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4.1.3(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化学练习:4.1.3(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4-11 21: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固体
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硫跟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
【解析】 硫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硫的氧化性不如Cl2,与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SO2。
【答案】 AB
2.下列做法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燃烧含硫的煤 B.焚烧树叶
C.燃烧氢气 D.燃放烟花爆竹
【解析】 含硫的煤、树叶以及烟花爆竹等物质都含有C、N、S等元素,它们燃烧后产生严重污染大气的CO、氮的氧化物、SO2等有害气体。H2是理想的燃料,燃烧后生成物为水,无污染,而且燃烧热值高。
【答案】 C
3.下列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不会有Fe2(SO4)3生成的是(  )
A.Fe2O3 B.Fe
C.Fe(OH)3 D.Fe2(CO3)3
【解析】 因为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H+引起的,故与Fe反应时,只能产生FeSO4,不会有Fe2(SO4)3生成。而其他三种物质与稀硫酸均发生反应,铁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不变均为+3价。
【答案】 B
4.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
A.BaSO3和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解析】 本题由于H2SO3不如盐酸的酸性强,所以SO2不会与BaCl2反应产生BaSO3;SO3溶于水得H2SO4,H2SO4与BaCl2反应可得BaSO4沉淀。
【答案】 D
5.足量的浓硫酸和m g铜完全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n L SO2,则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A. mol B. mol
C. g D. g
【解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CuSO4+SO2↑+2H2O
可见,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为:
n(被还原的H2SO4)=n(Cu)== mol
n(SO2)=n(被还原的H2SO4)== mol
m(被还原的H2SO4)= mol×98 g·mol-1= g
【答案】 AD
6.能与SO2气体起反应,但无沉淀产生的是(  )
①溴水 ②Ba(OH)2溶液 ③石灰水 ④Na2CO3 ⑤稀H2SO4 ⑥Na2SO3
A.只有① B.①③④
C.④⑤⑥ D.①④⑥
【解析】 有关反应为①SO2+Br2+H2O===2HBr+H2SO4,②SO2+Ba(OH)2===BaSO3↓+H2O,③SO2+Ca(OH)2===CaSO3↓+H2O,④SO2+Na2CO3===Na2SO3+CO2,⑤SO2+H2SO4—不反应,⑥SO2+Na2SO3+H2O===2NaHSO3,对照题意,有①④⑥。
【答案】 D
7.下列各组气体中,在实验室中可用H2SO4制取并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
A.HCl、HBr、H2 B.H2S、CO2、H2
C.H2、SO2、HCl D.NH3、HF、H2
【解析】 HBr、H2S具有强还原性,不能用浓H2SO4制取和干燥,NH3也不能用浓H2SO4制取和干燥。
【答案】 C
8.硫磺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乙溶液中滴加溴水,乙溶液变成丙。在丙里加入Na2S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正确的顺序是(  )
A.SO3、H2SO4、H2SO3、H2S、S
B.SO2、H2SO3、H2SO4、SO2、SO3
C.SO3、H2SO4、H2SO3、H2S、S
D.SO2、H2SO3、H2SO4、H2S、S
【解析】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为S+O2SO2(甲)
SO2+H2O===H2SO3(乙)
H2SO3+Br2+H2O===2HBr+H2SO4(丙)
Na2S+H2SO4===Na2SO4+H2S↑(丁)
2H2S+SO2===3S↓(戊)+2H2O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
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收集以下7种气体:①H2
②Cl2 ③O2 ④HCl ⑤NH3 ⑥NO ⑦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若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
(2)若在烧瓶内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3)若烧瓶中装入适量浓硫酸,可以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________,气体应由________口进入。
【解析】 (1)从B口进气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若从A口进气则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用排气法收集的气体必须与O2不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
(2)若排水法收集,则气体必须不溶于水,应从A口进。
(3)若用浓H2SO4干燥气体,必须从B口进气。
【答案】 (1)②③④⑦ ①⑤ (2)①③⑥ A
(3)①②③④⑥⑦ B
10.为了验证二氧化硫能与水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与水反应,最好用下述中的________(填选项编号)方法来证明。
A.讨论   B.调查   C.实验
(2)甲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紫色石蕊溶液会变________色,证明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
(3)乙同学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了四只紫色的小蝴蝶,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一只喷洒稀醋酸;
②一只喷洒水;
③一只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中;
④一只喷洒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集气瓶中。在乙同学的实验中,紫色小蝴蝶不会变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4)以上甲、乙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其他方案吗?如有,说出其中的一种方案:
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污染性的气体,为了防止污染,请设计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利用SO2的性质进行分析对比,证明SO2可与水反应。
【答案】 (1)C (2)红 (3)② ③
(4)乙同学 因为乙同学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SO2气体、水分别不能使石蕊变色,醋酸可使石蕊变红色,而SO2气体只有与水接触后才可以使石蕊变红色,说明SO2气体能与水发生反应,有酸生成
(5)将SO2气体通入水中,用pH试纸测定其pH 若pH小于7,说明SO2气体能与水反应,有酸生成
(6)将尾气通入NaOH等碱性溶液中吸收,防止对空气的污染 SO2+2OH-===SO+H2O
11.亚硫酸钠中+4价的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现有试剂:溴水、硫化钠溶液、亚硫酸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氨水。
(1)要证明亚硫酸溶液具有还原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亚硫酸钠溶液具有氧化性,应选用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要证明Na2SO3有氧化性,则应加入还原性试剂,反之,要加入氧化性试剂。
【答案】 (1)溴水 溴水褪色 H2SO3+Br2+H2O===SO+2Br-+4H+
(2)硫化钠溶液、稀硫酸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6H++SO+2S2-===3S↓+3H2O
12.(能力提高)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________。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4 mol·L-1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硫酸剩余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BaCl2溶液   b.银粉   c.Na2CO3溶液
【解析】 根据SO2的性质考虑实验装置的作用;浓硫酸变稀后不再与Cu反应,在验证未反应的H2SO4时,应验证H+而不是SO。
浓硫酸与Cu反应产生的SO2气体能污染环境,最后要经过尾气处理,因此D处棉花应蘸取碱溶液(如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装置B起到了贮气瓶的作用,可暂时贮存部分SO2,因此当有气体贮存时会看到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所盛液体应当与SO2不反应且SO2在其中的溶解度应尽可能小,故只有d合适;Cu属于不活泼金属,只与浓硫酸反应,当浓硫酸变稀后便不再反应;证明有硫酸剩余实际是证明溶液中仍有H+存在,因此可选用的试剂为Na2CO3溶液。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碱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
(4)①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 ②c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