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6-18 17:0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复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表现和明清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
2、理解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逐渐强化的措施。
3、掌握并理解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有着坚强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意志。
4、通过复习理解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虽然不断发展,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但是封建制度却逐渐走向没落。
1368年 1405年 1433年 16世纪中期 1636年1644年 1662年 1727年 1840年
政权更替
重大事件
明朝时期
清朝前期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满洲 改国号为清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朝建立
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鸦片战争
1644年 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政权
收复台湾
设驻藏大臣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政治
乾纲·独断
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该集权于皇帝
政治
问题
政治
措施
特点:①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③严格保密。
政治
职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君权
雍正——军机处
措施
政治
影响
利: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维护国家统一
弊:缺乏制约皇权,决策失误,削弱政府效能
经济
恢复·发展
农业
明朝时期
清朝前期
引进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垦荒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治理 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改进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扩大 增加经济作物种植
手工业
苏州是明代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清朝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手工业
景德镇是明朝时期的制瓷中心
清朝前期制瓷等行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商业
明朝时期
北京和南京是明朝时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有名的商帮,如山西晋商和安徽徽商
清朝前期
贸易十分兴盛,多种商业市场形态组成商业网
农村发展工商业市镇,如吴江盛泽和湖北汉口
重农抑商
思想
严密·控制
思想
明朝时期
八股取士
清朝前期
文字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影响:钳制思想,摧残人才,阻碍进步
文化专制政策
北京城国子监尊孔读经
编订《四库全书》查办书籍
思想
清朝前期
交往
开放·自守
对外
1
5
4
2
3
时间:1405 — 1433年
郑和
下西洋
出发:太仓刘家港
最远: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声望
6
特点:时间长、规模大、航程远、次数多
意义:增进中国与亚非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
开创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非海上交通线
对外
开放
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①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②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顺治
康熙
乾隆
“禁海令”
严厉限制海外贸易
开放宁波、漳州等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1757年只开放广州
“广州十三行”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
影响:
①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②导致国家的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机会,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科技,鼓励创新
清朝的疆域1820年
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
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台湾正式建省
管辖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藏
1653年,顺治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
1713年,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1727
1751
1793
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
西藏达赖与班禅转世“金瓶擎签制度”
方式1:册封首领
方式2:设置机构
方式3:设置法律法规
雍正帝
清朝的疆域1820年
新疆
巩固西北边疆
巩固西北边疆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事件
影响
康熙帝
乾隆帝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稳定西北边疆地区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加强管辖西北边疆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设置伊犁将军
巩固发展多民族国家
清朝的疆域1820年
雅克萨
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雅克萨之战
1689年《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
清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1820年
西跨葱岭
东临太平洋
北接西伯利亚
南至南海诸岛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清朝前期,中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处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文化
高超·精彩
科技
李时珍
《农政全书》
中国17世纪的 工艺百科全书
宋应星
《本草纲目》
明代末年重要
农业科学巨著
徐光启
《天工开物》
著名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
总结性、实用性、全面、具体、详实
秦长城
明长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
土筑
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
军事上抵御少数民族侵扰;经济上促进北疆经济开发;
政治上是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凝聚力
建筑
一个人:
一个决定:
一个浩大工程:
明成祖 朱棣
选定北京为都城
宫城(紫禁城)
建筑
紫禁城
建筑特征:
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对称展开、均衡布局
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皇权至上


文艺·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
《红楼梦》
文学发展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文艺·戏剧
昆剧、昆腔;苏州昆山地区
汤显祖
《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文艺·戏剧
1)1790年徽班进京献艺。
2)称“京戏”或“京剧”。
3)最主要剧种,流传四方。
“皮黄戏”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文化兴盛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心声
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是国家竞争胜出的保障
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科技、友好交往
注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长
国家统一安定、百姓幸福安乐才长治久安
1.(德州)“万人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康熙帝
2.(宁波改编)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举措。下列属于清朝的举措有( )
①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修建须弥福寿庙 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广东)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记述
出处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清史稿》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军机大臣年表》
A.因战事而设 B.设于雍正十年
C.强化了君权 D.设于雍正年间
4.(烟台)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5.(黑龙江大庆市第六十一中学期末)八股取士与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 )
①为了加强思想统治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③有利于文化发展 ④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撤销)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管理)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掌握)威柄(权力),学士鲜(少)所参决。
材料二 清朝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写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材料三 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后)简称“军机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现象?根据材料一概括“帝”实现“自操威柄”的措施。
(2)材料二中的这种做法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此做法真实意图是什么?
(3)材料三中这一机构设置于哪个皇帝时期?该机构的设立说明了什么?
(4)请你为以上三则材料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1.C 2.C 3.D 4.B 5.A
6.(1)明朝。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王监控地方;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任意两点即可)
(2)文字狱。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主专制。
(3)雍正帝。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4)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