1块蛋糕,送30份这样的礼物应付多少钱?
(1)学生读题,说说题意。
(2)问: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如何列式的?
(3)指名学生口头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式。(根据每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当的加小红旗。)
3×3+9 18+5×5
=9+9 =18+25
=18(元) =43(元)
3+3×9 (18+5)×5
=3+27 =23×5
=30(元) =115(元)
(4)比较上面的两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解决问题五:小东说:“我割了18千克草”,小青说:“我比你少割6千克”,问两人一共割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自解答。
(3)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根据每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当的加小红旗。)
(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总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五道解决问题,目的是通过这几题的列式,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一方面深化了已学的新的混合运算的经验,加强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训练,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形成数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把教材内容与生活中的数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学问题,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延伸,应用经验
1、计算
红队:4×(38+12) (90-12)÷3 200+560÷7
蓝队:160-(95-15) 810÷(3×3) (70+60) ×4
2、“我创造,我快乐”
用30、5、6三个数编一道算式。
1、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2、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3、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4、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根据每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当的加小红旗,最后根据小红旗的多少确定本节课的获胜方。)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就是使经验得到更好的应用,因为只因为只有“应用”才是经验真正形成的标志。在这四题中包含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所有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思考编出符合题意的算式,是对四则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经验的应用和提升。】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练习)
3×3+9 18+5×5 18+18-6
=9+9 =18+25 =36-6
=18(元) =43(元) =30(千克)
3+3×9 (18+5)×5
=3+27 =23×5
=30(元) =1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