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测试题(每节分ABC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测试题(每节分ABC卷,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04-11 22:08:07

文档简介

物理第三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达标题A
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2、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3、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 凹透镜 B. 平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面镜
4、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等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5、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增大观察的视角
6、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参考答案:
1、显微镜 望远镜 2、2 透镜 凸透镜 3.D 4.C 5.C 6.C
物理第三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达标题B
1.显微镜之所以能将物体放大多倍,是因为物镜成一个    、   的  像,在目镜的焦点   ,在经目镜成一个    、    的  像,经过两次   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物体。
2.望远镜的物镜成   、   的  像,目镜成   、   的  像。
3.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 ,也可以制成 。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较 的凸透镜作物镜。若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必须用焦距较 (大、小)的凸透镜作物镜。
5.医生在用显微镜化验样本时,总在不停的转动显微镜上的一个按钮,这是在(  )
A.调节物镜的焦距   B.调节目镜的焦距 
C.调反光镜的方向   D.调整物镜与目镜的距离使像清晰.
6.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 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 目镜有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参考答案:
1.倒立 放大 实 以内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 2.倒立 缩小 实 正立 放大 虚 3显微镜 望远镜 小 大 5.D  6.C
物理第三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达标题C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 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
2.来自被观察的微小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则是把这个像__________。
3.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由__________组成。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__,目镜的作用是用来把__________。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放大,使原来看不清楚的物体能够被看清楚。
5.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选择以下正确的说法(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6.参照上题的判断,选出以下的正确说法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看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参考答案:
1.凸透镜 目镜 物镜 2.放大的实像 再放大一次 3.凸透镜 实像 这个像放大
4.视角 5.D 6.D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透镜》达标题A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
2.平行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轴的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它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 。
3、画出光经过透镜后的光路:
4、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5、一块玻璃砖内有一个饼形气泡,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线垂直地通过玻璃砖后将( )
A被发散 B被会聚
C还是平行光 D无法判断
6、能使光线发散的面镜和透镜有:( )
A.凹面镜、凹透镜; B.凹面镜、凸透镜;
C.凸面镜、凹透镜、 D.凸面镜、凸透镜。
参考答案:
1、凸透镜、会聚、凹透镜、发散 2、焦点、焦距 3、4略 5、A 6、C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透镜》达标题B
1、是非题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 )
(2)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 )
(3)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    ( )
(4)凸透镜的两个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不一定相等。 ( )
(5)光线通过透镜是经过两次折射。       ( )
(6)光线通过薄透镜可以认为是直线传播。    ( )
2、如右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的是______,对光线起会聚作用的是______(写字母)。
3、(1)左下图中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凸透镜的焦点。平
行于主轴的一束光线射到凸透镜上,作出射出凸透镜的光线。
 
(2)右上图中有一根光线AB平行于主轴射到凸透镜上。先作出凸透镜的另一边的焦点,再作出光线AB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射出光线。
(3)左下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图中补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4)右上图中两凸透镜的焦点重合在一起,作出入射光线AB通过两凸透镜的光路图。
参考答案:
1.(1)√ (2)× (3)× (4)√ (5)√ 6)× 2.(1)a、d ;b、c
3.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透镜》达标题C
1.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
2.如下图所示,现有五种光学元件,对右图的光路图,方框中可放入的元件为 ( )
A.2或5 B.1或5 C.1或3或5 D.2或3或4
3.画出右上图中光线经过透镜折射的光线.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5.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给你一张纸和一把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参考答案:
1、凸,凹,折射 2、D 3、略 4、B
5、使凸透镜正对太阳,纸放在透镜后面,与透镜平行,并前后移动,直到在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量出这时纸与透镜 间的距离,就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物理第三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达标题A
1.眼球的晶状体是通过 来改变的,人的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 ;
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 。
2.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 cm。
3.眼睛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原理相似的是(  )
A 平面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  D 放大镜 
4.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B.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C.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D.远视眼看物体时,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
5.做眼保健操对人的眼睛所起的作用是(  )
A.使眼睛漂亮 B.缓解眼肌的疲劳,增强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C.使眼睛的瞳孔放大 D.使玻璃体更透明
6.小明经过测量后,得知自己近视镜片的焦距是40cm,则镜片的焦度是(  )
A.250度  B.40度  C.250度  D.400度
参考答案: 
1.睫状体 厚 薄  2. 25  3.B 4.AC 5.B 6.C
物理第三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达标题B
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物体时的光路,在A、B、C、D四个光路中,____描述了正常眼睛的成像情况;   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矫正远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
2.如右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3. 视觉的形成部位在( )
A. 眼 B.视网膜 C.感受器 D.大脑
4. 眼睛角膜外表面是光滑凸起的,下列关于角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角膜位于眼球前部 B.角膜能透过各种颜色的光,包括不可见光
C.角膜有焦点 D.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5.下列关于眼睛瞳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虹膜中间那个圆形的透光孔是瞳孔 B.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度而变化
C.人死亡时瞳孔大小不变 D.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6.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
B.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
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
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参考答案:
1.AC D 凹 B 凸 2.A 3.B 4.ABCD 5.AB 6.A
物理第三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达标题C
1. 如下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矫正做法是 图。
2. 关于透镜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眼矫正应该配戴凹透镜;
B.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
C.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块凹透镜;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3. 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下图所示,则奶奶的老花镜为图中的( )
4. 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A.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
B.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
C.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
D.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参考答案:
1.A C B D 2.B 3.B 4. D物理第三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达标题A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成像特点是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实像、虚像)。
2、投影仪上的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 、 像;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
3、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玻璃泡是尖的,灯光相当明亮,集中,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
4、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喝水时,观察自己握杯子的手指。看到 ;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凸透镜、倒立缩小、实 2、倒立、放大、实 3、凸透镜 4、看到:会看到手指被放大了,原因是:装满水的玻璃杯基本是圆柱形,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物理第三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达标题B
1、放大镜的原理是:凸透镜成 、 、 像。
2、有些商品是有使用时限的。酒厂把瓶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背面。贴在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我们透过瓶中白酒仍能清晰地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
3、用普通照相机拍摄不同景物时要调节镜头,使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摄影术语称之为“调焦”,其实这种操作并不是调节凸透镜的焦距,而实际上是调节 ,为了适当控制曝光量,要调节 ,还可以用 来控制曝光时间。
4、有一张照片,发现其景物模糊不清,而且整个画面偏黑,其形成的原因是在拍照时,没有调节好( ).
A.调焦环 B.快门 C.光圈环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1、正立 放大 虚 2、瓶中白酒的形状像一个凸透镜,对商标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3、像距 光圈 快门 4、D
物理第三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达标题C
1、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镜
2、李明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 )
A.一倍焦距以内 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
C.焦点位置上 D.二倍焦距之外
3、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 )
A.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B.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
D.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4、电影机和投影仪的原理是一样的,放电影时,发现银幕上的像未充满整个银幕,解决办法是( )
A、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B、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近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C、电影机离银幕远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D、电影机离银幕近些,同时拉大镜头与片子的距离
5、小强在使用放大镜时,看到的却是倒立缩小的字的实像,显然他的错误是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放大镜离物体太远,使物体处在了一倍焦距之外。物理第三章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达标题A
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缩小的虚象 D正立放大的虚象
2、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离凸透镜30cm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cm至 cm移动,光屏在某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晰 、 、 像。
3、放幻灯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是( )
A正立放大的实象 B倒立放大的实象
C正立放大的虚象 D倒立放大的虚象
4某凸透镜焦距在10厘米与15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节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2)点燃蜡烛应在调节高度 (填“前”或“后”)。
(3)说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为凸透镜的方法。
(4)当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cm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5)将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6cm,则在光屏上将得到
的实象。
参考答案:
1、B 2、10厘米 20厘米 倒立 缩小 实 3、B 4、D 5、(1)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10厘米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 6、略
物理第三章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达标题B
1、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____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 (填“上”或者“下”)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____ __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 _ __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 __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_________的范围内。
2、要在距凸透镜2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象,在以下凸透镜中应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
A.f= 5cm B.f= 10cm C.f=20cm D.f=30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王平同学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g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把烛焰放在 点,光屏上的像最大;把烛焰放
在 点,光屏上的像最小;把烛焰放在 点,
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4、小明将一个苹果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4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的像的大小为(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屏上成立一倒立、缩小的实象,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6、小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P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这五个点中:
(1)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2)把烛焰放在 点上,
所成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a、b两点上成像,
是属于 原理。
(4)把烛焰放在c、d两点上成像,
是属于 原理。
参考答案:
1、15cm 上 15cm~30cm 大于30cm 大于30cm 15cm~30cm 2、C 3、d a e
4、B 5、小于15cm 6、(1)e (2)a (3)照相机 (4)投影仪
物理第三章第3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达标题C
1、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
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2、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动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
A.像锯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3、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
4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
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
5、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
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已知F1和F2到O 点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已知P1和P2
到O点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的两倍.把烛焰从图示位置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始终处于O点左边),移动光屏得到了清晰、与烛焰等
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光屏处在 点;
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倒立的实像,
必须将烛焰移到F1点到 点之间并移
动光屏;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
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则说明烛焰一定处在F1点
到 点之间。
参考答案:
1、倒立缩小 倒立等大 倒立放大 正立放大 2、A 3、B 4、C 5、p2 p1 o
P1 F1 O F2 P2