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内容
本课探讨的是人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重点了解古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的,现代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什么样的。第二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从古至今,人们在衣、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哪些改变,而这些变化时一步步发展完成的。科学技术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第三个是调查活动,让家里的长辈描述对自己生活改变最大的发明是什么,着眼于了解具体的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第四个活动,使用工具对大米进行加工,体会用不同的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交流米粉可以做成各种美食,也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关注家乡各个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或相关视频,列举出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通过讨论和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通过调查和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难点:学生对于远古时代的生活比较陌生,对发展进程难以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衣食住行图片、石磨、擀面杖、大米、电动粉碎机
教师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观看视频:古代人、现代人生活的图片、视频。
师: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史什么样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回答。
通过古代人和现代人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同样的任务,如现代人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写字和古代人使用毛笔、用刀或针刻字,来体会和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生活的不同。
小结:古时候的人以打猎为生,穿的是兽皮,吃的是野果,住的是草棚,没有交通工具……现代人穿的是各种面料做成的衣服,吃的是健康食品,住的是楼房,交通工具有飞机、高速列车……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与过去想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较古代人和现代人衣、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卡片,我们一起先分成衣食住行四类。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
师:你能将每一类卡片按照时间排序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
小结:穿着方面:原始人身穿兽皮,后来的人穿长袍马褂,现代人穿漂亮的衣裙。
灶具方面:原始人直接把木头加起来烧,后来的人用煤炭炉,现代人用天然气灶。
住房方面:原始人住的是草木搭建的窝棚,后来的人住上砖木建造的房子,现代人住的是高楼大厦。
交通方面:古代人乘坐人力车或马车等,后来的人乘坐蒸汽火车,现代人乘坐高速列车。
观看视频,了解现代、古代人生活的区分。
【设计意图】选择衣、住、行等方面变化的比较,一是这些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二是便于了解变化是一步步发展完成的。
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了解米粉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师:我们想办法,用这些工具碾碎大米,看看哪种最方便省力。(按顺序使用:研钵、石磨、电磨)
碾碎的顺序是研钵、石磨和电磨,让学生在分别用不同工具碾米的过程中,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学生通常更喜欢体验古代的工具,因此可以让学生使用古代工具,教师操作现代工具。
学生实验,汇报。
观看视频,了解磨豆腐的视频。
师:碾出来的米粉可以做成什么?
生:年糕、米糕、米线……
【设计意图】用四种工具将大米碾成米粉,既有工具的科技含量不同,也让学生体会使用不同工具的感觉。而碾米的目的是导向其用途,可以做成学生熟悉的米粉制品。
调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发明
师:课后,我们一起回去完成调查表,问问家长:什么是对自己生活影响最大的发明,并且说明理由。家里最需要更换的一件家用电器或用品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列出几种科技产品,如手机、冰箱、洗衣机、煤气灶、电磁炉等,让学生回家和家长商量进行排序,并说明理由。
设计相关的调查表,
这项调查不要有固定的答案,每户人家可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提出改变最大的一项科技发明。注重前后对比,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己家里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发现不了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为他们是最新科技产品的“原住民”,他们享受着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但不知道生活本来不是这样子的。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尤其是祖辈在短短几十年里,各种科技发明不断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让孩子们回家问问长辈,生活中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一方面让儿童学会一种接触了解世界,获取知识的途径;另一方面,调用家庭资源,由家里的长辈来解说对自己家里生活改变最大、最重要的科技发明,最具说服力。每个孩子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信息、分享信息,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